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人物访谈 > 正文

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重构ETC生态——专访“华软•智能交通”技术支持部经理谭裕安

2016-03-30 13:45:10 来源:中国智能交通责任编辑:
摘要:谭裕安是“华软•智能交通”技术支持部经理,拥有近十年的智能交通行业服务经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都很丰富,是ETC领域公认的专家人物。
      背景介绍:2016年3月24日至25日,“华软·智能交通”受邀参加了第十八届中国高速公路信息化研讨会,展会期间,“华软·智能交通”展出了十多款自主开发的领先于行业水平的创新软件产品,并在展位现场组织召开了三场专题论坛。论坛由“华软·智能交通”技术支持部经理谭裕安担纲,主题分别为“全国ETC联网后时代下的新型省域ETC综合服务体系构建”、“云技术在风口、大数据在浪尖——助力ETC乘风破浪谱新篇”、“‘互联网+运营’——ETC转型及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论坛的内容体系丰富,而且视角新颖,观点独到,吸引了大量人流在“华软·智能交通”展位驻足,引起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
     谭裕安是“华软·智能交通”技术支持部经理,拥有近十年的智能交通行业服务经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都很丰富,是ETC领域公认的专家人物。借第十八届中国高速公路信息化研讨会之机,记者对谭裕安进行了采访。
 
“思考‘全国ETC联网后时代’新形势”
 
      记者:您好,第十八届中国高速公路信息化研讨会期间,在“华软·智能交通”展位现场,由您主讲的论坛十分精彩。请问此次展会期间“华软·智能交通”组织这些专题论坛的初衷是什么?
 
      谭裕安:2016年是国家“十三五”发展元年,同时也是全国ETC联网完满达成后正式进入的“首年”。为此,作为我国知名的交通电子专业服务商——“华软·智能交通”,在这具有特殊意义的“新一年”中,非常希望通过本次三大主题向各位同仁表达我们对于“全国ETC联网后时代”新形势的思考,并从体系、技术和运营角度上更系统性地提出各种发展新思路和业务新规划,从而促使ETC行业能在全国ETC联网完成后,仍可继续保持“热度”,并再次“发力”和“升华”,让我国ETC形成更具规模的效益,继续焕发光彩。

\
(第十八届中国高速公路信息化研讨会“华软·智能交通”专题论坛现场)
 
把握ETC未来发展航道
 
      记者:本次论坛的内容体系丰富,涉及到“新型省域ETC综合服务体系”、“云技术和大数据”、“互联网+运营”等前沿话题,请问您为什么选择这些话题作为演讲主题?对于行业发展来说,它们具有什么样的重要意义?
 
      谭裕安:无疑全国ETC联网这一发展国策让ETC行业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为行业发展打下非常重要的坚实奠基,其不仅实现3000余万ETC用户的“一卡畅行全国”,更是让ETC品牌知名远播,成为众多车主出行“神器”。但是在全国ETC联网后时代下,如何让ETC继续保持这“炙手可热”的发展热度,继续勇创傲人成绩,将是全国ETC联网后时代下大家亟待细心思考的重要命题。
      对此,我们认为要解答这个命题,首先要对全国ETC联网后时代新形势有所判断。在全国ETC成功结成“一张网”后,ETC必然会从原有的“个体”发展向“全网”发展进行改变,“一损皆损,一荣俱荣”将是未来ETC发展的重要基调。另外,近3000万用户需要的不仅是一套卡签或一条车道,而是一套稳定、持续的服务体系,这必然要求ETC在未来发展上更强调“服务”。最后,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及互联网的成熟和普及,必然促使ETC发展以更开放的态度迎接这些新技术洗礼,形成各类服务新形态。
      本次论坛所谈及的三大主题:“新型省域ETC综合服务体系”、“云技术和大数据”和“互联网+运营”正是针对这一发展新形势,从体系建设、技术引用、运营执行这三方面,由“总体”至“局部”去诠释如何通过开放思维、挖潜数据、共享资源等手段,去更好地把握ETC未来发展航道,让各种挑战转变为我们发展过程中的新机遇。
 
“构建新型省域ETC综合服务体系‘大云图’”
 
      记者:根据您的介绍,在全国ETC联网后时代下,新型省域ETC综合服务体系“大云图”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要想真正构建起这样复杂的综合体系,还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克服哪些困难?
 
      谭裕安:新型省域ETC综合服务体系“大云图”是我们根据对全国ETC联网后时代的思考而提出,当中涉及“核心基础环”、“拓展衍生环”和“创新服务环”。这些“环”可谓“环环重要,环环相扣”。若要真正构建起这套复杂的综合服务体系,我们认为首先须认清这些“环”中各项工作重点,也须了解各“环”之间的渐进关系。例如:在“核心基础环”建设时,必须注重“内修”,就是对现有的清分结算、客服发行、路段服务中各业务系统的针对性“补强”,如重视清分结算的账户管理建设,重视客服发行的稽查审核等。在“拓展衍生环”建设时,则须注重“外拓”,包括:拓展场景、拓展渠道、拓展思维,从而满足发展过程所产生的衍生性需求。在“创新服务环”建设时,则须注重“升华”,就是借助各类新技术、新理念,创新性地开展各类新服务形态,如质量风控、逃费稽查、在线服务和数据共享等,“让数据多跑路,让用户少弯路”。
同时,我们认为要成功打造这套综合服务体系,不仅需要完成众多的工作目标,更需要敢于变革和创新:一方面,在体系推进过程中聚焦各环的建设重点和质量;另一方面,则是敢于使用新技术、新思维和新手段,如大数据、云技术和互联网,这些必然是体系建设过程中不得不逾越的重要难点。
 
“云和大数据大有可为,不可不为”
 
      记者:根据您的介绍,云技术和大数据是助力ETC发展的重要工具,并衍生出许多创新的应用场景,这对于ETC未来长远的业务规划来说有什么样的重要影响?
 
      谭裕安:如果将前面所提及的“新型省域ETC综合服务体系”视为一个聚焦于ETC业务和服务创新的“戏台”,云技术和大数据则必然是这“戏台”能否唱出好戏的关键。一方面,云技术实现资源配置的虚拟化、业务链条的简约化和信息服务的开放化,让传统ETC业务变得更亲民,让各类服务形式可以更高效地呈现在用户眼帘;另外,云技术是大数据应用的必然之选,只有云端与前端链条不断简约,才利于数据快速聚拢,为后续大数据深度挖潜提供条件。另一方面,大数据是让数据价值得到进一步升华的必然举措,只有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才能让当前海量和多元的数据不再沉睡于硬盘中,使其隐含规则和价值快速“变现”,如养护、风控、质量、逃费等创新型业务必然需要在大数据强力支撑下方能让功效百倍。由此可见,“云和大数据必然是未来ETC业务发展的必然趋势,大有可为、不可不为”。
 
“用‘互联网+’思维引导和支撑ETC发展”

      记者:根据您的介绍,“互联网+运营”是ETC转型及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您看来,未来ETC运营应该如果分步骤、有计划地实现“互联网+”的过程?
 
      谭裕安:对于“互联网+运营”这个执行之路,我们认为首先须认清运营在未来ETC发展中的重要性。因为随着全国ETC联网完成后,ETC用户规模急剧增长,发行质量、用户体验、清算异常、资金风险、拓展推广均与运营“脱不了关系”,如何提高ETC运营质量、规范和一致性已成为未来ETC转型的“前哨战”,更是“攻坚战”。为此,建议各省在当前可围绕“一支稳定的队伍、一套规范的制度、严格落实和执行”这三大要点去推行自身运营工作的完善优化,保障日常运营的内容和质量。
但是随着运营的深入,我们又可预期仅仅聚焦于补强无疑也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户需求,此时,我们需要“互联网+”的各种新思维给予引导和支撑,例如:随着用户规模递增,必然促使运营上需追求更高的用户体验,各类线上服务将不断呈现;而用户体验高要求则催生运营内容的多元化发展,从而要求运营团队由“单一”转变为“多元”,众包合作,共营共赢。随着这么多运营干系人的介入,无疑要求各方优势、资源能结网成圈,让信息和资源不断流转,成就更大的效益。最后,“互联网+”必然会促进运营的大数据化,让运营更具智慧。
 
“理论联系实际,谱写全新的ETC发展之道”
 
      记者:在您看来,这些论坛对不同的受众,比如政府部门、专家学者、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技术协作单位和普通用户,分别具有什么价值?
 
      谭裕安:本次论坛是一次非常开放性的交流,是“华软·智能交通”在行业发展过程中思考和实践所积累的一些成果。但是我们深信这些成果和论点对政府部门、专家学者、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技术协作单位和普通用户均是非常有价值。首先,“新型省域ETC综合服务体系”让大家更体系的认识未来ETC发展和建设之路,以及各阶段的建设终端所在;“云技术和大数据”则进一步佐证了这两项先进技术对于ETC发展而言,犹如空气般不可或缺,是各类衍生性应用和创新性服务得以形成的必由之路;“互联网+运营”则让运营“魔力”进一步呈现在大家眼前,并通过“互联网+”谱出一幅全新的ETC“运营之道”。
 
“继续发挥ETC运营的‘魔力’”
 
      记者:能够组织起这些专题论坛,说明您和“华软·智能交通”团队进行了许多创新性的理论研究。请问今后在ETC领域,“华软·智能交通”还有哪些计划?
 
      谭裕安:在未来,“华软·智能交通”将围绕本次交流的重点,首先,在业务上继续进行深挖和实践,不断创新出各类业务新形态,让ETC服务在“全国ETC联网后时代”下得到全面呈现。另外,在技术上将会加强对云技术和大数据的基础性研究,特别是结合业务和具体应用,开拓各类专项的云平台框架和数据分析模型,从而确保未来各类业务应用能得到这些“必然”技术的强有力支撑。最后,将会更加关注运营上的理论研究,做好各类团队和标准储备,特别是如何通过互联网新思维来武装我们的运营理论,让运营“魔力”在ETC发展上得到充分发挥。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