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 正文

关于城市交通治堵的一些招数

2022-10-09 15:52:47 责任编辑: 叶翠莉
摘要:数据显示,大城市的交通拥堵成本大概占到该城市GDP的3%-5%,未来随着人口比例和汽车保有量的增长,这一数字可能占到7%甚至更多。
数据显示,大城市的交通拥堵成本大概占到该城市GDP的3%-5%,未来随着人口比例和汽车保有量的增长,这一数字可能占到7%甚至更多。当前我国交通领域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仍存在明显痛点,这意味着对其持续投入仍有提升空间。

限购限行,治标不治本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的不可再生,以及人口的上涨、汽车保有量的逐年增长之间的供需矛盾问题日益突出。各地也出台了多项“治堵”政策,目前上海、北京、天津、广州、深圳等城市均采取了限行限购。实际效果来看,的确短期内给交通环境带来改善,但长期来说依然是治标不治本。

\

最近,江西南昌宣布成为全国首个从“限行”到“不限行”交通拥堵指数不降反升的城市。2020年南昌市在国内探索取消尾号限行,取而代之是在交通治堵上实现精细化管理,此举值得其他城市借鉴。毕竟,限行给人们带来不便,且对消费促进带来不利影响,不能把临时的“缓兵之计”拖成长期举措。

业内专家认为,推出限行政策的合理性前提,在于能够提供被优先发展的公交系统作为出行替代,否则一面不允许有车族开车,一面又无法提供足够的公交资源,缺乏合理性。当然,各地情况不一,也要因地制宜,因城施策。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治堵

若要解决交通问题,就要提升城市交通的整体通行能力。在交通需求不变的前提下,低效的交通信号控制被认为是城市拥堵的主要原因之一。

信号灯控制也是道路交叉口最普遍的交通管理形式。实践证明,任何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只有与当地、当时的实际交通状况结合起来,不断优化信号配时,并运用新技术,不断创新信号控制模式,才能发挥系统的控制效率,达到预定的控制目标。

英国阿斯顿大学近日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由该校研发的人工智能系统在汽车通过交通信号之前就能“看到”拥堵的路况并做出调整交通信号的决定,构建了一种先进的交通模拟器来训练他们的人工智能系统,该系统使用深度强化学习技术,它可以“查看”任何真实或模拟的交通路口路况,并开始进行自主学习。在当前系统表现欠佳时,它能够“理解”并尝试使用不同的行动方案或者改进方案,研究团队希望今年年内将该系统投入真实道路测试。

而在国内,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结合,能够全方位赋能智慧交通。以闪马智能为例,他家的视频算法,支持各类清晰度、各类视角下的摄像头画面识别。为了实现对各类交通信息的准确识别,闪马智能自主研发了“ATOM深度学习平台”,目前已经累计训练了1300余个算法模型,并覆盖了智慧交通、岗位规范管理、大客流管理、城市环境治理、互联网内容安全等多个领域。丰富的算法支持,让闪马智能的前端产品可以应对现代城市复杂的交通问题和挑战。

数据是人工智能算法的“饲料”,算法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推手”。收集足够全面的道路交通车辆信息,通过AI算法预测道路交通拥堵情况,能够帮助人们规划出行路线。

那么数据是如何收集的?据了解,中国的人工智能企业通常采用自行采集、业务积累、爬虫抓取、数据购买、生态共享、算法生成、公开数据集这七种典型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获取自身所需的数据。

多维的、全面的交通大数据赋能剖析城市拥堵的原因,是城市治堵的有力支撑。充分的大数据可详细把控城市交通运行状态及城市拥堵形态,宏观、微观的交通数据蓝图,能够从根源上精准施策,高效治理城市拥堵。

当前大热的智慧公路和车联网,其中目的之一也是试图增加车与车、车与路之间的互联互通,收集更多的数据 ,以便对驾驶人进行协调,辅助未来的道路规划。

百度李彦宏提到了一个真实的案例,在河北保定的七一路,市民出行高峰期通常要堵五六个红绿灯。而当地交警采用了百度的AI智能控制系统后,交通信号灯可以根据实时通行情况智能调节红绿灯的控制时间,这样一来通行效率提高了足足两成。比如有的车辆实现了连续12个路口遇到绿灯,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百度的这个案例属于非常典型的大数据治堵,随着计算模型的不断完善,以及采用同样技术的道路不断增多,相信拥堵问题会大大改善。

由此可见,人们寄望于技术的进步能够真正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数据和算法的经济价值被进一步挖掘和释放。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合理匹配资源与需求的技术支撑。

智慧停车缓解停车难问题

一般认为,停车难也是造成城市道路拥堵的重要原因之一。每逢节假日,停车场会压力倍增,也会导致车场附近交通水泄不通,造成拥堵。

停车问题得到国家的特别重视,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动城市停车设施发展意见》中提到,到2025年,全国将基本建成配建停车设施为主、路外公共停车设施为辅、路内停车为补充的城市停车系统。

有痛点就有需求,加之政策推动添火加薪,智慧停车作为支付入口和大数据价值集大成者,很多企业都在抢占这份蛋糕,以夺取智慧城市建设的高地。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经营范围含“停车”的企业大概63.2万家,市场玩家之多超乎想象,竞争进入白热化程度。

由于停车资源的供给、管理和服务与城市交通发展息息相关,在包括5G基站建设、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新基建的大背景下,智慧停车也必将成为智慧交通乃至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方面。

不可否认,在智慧停车项目乃至智慧交通项目中,不应只站在车主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究其停车难本质到底是啥,是车多路少?车多车位少?是,但也不是。事实表明,停车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城市规划问题,并不仅仅是配建不足,如果无限制建设停车位解决停车供给,那路网基础设施不能满足机动车的出行需求,将引发更严重的城市矛盾。因此,提高车位利用率才是关键核心。

更重要的是,智慧停车也将积极促进智能汽车朝着精深化方向发展,行业聚焦于泊车场景下的技术整合,其涉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支付、IoT、5G等技术,而并非单一维度的技术落地。

未来,智慧停车将朝着有利于实现车位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停车场利润的最大化和车主停车服务最优化的方向发展,也必将促进智能汽车在动态与静态交通的有机结合,为交通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阅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