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城市交通 > 交通规划 > 正文

专家学者齐聚深圳纵论高铁经济

2015-04-01 10:15:20 来源: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责任编辑: xww
摘要:3月30日,深圳首个以高铁经济为主题的大型论坛,“新枢纽·新中心——深圳高铁经济论坛”在五洲宾馆举行。
  3月30日,深圳首个以高铁经济为主题的大型论坛,“新枢纽·新中心——深圳高铁经济论坛”在五洲宾馆举行。

  “高铁经济不仅与龙华新区乃至深圳有关联,对中国的发展同样意义重大。因此,举办高铁论坛具有全国性意义。”30日,“新枢纽·新中心——深圳高铁经济论坛”在五洲宾馆举行,著名经济学家樊纲等六位主讲嘉宾以及六位对话嘉宾,分享了对高铁经济的深入思考,现场互动热烈,呈现一场精彩的思想盛宴。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吕锐锋出席论坛并致辞。

  “今天上午市长许勤主持召开了全市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会议,强调深圳在建设地铁和龙华现代有轨电车的同时,要加强对国家高铁和城际铁路建设的支持参与与服务。下午举行深圳高铁经济论坛,这两个活动的举行,不仅是时间上的巧合,更说明了深圳确实进入高铁时代。”吕锐锋代表市委、市政府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他指出,2011年6月,深圳北站建成运营,成为我国建设占地最大、建筑面积最大、结构功能最为齐全特大型综合交通枢纽之一,既是国家“四纵四横”高铁网络中的重要节点,也是华南地区最大的交通枢纽。特别是广深港高铁深圳段建成通车后,深圳北站还可能成为具有口岸功能的交通枢纽。

  相关链接(一):

高铁上的深圳加速向前奔跑

——深圳已成为国家高铁网“四横四纵”的重要节点,在中国铁路新的版图上,深圳正从全国铁路的末梢一跃变为全国的交通枢纽和前沿

  作为深圳首个以高铁经济为主题的大型论坛,“新枢纽·新中心——深圳高铁经济论坛”30日在五洲宾馆举行。这是深圳借助高铁经济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更好地发展湾区经济的一次探路。

  综观世界各地,历史上著名城市的中心大都在火车站。上世纪的欧洲,整个经济均由铁路带动,并以铁路为核心。而今,高铁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干线。高铁的快速发展,越来越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版图。对深圳来说,高铁也使这个建立在速度与激情之上的城市获得了更加强大的发展新引擎。

  2011年12月26日,随着广深港高铁首趟列车的一声长鸣,深圳正式驶入高铁时代。目前,交汇于龙华新区深圳北站的深茂、赣深铁路,正在加速推进。深圳已成为国家高铁网“四横四纵”的重要节点,在中国铁路新的版图上,深圳正从全国铁路的末梢一跃变为全国的交通枢纽和前沿。

  汇集于深圳的一条条铁路大动脉,为深圳经济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半小时到广州,2小时到潮汕、肇庆;3小时到长沙、厦门、桂林,5小时到武汉、南昌、南宁、福州;7小时到郑州,10小时到北京、杭州、西安、石家庄,10小时到上海……12小时高铁圈已经覆盖了华南、华中、华东、华北以及西南部分地区、大大增强了深圳作为中心城市的外溢辐射能力。

  不久前,深圳市委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湾区经济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的若干意见》,这是深圳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主动担当。“一带一路”只有与外部互联互动,才可能打开发展空间,而高铁必将是深圳联通内外的关键节点。

  推动高铁“走出去”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在这方面,深圳也可有更大作为。正如论坛上有专家所建议的那样,深圳可以打造成立推动高铁“走出去”的产学研联盟,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形成高铁产业的研发测试中心;可以成立高铁管理运营的培训基地,把龙华新区建设成为支持“一带一路”的战略基地……更进一步说,如何把世界上的高端服务业组织吸引过来,以及在这个领域进行深层次的国际合作,高铁经济的兴起无疑是一个新的契机。

  高铁带来的不只是经济版图的改写,还有生活与文化形态等多个层面的重塑。正是因为高铁,如今早晨在深圳吃早餐、中午在武汉吃热干面,晚上在北京吃烤鸭的愿望已经实现。具体到高铁车站而言,它不仅仅是个交通中心,还应该成为商务中心、文化休闲中心、生活中心、社交中心。在这方面,1982年香港沙田新市镇的建设,是铁路和市区关系达成理想状态的成功案例,对深圳来说不无启示。

  高铁改变城市,改变生活。我们也希望,这一场思想碰撞、脑力激荡的深圳高铁经济论坛,能成为高铁发展的助推剂,使深圳获得向前奔跑的加速度。

  相关链接(二):  

专家学者建议深圳抢抓高铁经济机遇 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取得更大发展

  3个小时到厦门、长沙;5小时到武汉南宁;上海、北京纳入12小时生活圈……高铁正前所未有地改变着深圳人的出行方式,并更深层次影响着深圳经济和城市格局。如何在高铁经济中抢抓机遇,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优势?北站高铁枢纽作为国家“四纵四横”高铁网络的重要节点将如何发展?“高铁新城”应如何规划建设?30日,“新枢纽·新中心——深圳高铁经济论坛”在五洲宾馆举行,一场关于高铁经济的思想盛宴从这里开启。

  从国际高铁发展经验到中国高铁运行情况;从国外高铁城市规划的亮点,到深圳北站片区新城市中心的建议;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到深圳高铁经济与湾区经济的对接……与会专家学者精彩观点碰撞,现场听众直呼过瘾。

\

深圳北站外部

\

深圳北站内部

  高铁“互联互通”带来新机遇

  高铁经济的特点是什么?“高铁经济”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主持人抛出的宏观问题,打开了专家们的思路,“互联互通”“高铁站经济”等一个个新鲜的观点让人眼前一亮。

  刚刚从博鳌亚洲论坛赶到深圳出席论坛的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樊纲,用“互联互通”开始了他的主题演讲。他指出最近的热门话题是“一带一路”,讲的是互联互通。互联互通提高了经济效益、创造经济产能,使得城市发展的格局、区域经济的格局改变。高铁就是互联互通的重要体现,通过高铁,深圳将实现深广惠三大经济体互联互通,从而产生巨大的能量。

  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副理事长、原国资委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执行会长、科技部中国产学研促进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刘延宁,以“7个经济拐点与14步措施”为题,从国家的宏观经济层面,对高铁经济紧迫性、局限性、可转化因素等对高铁发展的新机遇进行了分析。她指出,交通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高铁让国内外一流的人力、物力、财力进一步聚集,高铁形成了区域合作的最有利形势。

  在嘉宾互动环节,全国人大代表、香港浸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特邀教授刘佩琼,用“四流”概括高铁的作用,第一人流,她指出人流并不是仅是人数的多少,更是人才的流动,深圳要借高铁引进人才,吸纳人才。第二,物流。深圳应借助高铁枢纽,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在物流方面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第三,金融流,深圳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业,通过高铁优势,深圳应争取把金融服务延伸至珠江三角洲。第四,信息流,只有加强信息流,才能真正的走向世界。

  深圳市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赵鹏林作为本土专家,对深圳高铁经济的考虑“更接地气”。他表示,搭上了国家高铁建设的快车,深圳的交通优势进一步突出,深圳从全国铁路的末梢成为前沿和腹地。他认为,与传统的铁路主要服务于旅行人员不同,今后高铁站周边的经济主要是服务于城市的商务人员。“高铁给深圳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他说,服装、珠宝等是深圳的传统产业,由于高铁的便利,人们会愿意到深圳看看深圳服装、深圳珠宝。他建议在高铁网和互联网结合的“北站片区”,最有潜力建设经济“高产田”。

  “高铁新城”要更亲民

  深圳北站,从一个交通枢纽到区域经济中心,还有多远的距离?能否以创新性的思维对北站周边的城市规划进行布局?在论坛的第二议题中,以香港大学教授、中国城市交通规划与研究学会特邀委员王辑宪为代表的专家建言,不妨围绕深圳北站,合理规划车站与周边的接驳设施,将龙华打造成受“90后”、“00后”欢迎的集创意公共空间、特色科技与现代服务也为一体的产业新城。

  王辑宪将深圳北站和香港沙田以及日本京都车站做了对比,他的研究成果认为,深圳北站目前规划在“亲民”方面还不够,龙华新区可以汲取日本京都的经验,不是交通枢纽周边建商业设施,而是把交通枢纽“嵌入”到大的商业环境中,“这个车站走进去,首先是个商业街区,有商场,有剧院,有公共的演出、休闲、观光空间。而车站的功能可能仅仅占了10%左右。”王辑宪说。

  谈到高铁的“亲民”一面,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交通专业院院长刘龙胜建议,龙华新区应把高铁站和周边的慢行系统开发好,把人流留下来;同时,铁路部门在售票方面不妨更加灵活,目前的返程效率并不高,“可能我晚上6点钟在广州谈完了事,想买回深圳的票,此时最早只能买到晚上11点的了,这种体验还不够高效。”

  对于规划高铁站对片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香港大学地理系教授、中国城市交通规划与研究协会特邀委员夏春在互动环节谈到了几组他研究得出的数字,非常有说服力。研究显示,人们出行的地理距离缩短一半,对整个经济体生产力的提高创新知识的传播可以有10%提高;1999年到2010年的长期数据还显示,有高铁的省和没有高铁省的旅游业发展相比,有高铁的省国外游客会增加20%,旅游业的收入会增加25%。综上夏春教授认为,从龙华-福田-香港西九龙高铁较原计划晚开通,对于香港的长期发展实际上是有影响的。

  中国交通协会副会长、国家发改委基础产业司原巡视员宋朝义也从区位优势上,认同深圳北站交通枢纽对龙华新区未来发展的带动效应,他认为深圳北站片区的辐射作用有望在2050年左右达到顶峰,“未来龙华新区一定是个颇具规模的新兴城区。”宋朝义说。

\

嘉宾对话“高铁经济”的特点以及深圳北站交通枢纽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借高铁对接“一带一路”

  去年以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成为各界关注焦点。论坛上,深圳如何借力“高铁经济”,在“一带一路”的机遇中取得更大发展,又一次成为焦点议题。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曹文炼认为,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与高铁“走出去”,将势必成为深圳发展新机遇,而龙华新区作为深圳北部的新兴工业重镇,具有发展高铁产业的独特优势。

  曹文炼建议深圳打造成立“高铁走出去”的产学研联盟,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通过吸引人才,不仅做规划咨询研究,还可以做项目走出去,形成高铁产业的研发测试中心;打造高铁管理运营的培训基地。曹文炼表示,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愿意与龙华新区合作,把龙华新区打造成为支持“一带一路”的战略基地。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宋丁认为,深圳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必然会进一步巩固强化发展深圳的城市地位。宋丁认为,有了高铁和海运互动,国内的资源和全球市场在深圳这里交汇;有了如此多的经济互动,深圳必然成为以高铁和海域联动的国际交通和资源互动中心,“深圳现在是奔着世界级大都市方向走,利用高铁和‘一带一路’,我个人认为深圳完全能代表中国在未来10-20年成为世界级都市。”宋丁说。

  深圳的高铁经济到底能走多远?市委副秘书长、市委政策研究室(改革办)主任乐正认为,“一带一路”对于深圳未来的必定是关键的历史性机遇。近期深圳市委市政府已经就该问题组织了专门的研究,并制订了方案,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正在制作的未来深圳发展的基本思路——即把“一带一路”和“大湾区经济”结合起来共同发展。乐正表示,“大湾区经济”既是一个经济发展战略,也是城市发展空间战略,要把深圳传统的开放型经济优势、滨海城市的天然资源联同交通枢纽的优势以及创新经济优势等多种优势整合在一起,努力将未来深圳的发展列入到国家发展的大盘子中。

  “我想我们的前景会非常好,对此我也很有信心。”同时,乐正也认为,目前来讲,无论是深圳,还是全国,高铁经济的黄金时代还没到来,“我们对高铁经济的认识还很表面。所以展望2020年以后的高铁经济,这对城市的影响会更大,对整个国家的发展战略都会是革命性影响,所以我觉得高铁经济这个题目可以深入地做下去,而且可以扩展到今后的发展中。”

  市民热议北站片区发展:让北站片区和前海“比翼齐飞”

  30日,“新枢纽·新中心——深圳高铁经济论坛”在五洲宾馆举行,掀起一场高铁经济的思想风暴。现场专家学者讨论热烈,市民则通过深圳特区报官方微博(@深圳特区报)、官方微信等方式纷纷献上“金点子”,发表自己的见解,热议深圳北站片区发展,为深圳高铁经济发展建言献策,现撷取部分观点如下:

  网友“lxl572”:要以三十年不落后的眼光进行规划

  1.既然是交通枢纽,就要转乘方便。所以,建议有更多的高铁线路接入深圳北站,以方便各地旅客换乘。深圳一定要有全国的视野,要有大局观。

  2.北站定位为华南的交通枢纽,现在北站就小了,配套也不足,吐纳能力仍有待提高,要以三十年不落后的眼光重新规划,留出余地。

  3.几条高铁修通、汇集后,深圳北站将比广州南站更加繁忙,人流量会大的多,周围的酒店、餐饮、购物、休闲等服务设施会空前繁荣,现在就要有充分综合的规划与安排。

  4.结合北站和深圳高铁经济的发展,龙华新区的产业规划、城市规划、交通规划也要重新定位。

  建议在北站片区设立免税购物中心

  网友“王不幅照”:高铁枢纽可以带来人流,吸引人气。深圳应借助这一优势,在北站片区设立免税购物中心,吸引更多消费者。另外应大力扶持创业型企业,设立大型创业中心。

  网友“Z3336”:高铁给龙华的福利至少是仓储和人流物流。所以吸引电商建仓库是不错的主意。

  做好片区规划提升服务水平

  网友“lancangjiang”:高铁能带动经济发展,尤其是旅游业、餐饮业、住宿业等服务性行业,也对城市的接待能力、交通疏导、交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规划时要充分考虑这些方面,不管是实体商业服务,还是社会公共服务,或者政府行政管理都应该加强,比如让游客、乘客迅速了解深圳,如交通出行方式、餐饮住宿、应急求助方式、防骗措施等等。要考虑配套的市内、市际公交是否充足、有效率。

  让北站片区和前海“比翼齐飞”

  网友“钉子”:我认为目前前海片区和北站片区是深圳最有潜力的两个地区,市政府应该进一步做好两个片区定位,使两个片区差异化发展,互补互利,成为深圳下一步起飞的“两翼”。

  提升周边环境加强配套建设

  网友“风往哪边吹”:我就住在北站附近,片区这两年虽然变化很大,但总体的公共配套还是不足,作为城市中心必须宜业宜居,希望政府加快宜居城区的建设。

  “XF123”:北站周边环境现在已经很好了,但更大片区的环境也要提升,尤其是一些城中村,与这片区定位很不协调。

  网友“彩云飞”:从高铁站出来,晚上11:20后就没什么车了,打的士排长龙,应该增加城市夜班公交车,方便市民出行。

  高铁给企业发展带来福音

  我们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资高新科技企业,主要从事电子纸、智能玻璃等光电新材料、新器件的生产和研发工作,成立时就选择了龙华,看准的就是深圳北站高铁经济的强大辐射力。公司研发基地在广州,每周都有大量的工作人员需要往返广深,选址这里对我们来说,交通十分便利。现在,不仅是研发人员,就连公司业务人员也通过高铁,直达湖南、湖北、河南等地。应该说,高铁给公司的运营和发展带来了莫大的福音。——深圳市国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易子川

  我们集团对高铁站及其周边区域有浓厚的兴趣,集团在南山已经开拓了华南首个综合商业项目。对于深圳北站及其未来的发展,我们也将长期关注。——凯德置地 苏小姐

  高铁通常具有红心效应和扩散效应。其中,红心效应会吸引各方资源,使得高铁站逐步发展成为城市中心区域。而扩散效应则是指企业和人才向外发展。对于深圳北站来说,政府部门除了要营造公共配套和基础设施建设,还要注重发展现代、专业的产业配套,吸引更多资源。同时,要避免过度开发房地产,要多开发高新产业载体,实现高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深圳中观经济咨询有限公司 薛占栋

  选择龙华,就是选择深圳的未来。我们公司位于观澜办事处,是个容纳多家初创企业的产业园区,此次聆听深圳高铁经济论坛,我对于深圳北站将对龙华新区的辐射作用充满信心。我们园区目前的员工超过2万人,相信未来他们的交通出行、生活配套,会因为深圳北站的交通枢纽地位产生全面的影响。——银星集团 朱郭敏

  随着深圳北站在龙华片区发挥的区域交通枢纽作用日益明显,作为一家专业的地产公司,相关数据都显示目前市民尤其是白领阶层对于在龙华落户、置业有非常大的兴趣。对于建设中的深圳北站商务区,希望未来政府在规划过程中能够多规划教育、医疗等设施,这对于该片区日益增加的人流有相当的现实意义。——世联行 徐牧

  相关链接(三):

专家学者齐聚深圳纵论高铁经济

  作为高铁经济效应在深圳的直接“受力点”,深圳北站为深圳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有利促进物流、人流和各种资源要素的加速集聚,为龙华新区乃至整个深圳带来新的发展动力和活力。

  吕锐锋表示,深圳高度重视北站片区的发展,将其周边6.1平方公里规划为深圳北站商务中心区,纳入了全市重点发展片区,希望能充分发挥高铁的“磁石效应”,打造“高铁经济圈”,强化与“一带一路”重点国家地区经贸文化合作,为全市发展湾区经济、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加油提速。作为深圳未来的“新的城市中心区”,北站商务中心区的规划建设已全面启动,战略定位非常明确,就是以深圳质量为标杆,以产业转型为导向,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端化运营,打造现代化国际化中心城区,形成深圳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创新支撑点,促进区域经济形态、城市功能和社会建设水平全面提升。

  “高铁是龙华新区的一张靓丽名片,与龙华新区发展息息相关。”龙华新区党工委书记姜建军代表主办单位致辞。他表示,龙华新区是伴随而生的新特区、引领高铁时代的新枢纽、搭乘高铁腾飞的新中心。龙华新区作为深圳中心区北拓、加快特区一体化建设、建设国家经济中心城市的核心区域,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当前,新区正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对深圳重要指示精神,瞄准“三个定位、两个率先”,努力在“四个全面”上创造新业绩。新区将不断放大、倍增、创造高铁机遇,主动服务“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布局,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建设城市新中心,为深圳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加油提速,为全国高铁经济发展贡献龙华力量。

  此次论坛由中国交通协会、深圳市改革办、龙华新区管委会、深圳特区报社联合主办。论坛大腕嘉宾云集,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樊纲,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副理事长刘延宁,中国交通协会副会长宋朝义,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曹文炼,深圳市委副秘书长、市委政策研究室(改革办)主任乐正,香港大学教授王辑宪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发表了主题演讲;市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赵鹏林、香港理工大学教授刘佩琼、香港大学教授夏春、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刘龙胜、深圳地铁集团副总经理简炼、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担任对话嘉宾,大家围绕各自议题建言献策,为北站商务中心区、高铁经济发展提供前瞻性建议。

  借助高铁打造城市新中心 互联互通增加城市竞争力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樊纲——互联互通 持续发展

\

  高铁经济有什么特点?深圳北站交通枢纽对区域经济有何影响?在30日举行的“新枢纽·新中心——深圳高铁经济论坛”上作为第一位演讲嘉宾,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樊纲认为,高铁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态,对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樊纲说,纵观世界各地,历史上城市的中心都在火车站,因为城市是人的聚集地,所以火车站自然成为了城市、商业、金融的中心。“上世纪的欧洲,整个经济均由铁路带动,并以铁路为核心,英国每个镇都有铁路,此后随着汽车和高速公路的兴起,部分铁路废弃了。铁路具有环保、节能、方便的特质,所以英国如今还想重新启用废弃铁路。”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一直在大力发展高速公路和汽车产业,而高铁的诞生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节省了人们的出行时间,使得人们的流通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樊纲认为,高铁为人们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也成为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结构变化的新动力。

  樊纲表示,中国如今已形成了让全世界都叹为观止的庞大的高铁网络,而且这个网络还在不断扩展,这将彻底改变整个中国未来的人口版图。中国中部是人口密集地,但随着高铁的发展,人口会进一步向中西部延伸,使得中西部地区未来也将聚集大量人口和产业。

  “有一次在内陆地区一个有高铁站的城市,我讲,有了高铁站你们就是‘沿海’地区。”樊纲举例说,“交通的方便程度和信息流完全不一样,高铁网本身改变了经济发展的格局。在此,中国整体的高铁经济在宏观角度也是很需要研究的课题,它将如何改变中国经济的格局,中国经济的地理格局,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地理结构都有待研究。”

  对于此次演讲的主题《互联互通 持续发展》,樊纲解释称,说到交通,高铁网这样的设施所起的作用就是互联互通,最近的热门话题是“一带一路”,这讲的也是互联互通。目前,我国高铁还仅限于国内的互联互通,但未来高铁还应该实现国际、国内、区域、城市内部多层次的互联互通,这些互联互通发展的结果一定是提高经济效益、创造经济产能,使得城市发展的格局,区域经济的格局实现根本改变。

  “高铁经济、高铁站经济在中国是一个大课题,我们今天研究的是龙华和深圳高铁站,但我觉得今天的会议具有全国性意义。”樊纲认为,围绕高铁站能形成一个区域互联互通的网络,实现整个珠三角区域以及深广惠这三大经济体的互联互通,通力合作,产生巨大的能量,聚集更大经济的人口,产生更大的经济收益。只有做到了互联互通,才能实现效益最大。

  “深圳区域经济未来的发展,能吸纳的未来人口将不可限量。”樊纲认为,深圳下一步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充分利用高铁经济和高铁站经济,使各种交通工具无缝对接,产生高效服务,使人流和经济更加旺盛。

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副理事长刘延宁——高铁经济要有国际视野

\

  高铁经济怎样发展,它究竟给中国带来哪些契机?30日,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原执行会长刘延宁以《7个经济拐点与14步措施》为主题,宏观分析了高铁大发展时代的新机遇,并提出了高铁经济布局上所需具备的国际视野。

  一个国家仅仅有钱,并不会等同于会受到别的国家的尊敬,这一点早在380多年前,就曾经被犹太民族的境遇所论证。以史为鉴,刘延宁在演讲的开头便抛出了一个直接的问题。“欧美发达国家目前把我们看作暴发户,还没有尊重我们,我们应该怎么办?”

  技术创新时代目标不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引进,而二十一世纪则要通过多个步骤要达到“经济搭台,国家唱戏”等阶段目标。刘延宁表示,第一,要有行业联盟;第二,要联合创建国家标准;第三,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第四,获取国际上的话语权;第五,有市场控股价;第六,是市场份额;第七,有文化才能形成国际名牌,才能形成国家话语权。

  她强调高铁经济要有国际化视野。“2008年国家启动的千人计划以来,给中国带来了具有二十一世纪国际一流研发能力与世界前沿的中国科学家海外军团,我们国家要用开放的心态,接受世界一流的经济学者来发展中国经济,高铁经济也要国际视野。”

  国际行之有效的规范,是将学院派基础研究与工业研发体系建设,分成两套不同的管理体系和科研评价体系。对此,刘延宁也接连抛出了一系列问题,“在高铁经济区域中,你们有没有国际水平的研究院,有没有国内一流水平的研究院、设计院、研究所呢?不仅只是企业和商业,有没有大学?有没有大学分校,这决定了技术话语权和市场控价权。”

  除了建设自己的研究院外,刘延宁认为,二十一世纪紧迫需要借鉴发达国家行之有效的工业研发体制,并及时创建中国自己的新兴工业研发体系,及时填补中国工业研究体系建设的国家空白,将是今后国家是否获得全球工业研发主动权的重大龙头任务。

  刘延宁说,现代社会来讲,小路小富,高速公路实行了跨越式发展,飞机形成了国内外一流的人力物力财力的聚集,高铁则形成了区域合作的最有利形势。

  “我一直在讲,我们有一句话叫做有了思路才会有出路,党中央国务院为什么要把上海自贸区的模式推广,不仅是商业和制造业,还有高端服务业。为什么着重讲服务业,因为我们只是传统服务业,低端服务业。欧美发达国家GDP中第三产业超过了60%,而我们中国的服务业只是46%。”

  刘延宁说,21世纪发展所需的24个高端服务业中,以会展系统服务来说,其是围绕会展上下游,包括设计师事务所等等,但一定要注意设计不是简单的绘画,这不仅包括美术设计,还包括场景设计、工业设计等,甚至包括文化设计的问题,还包括资源设计、价值观设计等等。

  刘延宁认为,对于如何把世界上高端服务业组织吸引过来与中国进行国际合作,高铁经济无疑带来一个崭新的契机。

中国交通协会副会长宋朝义——举办高铁经济论坛意义重大

\

  对于高铁经济,中国交通协会副会长、原国家发改委基础产业司巡视员宋朝义认为,此次举办深圳高铁经济论坛,既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更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高铁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宋朝义表示,中国的高铁经济和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对于高铁发展都有共同之处,高铁经济是未来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稳定发展的必由之路。首先有经济社会的发展才会有高铁的发展。原来深圳只是终端铁路,而经济社会发展之后,城市轨道交通迅速发展,高铁迅速落成,深圳就变成了铁路枢纽,最终形成枢纽中心。因此,有了社会发展,才有高铁,而高铁又将带动线路周边的经济社会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临空经济和高铁经济应该发展什么呢?对此,宋朝义表示,高铁经济一定要大力发展高质量、高效益的高精尖产业,而非重工业。21世纪初,我国主要的工业发展、经济发展都集中在重工业,经济结构中,重工业太重,轻工业太轻,第三产业比重太低。因此中国提出经济进入新常态,要对工业结构进行调整。

  宋朝义称,高铁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有13亿人,去年航空运输量是3亿多人次,空运非常紧张,很多城市都被列为空运限制地区。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为了解决客运和货运的运力不足的难题,我们开始发展客运专线,也就是如今的高速铁路。“目前我国的高铁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到2014年,高铁已经有1.6万公里,发展十分迅猛。”

  宋朝义指出,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要结合中国国情。有专家预测,到2050年,中国的人口将达15亿,靠航空运输远远不够,而高速公路和铁路的发展也会遇到土地资源的制约。此外,如果我国每年新增2000多万辆汽车,到了2021年中国的汽车会有2亿辆,2050年肯定更多,所以也不应该大力发展高速公路,中国未来交通主要发展方向将是轨道交通和水上运输,这两种方法占用资源少,而且清洁可靠。而对于高铁发展,我们要有超前意识,要让现在的高铁规划能够满足未来的国家发展需要。

香港大学教授王缉宪——车站周边空间应谨慎选择

\

  深圳北站片区如何发展?香港大学教授、中国城市交通规划与研究协会特邀委员王缉宪对此的结语是,围绕深圳北站发展的应该是一个年轻的新城,一个充满90后、00后、自行车、各种创意公共空间和特色的科技与服务产业新城。

  高铁福田站通车后,人们还要来北站吗?香港通车后,哪些人还会专门乘坐高铁来龙华?王缉宪首先将北站作为终端,分析其车站位置和周边空间范围的发展情况。在他眼中,深圳北站的优势,是以下几个因素的组合:第一,只有30分钟就可以到达香港市中心区;第二,10分钟到深圳福田中心区;第三,比福田中心区更低的租金和更多的发展空间;第四,与福田相比不太拥堵的高速路网。

  从相关人群上来看,王缉宪认为,深圳北站与广州南站相比,更接近大学城,且更接近有创新动力和素质的企业技术力量及工人,这也意味着与香港、福田中心区存在重要通勤关系的人或者企业,将来会有福田-龙华-广州南的通勤系列班次。与此同时,对于香港或者其他地方想到内地驾车游的,龙华可能成为重要的中心枢纽。此外,相对较低的租金,也能够吸引为沿高铁线城市提供服务的人或者企业的进驻。

  王缉宪以日本京都车站举例说,除了高铁,那里还有其他的铁路,就像一艘停在码头的巨轮,连接的外部就像街边的地铁站或者街边的商场。不仅是商场,那里还是包括剧院在内的组织各种各样活动的空间,是一个综合体。其最大的优点,就是车站并不突出铁路站本身,而是突出附着于铁路站上面的商业体,这样的做法确保了行人的方便。

  王缉宪同时表示,世界上许多高铁车站除了负责不同地域火车共享一个站的功能外,还具有衔接室内与周边交通方式的功能。“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车站里堆满了自行车,在德国,每一个火车站也都有这样的情况。他们通勤的方式是铁路加自行车,自行车可以是下火车去上班,也可以是骑着自行车回家。不要小看这些自行车,这决定了火车与周边关系的空间紧密度和车站周边的空间使用类型。”

  在高铁站的发展方向上,王缉宪归纳总结出“人气优先”、“车气优先”两种。“人气优先”方面,1982年香港沙田新市镇的建设,算得上是深圳近邻的一个成功案例。王缉宪说,在沙田,铁路和市区的关系很理想,相信香港没有任何一个商业中心像沙田广场这么旺,而且全是本地人口,他们下班出了铁路经过商店买了东西回家,就在这里。而如巴黎的拉德芳斯把高铁站、区域轨道、高速公路全部置于地下,则保障了交通枢纽与邻接地区在地面的互动发展。

  “我们的很多车站,现在是一边贴近一边甩空,是否可以把另外一边也利用起来呢?对于车站周边的空间,其实,我们的政府部门真的应该小心选择。”他说。

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曹文炼——打造高铁“走出去”产学研联盟

\

  深圳该如何利用高铁经济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把握机遇,做出更大的贡献?对于这一议题,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曹文炼从智库研究者角度谈了三个问题。

  曹文炼表示,首先“一带一路”战略是新时期中国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最高战略。其次,“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现阶段未来实现中国区域发展的最高层次战略,也是沿海战略的升级版,四大自贸区建设是其重要支撑。

  在曹文炼看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突破口就是高铁要走出去。“‘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主要内容就是基础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流通以及人心和民心的相通。这五通中,基础设施非常重要,是沿线各国以及欧洲、非洲大陆最欢迎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当今世界各国具有最广泛共识的问题。”曹文炼表示,高铁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如今正在掀起新的高铁建设高潮,中国的高铁虽然起步晚,但已经在展开国际化布局。

  曹文炼认为,中国高铁走出去的综合优势很突出。中国是一个幅员广阔的国家,高铁的建设工程很复杂,但多年来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的机车质量已经超过很多世界机车巨头,而且我们有国内广阔的市场前景和价格优势,如今高铁出口量增长也很快。

  而谈到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与高铁走出去,将对深圳,特别是龙华新区将会带来哪些发展契机?曹文炼表示,这将成为深圳发展的新机遇。曹文炼称,龙华新区是深圳新兴的北部工业重镇,具有发展高铁产业的独特优势。

  对于高铁经济的发展,曹文炼提出了几点建议:第一,要成立高铁“走出去”的产学研联盟,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曹文炼认为,深圳是世界知名的移居城市,可以吸引很多的人才,应该全力打造人才高地,特别是咨询方面,很多项目要走出去,都要建立中介机构。第二,通过吸引高端人才,不仅做规划咨询研究,还可以做项目的走出去,要形成高铁产业的研发测试中心。第三,成立高铁管理运营的培训基地,把龙华新区建设成为支持“一带一路”的战略基地。

市委副秘书长、市委政策研究室(改革办)主任乐正——高铁枢纽地区应建为城市中心

\

  市委副秘书长、改革办主任乐正表示,在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的过程中,中国有可能在近期走在世界前面的,一个是高铁经济,另一个就是互联网。而展望高铁经济的“黄金时代”,他个人认为,应该是2020年之后。

  毋庸讳言,轨道交通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格局有着深刻的影响。百年前,港九铁路在罗湖设站,这也直接改变了深圳的命运。对于几位与会专家谈高铁对于都市空间格局的影响,乐正表示赞同。他说,高铁枢纽的出现会加速中心城市多中心网络化进程,这是必然的。他还认为,传统CBD中心的资源会被分流,同心圆的发展格局在网络化的时代和高铁时代一定会被打破。

  “有些大公司并不一定要在CBD扎堆,可能会特意回避CBD,找远离CBD的空间去发展。同时,城市圈概念会进一步被强化,因为轨道系统有城际轨道,这种概念一定会在轨道交通和高铁经济发展中得到进一步强化,这些对于未来城市会产生很深刻的影响。”

  乐正说,高铁经济是天然的白领经济,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现代服务业就是白领经济,高铁经济、现代服务业、白领经济三者天然融合在一起,他个人也对其前景特别看好。

  “展望未来10年,我认为高铁经济黄金时代还没有来,应该是在2020年之后,不管从大网来看还是小网来看,中国高铁经济的黄金时代是2020年,现在我们对于高铁的认识还非常初步,但换一个思想,在未来10年,白领经济将越来越成为创新经济的支撑。白领创客会越来越广泛地依赖两条线,一是互联网,线上线下的商务拓展,再一条就是轨道交通系统。轨道交通包括高铁、城铁、地铁、轻轨、磁悬浮、电车,把这些全部串起来看,对于未来白领生活的影响,我认为不亚于互联网。”乐正表示,未来深圳的白领在创业过程中会严重依赖这两条O2O,对互联网的依赖会越来越加深,对轨道系统的依赖会越来越加深。

  高铁车站如果仅定位为交通枢纽,乐正认为是远远不够。“就像王缉宪教授说的,高铁的枢纽首先应该是城市的中心,交通枢纽只是它十种功能中的其中之一。这里应该是交通中心、商务中心、文化休闲中心、社交中心,把车站作为目的地,我认为香港已经做到这一点,约会就去某一个车站,它就是我们的目的地。”

  “我认为,应该把未来的高铁枢纽变为城市中心。这样它对龙华新区的牵引作用会更加明显。”乐正说。

  高铁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建立和连接,创造了更为广阔的“都市圈”概念,也使白领创业者找到新的空间和时间感觉。乐正总结说,深圳未来的发展将会处在智慧型经济、白领服务经济和新型高铁经济的交叉点。高铁正在成为城市创新加速器,两条线——互联网和轨道支撑着白领创客,也势必将进一步支撑着深圳这个新兴的城市。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