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城市交通 > 智能公交 > 正文

阿里、腾讯两大IT巨头主宰打车APP市场

2014-02-14 15:22:52 来源:重庆日报责任编辑: sunny
摘要:目前的打车软件市场,几乎被“快的”和“嘀嘀”两家瓜分。易观国际发布的报告显示,“快的打车”的市场份额为41 8%,“嘀嘀打车”为39 1%。也就是说,上述两款打车软件,已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


  打车软件兴起于2013年初。目前的打车软件市场,几乎被“快的”和“嘀嘀”两家瓜分。易观国际发布的报告显示,“快的打车”的市场份额为41.8%,“嘀嘀打车”为39.1%。也就是说,上述两款打车软件,已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


  市场集中度陡然提高的背后,是大资本的介入。据了解,阿里巴巴和“快的打车”之间的合作始于去年5月,“快的打车”获得了阿里巴巴的天使投资。


  腾讯则参与了“嘀嘀打车”B轮和C轮的融资。尤其是2014年1月初的C轮融资,“嘀嘀打车”获得了来自中信产业基金和腾讯等公司共1亿美元的投资。


  由此,在打车软件市场,“快的+阿里”、“嘀嘀+腾讯”的竞争格局由此形成。


  为了争夺市场,两大IT巨头“狠命烧钱”。近日,获得腾讯投资的“嘀嘀打车”宣布追加2亿元预算“请”全国人民打车;一天后,“快的打车”宣布与支付宝钱包联手,再投5亿元“请”客打车。“嘀嘀打车”的补贴方式是:乘客减10元,每天3单;司机奖10元,每天5单。“快的打车”的补贴方式是:乘客减10元,每天2单;司机奖15元,每天5单。


  如今,在两大互联网巨头的“支配”下,两家打车软件公司“争斗”不止。


  但问题是:打车APP的盈利模式尚未清晰,阿里、腾讯为何甘愿烧钱?分析人士认为,这背后蕴藏着另一层逻辑:移动支付借力高频标准化的应用,积累的车流、人流和信息流,未来也许可以转化为清晰的盈利模式。


  市场配置资源的力量


  解决打车者和出租车司机信息不对称的最好方法,莫过于让第三方平台来实现供需对接。此前,交通主管部门设立过半官方的声讯电话,后来又开发出手机APP软件,但效果都不理想。其问题在于,没有平衡好双方的利益,打车者甚至需要支付额外费用。


  主管部门费力不讨好的事情,阿里巴巴和腾讯却抢着来干。为什么?因为市场自动寻找到了利益的补偿机制。打车者和出租车司机各取所需,还能领到数额不等的奖励,于是乐意使用打车软件。待用户群足够大时,两家公司很容易将其掌握的大量车流、人流和信息流变成收益。例如,掌握了车流以后,打车软件公司就可以做一些同城快递的业务;掌握了信息流后,就可以深入挖掘出租车司机的内在需求,给他定制来往机场的大单子,然后再从中抽成等。


  这就是市场的力量。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