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城市交通 > 电子车牌 > 正文

车检社会化管理少有企业和个人问津

2013-01-04 16:05:56 来源:cpsits.com责任编辑: admin
摘要:审车难,难在哪儿?济南机动车数量3年增长35万,而检测线只增加一条;检测线早已实现社会化管理,但由于场地难找、所需成本费高难收益等问题,鲜有企业或个人问津。此外,进行机动车检测需要专业设备和人员,还需配备环检所需的设备,即使有场地加上场地的租赁费用及设备费用,启动一处检测线至少需要几百万的资金。

  12月28日上午,槐荫区经十西路东段最外侧公交车道,车辆排起长队,经过此处的公交车不得不绕行。这些占据公交车道的,正是来润华检测线年审的车辆。年底,又一次扎堆审车,不同的是,机动车检测加上环检之后,今年12月的情况几乎是从来没遇到过的,有的车主审车要耗费近一天的时间。


  审车难,难在哪儿?济南机动车数量3年增长35万,而检测线只增加一条;检测线早已实现社会化管理,但由于场地难找、所需成本费高难收益等问题,鲜有企业或个人问津。


  现场直击


  审完一辆车前前后后花了7小时


  28日9:30左右,记者来到槐荫区润华检测线。由于车数太多,院子里已排不开,门口近百米长的道路也不能“消化”。车辆一度排到经十西路上,占据数百米长的公交专用车道,也有经过该路段的车辆不知是审车排队而堵在这里,西郊中队甚至出动了勤务民警到此疏导交通秩序。


  排队排到经十西路上的车主李先生说,自己的车12月到年审期,平日工作忙,忘了审车的事,月底才想起来。“知道来审车的比较多,但没想到这么多!”他称,近20分钟时间排队长龙仅前进了几米,本以为上午可以完成审车,现在只好给单位打电话再请假。


  14:00左右,李先生完成机动车安检。接近16:00,他完成环检,领到检验合格标志。花费近一天的时间,李先生终于完成一年一度的审车。此时,检测线院子里未检完的车辆仍排着长队,工作人员延时服务近两个小时。19:00,天完全黑下来,排队等候的最后一辆车才审完。


  记者调查


  检测线超负荷运转几乎每天延时服务


  从槐荫车管所统计的信息中了解到,12月28日,润华检测线年审合格的机动车数量是272辆,27日261辆,26日257辆,25日256辆,连续数天均不少于250辆。


  目前上线机动车要参加两项检测,即安检和环检,以整体通过率大约85%计算,以28日为例,272辆机动车年审合格意味着有320辆车上线参与检测。


  一条检测线的承载率是多少?记者算了一笔账:以润华检测线为例,一般开启4条针对小型汽车的汽油环检线,一辆机动车环检所需时间至少6分钟,加上工作人员的准备时间,一条线一小时可以环检8辆车,4条线一小时能环检32辆车。检测线工作人员一天工作按8小时计算,总共环检250辆车左右,合格数量在220辆左右。也就是说,一天220辆车年审合格的数量,已经是检测线饱和状态运转。


  从车管所统计的进入12月份每天年审机动车数字来看,检测线几乎天天都是超负荷运转。“车主来一趟排半天的队也不容易,每天只能延时服务,保证来了并且登记的机动车年审完。”润华检测线工作人员说,进入12月份以后几乎每天延时服务到18:30左右。


  原因探究


  检测线增长速度与车增长速度不相符


  5年前到检测线参与机动车年审的车主想必还有这样的印象:到了之后几乎无需排队,只需安检一项随到随审即可完成,仅在月底几天可能需要排队,即使如此半天时间也可完成。润华检测线在2007年每天年审的机动车均在100辆以下,正常上班时间即可完成,无需延时服务。现在,该条检测线每天的审车数量几乎是2007年的3倍。同时,车主排队时间也越来越长。


  这些显然与机动车数量的迅猛增长有很大关系。数据统计显示,2009年全市机动车数量110万,汽车数量70万左右;截至2012年10月,全市机动车数量139万,汽车数量105万。三年的时间里,需要参与年审的机动车数量增长了35万左右。而与此同时,近三年市区内除了2010年市中区新增加了一条东岳机动车检测线外,没有新增其他的检测线。


  粗略计算,目前全市每年需年审的机动车数量为105万辆左右,如果平均到13条检测线,则每条检测线每年需承担8万辆左右的机动车年审任务。近几年济南市机动车以每年15万左右的速度增长,也就是说每条检测线面临着每年增长1万辆机动车的检测任务,以后审车的扎堆程度可想而知。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阅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