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卫星导航 > 车载终端 > 正文

关于车载APP市场未来的探讨

2013-01-06 14:59:58 来源:cpsits.com责任编辑: admin
摘要:车载系统的智能化将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而各种汽车APP也将成为车主们不可或缺的部分。汽车本身将从简单的运输功能发展成为个扩展人们的数字生活的工具和平台。纵观当下的APP市场,根据不同的整合技术,汽车APP可归类成三个类别:汽车内建型、随身装置型、网络云端型。由于生产成本和市场需求的不同,这三种类型的汽车APP也有不同的发展机会。

  如今,汽车业开始追赶科技发展的脚步,汽车与网络、移动、软件等相结合的服务越来越多,逐渐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甚至工作的另一个空间,而智能汽车无疑是最值得期待的领域。


  上周,宝马中国在北京举办“BMW创新日”活动,宣布“BMW互联驾驶”理念下的一系列科技和服务正式进入中国市场。此次发布的呼叫中心远程协助、实时路况信息、车载互联网信息实时查询等领先功能,进一步充实了互联驾驶科技在中国市场的投放,并将陆续应用于BMW全系车型。同时,配备手写输入以及全新导航功能的新一代BMWiDrive系统也领先全球其他市场,率先登陆中国。


  据宝马公司相关人士介绍,从2012年9月起,BMW互联驾驶科技和服务将首先引入实时路况信息和资讯在线,并设立互联驾驶呼叫中心,为客户提供实时支持。同时,更加丰富的应用程序(Apps)也会投放市场,并陆续接受第三方开发者的提交。


  有数据统计,未来5年,汽车产业领域将有超过90%的创新与汽车智能化系统相关,汽车智能化已经被认为是汽车技术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革命,是夺取未来汽车市场的重要手段。目前世界上的汽车数量已经超过了10亿辆,如今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在增强用户的驾驶体验和休闲娱乐甚至工作体验绞尽脑汁。研究与咨询公司Gartner分析师ThiloKoslowski在年初的2012CES电子消费展上表示,数字式的生活方式,必然影响到汽车领域,汽车也必将变成一个超大的数字式移动终端。


  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以及智能终端的爆发背景下,越来越多的APP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而现有的各种车载系统虽然造价高昂,但在用户体验和多样性上并不那么令人满意,而将移动设备与车载系统的协同连接已经成为一个趋势。那么,汽车会否作为下一个前景广阔的应用平台,继而成为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下一站?


  车载系统智能网络化有无必要?


  事实上,各大汽车品牌对汽车智能化方面的关注和投入都十分巨大。在最受关注的汽车多媒体系统方面,通用的OnStar(安吉星)、丰田的G-Book已经非常成熟,并且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而上汽的iVoka赢得了客户的初步认可,奇瑞则与零部件巨头博世签署协议,开发和生产汽车多媒体产品。


  车载系统网络化的趋势也十分明显。在2012CES展会上,“网络连接”汽车也是极吸引眼球的一点。福特,克莱斯勒,GM,奔驰,奥迪,这些汽车厂商都会向我们展示各自汽车品牌的数字连通性能,包括汽车表盘和智能手机的更好的交互界面。于是APP成为汽车企业期待的、填补客户电子化生活中的缺口。通用汽车的研究员和投资分析员AlfredTom说:“当人们坐进汽车里后,他们就觉得不再与网络有连接了。所以应用程序要做的就是使驾驶者感到他们与网络保持连接。”


  而另一方面,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设备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必不可少的部分。同时在移动操作系统市场上占据领先地位的iOS和Android设备目前都有着广泛分布性和承载能力,众多开发者团队更使其在扩展能力上占据很大优势。许多车主在驾驶途中通过自己的手机或者平板电脑进行导航。


  如此一来,相比额外且并不便宜的现有车载系统而言,以新型移动操作系统及其基础上衍生出的各类应用程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完成传统车载系统的多种功能。如果考虑到网络应用、蓝牙连接甚至在同步、便捷和智能等方面的优势,无论是iOS还是Android设备都具备较大优势——利用每个人手中的iPhone或者iPad可以完成车载系统的功能,这无疑具有巨大吸引力。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阅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