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交警之窗 > 交警风采 > 正文

城市交警中队指挥室建设与应用模式

2012-04-26 10:24:48 来源:网上深圳交警责任编辑: admin
摘要:本文首先描述了公安交通指挥系统的发展里程,指出了城市交警中队指挥室建设的必要性,在简要论述了中队指挥室设置依据的基础上,分析了中队指挥室不同建设模式的主要建设内容及其各自的优缺点,明确了中队指挥室的主要职责,并具体描述了中队指挥室的人员及岗位设置、岗位职责及不同情况下的工作流程,最后对中队指挥室今后的建设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我国公安交通指挥系统的建设始于上世纪80年代,截至2010年底,全国已有542个城市建成了公安交通指挥中心,其在缓解交通拥堵、提高通行效率、加强交警的快速反应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逐步扩大,公安交通指挥系统覆盖范围不断向外扩展,受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公安交通指挥中心不可能实现对城区所有道路交通通行状况的全面监控,交通科技设施的实际应用效率不高。由于交通供需矛盾的日益尖锐,民警承担的交通管理任务愈加繁重,警力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2]。各级交通管理部门在继续加大科技建设投入力度的同时,需依托科技对传统的勤务模式进行改革,并将公安交通指挥系统的部分功能逐步延伸到基层实战单位,在强化公安交通指挥中心协调指挥能力的同时,提高基层单位的实战能力、交通科技设施利用效率及路面管控能力。
  2005年以来,全国许多城市陆续开始支队(或大队)级交通分指挥中心的建设,截至2010年底,全国已成立交通分指挥中心616个,目前杭州、常熟、江阴等部分城市已成立了中队指挥室,分指挥中心及中队指挥室的建成使用,有效缓解了交通指挥中心的压力,进一步提高了科技应用水平,弥补了警力的不足,提高了城市的交通管理水平[3]。
  1中队指挥室建设模式
  1.1指挥室设置依据
  交警队的设置应按照行政区划、道路里程、交通流量、机动车保有量和道路交通、治安管理任务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4]。城区交警中队的设置一般由上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确定,当中队建有独立的营房,管辖区内道路里程较长,灯控路口数量较多,并建设了一定数量的监控点,交通事故、交通违法情况相对较突出,且上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已建成完善的公安交通指挥系统集成指挥平台时,宜建立中队指挥室。
  1.2指挥室建设模式分类
  目前公安交通指挥系统的指挥模式按照交通管理机构的行政级别一般分为三级指挥模式和二级指挥模式两种。其中三级指挥模式包括市级交通指挥中心、区级交通分指挥中心、中队级指挥室;二级指挥模式包括市级交通指挥中心、区级交通指挥分中心或县级交通指挥中心、中队级指挥室[5]。
  与此相对应,交通指挥中心的建设模式一般分为集中存储式和分布存储式两种。
  集中存储式建设模式主要体现在交通指挥中心直接与外场前端控制单元设备发生关系,各基础应用系统中心管理平台在交通指挥中心统一建设,其采集的交通信息在交通指挥中心进行集中存储,各分指挥中心、中队指挥室作为交通指挥中心的客户端,可实时调阅本辖区的交通信息,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

  集中存储式建设模式下,中心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通讯设备、机房基础环境等由交通指挥中心统一建设,中队指挥室只需建设显示设备、控制键盘、工作站及配套桌椅等。由于交通指挥中心技术力量相对较为雄厚,且资金来源比较充足,该种模式下,基础应用系统中心设备的基础环境比较规范,且便于对系统设备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维护,但系统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可能导致整个城区相关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分布存储式建设模式主要体现在交通指挥中心直接与各分指挥中心、中队指挥室发生关系,分指挥中心按照各自辖区范围对外场前端设备进行管理。各基础应用系统采集的交通信息在分指挥中心进行存储,大大减轻了交通指挥中心的存储压力。但由于部分基础应用系统(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交通信息发布系统)涉及的范围较广、系统相关性较强,需在整个城区层面上进行统筹考虑,其管理和控制仍由交通指挥中心统一负责。  
   分布存储式建设模式下,各基础应用系统中心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通讯设备等在分指挥中心进行建设,且需配套建设规范的机房基础环境。中队指挥室需建设显示设备、控制键盘、工作站及配套桌椅等。该种模式下,系统设备发生故障时,只会影响本辖区相关系统的正常运行,不会对其他辖区系统运行造成影响。但由于分指挥中心技术力量相对较为薄弱,存在系统管理和维护不到位的问题。
  1.3指挥室的主要职责
  城区交警中队指挥室的主要职责包括[6][7]:
  1)接受领导或上一级指挥部门下达的交通管理指示或指令;
  2)及时上报主要交通警情信息;
  3)采集、分析、研判辖区内公安交通管理信息;
  4)监视辖区内道路交通运行状况,及时发现道路交通事件;
  5)监测记录辖区内道路交通违法行为;
  6)对辖区内警力的进行指挥调度;
  7)其他职责。
  2中队指挥室应用模式
  2.1人员及岗位设置
  城区交警中队指挥室的人员数量由上一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确定,应综合考虑管辖区的道路里程、交叉口数量、交通流量及道路交通管理任务等实际情况,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配备协助民警开展工作的辅助人员,有条件的地市可配备计算机应用类、通信电子类的专业技术人员。
  中队指挥室的技术岗位设置一般分为指挥调度岗、电视监视岗、违法抓拍岗、数据录入岗、分析研判岗等。根据中队管辖范围的大小及人员构成情况,部分岗位也可合并。

  2.2岗位职责
  1)指挥调度岗。接受领导或上级指挥部门下达的交通管理指示或指令,并及时向领导或上级指挥部门报告紧急警情;结合单警定位系统,并利用GIS地图,实时监视辖区内警员的位置、分布,一般情况下,直接调度警力赶赴现场,发生突发交通事件时,根据上级指挥部门的指令,就近调度警力赶赴现场,同时对警员的执勤情况进行监督;上级指挥部门更多的是实施跨区域、大规模的警力调度[8]。
  2)电视监视岗。对辖区道路进行周期性网格化的“电子巡逻”,根据实时交通状况可采用不同的巡逻频率;对路面发生的交通事故、交通堵塞等异常情况进行录像,并及时报告指挥调度岗;对路面民警的执勤情况进行监督;对电视监视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发生故障及时处理。
  3)违法抓拍岗。利用电视监视系统摄像机,对辖区内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抓拍、录像;对事件检测设备检测的报警信息(交通事故、逆向行驶、失速、烟/雾、遗洒等)进行确认,并将重要警情信息及时报告指挥调度岗。
  4)数据录入岗。对违法抓拍岗抓拍的违法数据、交通违法行为监测记录系统自动上传的违法数据及路面民警现场抓拍的违法数据进行人工校核,并将其录入交通违法信息管理系统;对辖区内交通违法行为监测记录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发生故障及时处理。
  5)分析研判岗。对交通流数据进行综合统计分析,并形成相应的统计报表;对交通流运行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并将交通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对交通违法、事故数据进行综合统计分析,排查出交通违法、事故重点地段,并以不同的颜色区别显示;对各类交通数据、统计报表、重要文档进行分类存储[9]。
  2.3指挥流程
  1)服务日常交通秩序管理工作流程。通过电视监视系统收集辖区内主要路口、路段的动态流量情况,及时识别流量较大、容易拥堵的路口、路段。一旦发现拥堵路口、路段,迅速分析判明造成拥堵的原因,并报中队领导,拥堵情况严重的,报上一级指挥中心。根据预案或领导授权,指令辖区警力到现场排除致堵原因,疏导交通。同时了解周边路口交通状况,具备分流条件的,指挥周边路口民警进行分流。需要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进行协助的,上报上级交通指挥中心对交通信号灯进行手动控制,无法进行中心手动控制的,授权现场民警进行手动控制。
  中队指挥室通过监控发现交通违法行为后,现场有民警或无法看清车牌号码时,电台通知就近的执勤民警进行处理。现场无民警或来不及通知现场民警时,启动报警录像,调整监视探头,尽可能地拍清违法过程及号牌号码。同时,中队指挥室将采集的各种违法图片信息进行汇总、校对、筛选,并将有效记录输入电脑。
  2)服务事故处理工作流程[10]。中队指挥室通过监控发现交通事故后,初步查明现场情况,确定大致伤亡情况。属于轻微事故的,通知附近民警到现场进行快速处理,及时撤除现场、恢复交通。属于一般及一般以上事故的,通知事故处理部门以及120到现场处置、救援,并上报上级交通指挥中心,通过交通台、寻呼台等媒体和户外交通诱导屏及时向社会播发交通诱导动态信息。
  3)服务勤务管理工作流程。由中队指挥室开展经常性的查勤考核,不定时通过电话、电台点名和监控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一线值班、巡逻力量到岗到位情况的督查,定期上网通报,并列入对民警的工作考核。在重大活动、发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集中整治行动及布控任务中实行点名制,对警力到岗到位情况进行督促检查。通过监控对执勤民警的上岗及工作情况进行录像,规范民警执勤、处警行为。
  3结论
  城区交警中队指挥室的建成使用是“信息主导警务”理念下的一次警务改革,推动了公安交通指挥系统在基层中队的推广应用,提高了交通科技设施的应用效率,弥补了警力不足的问题。但其建设和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今后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建设:
  1)充实技术力量。构建高素质的专业队伍,制定优惠政策,引进交通工程、计算机等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并加强对相关人员的知识培训,以适应高科技指挥岗位的职责需要。
  2)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完善的值班、勤务制度,根据系统建设规模及实战需要划分工作岗位,并制定相应的岗位职责和考核制度,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积极性。
  3)落实资金保障。加大系统建设和维护经费的投入,将公安交通指挥系统建设和维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保证公安交通指挥系统建成后的运行、管理、维护和人员培训等所需经费。切实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邱红桐、潘汉中、赵永进.公安交通指挥系统标准化工作发展历程和展望[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0(1):80-85
  [2]杨钧.部分国家和地区道路交通立法研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杨兆升.智能运输系统概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4]公安派出所建设标准编制组.公安派出所建设标准[S].建标100-2007,2007
  [5]中国智能运输系统体系框架专题组.中国智能运输系统体系框架[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6]杨晓光,潘汗中,腾生强等.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7]公共安全行业标准.公安交通指挥系统建设技术规范[S].GA/T445-2010,2010
  [8]公共安全行业标准.公安交通指挥系统工程建设通用程序和要求[S].GA/T651-2006,2006
  [9]公共安全行业标准.公安交通指挥系统设计规范(报批稿)[S].GA/T515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