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城市交通 > 智能公交 > 正文

南昌为何未列入"十大堵城"?

2014-09-02 16:24:41 来源:江南都市报责任编辑: sunny
摘要:相比北上广等特大城市,南昌城区面积、道路数量相对较小,使用导航系统通行的人数不多,而使用 "高德 "系统进行导航的行车人数量更是有限,高德地图运营商在采集南昌交通状况数据时资料有限,更无法全面分析南昌的交通整体情况。因此,所谓 "十大堵城 "榜单上没有南昌,不稀奇。
  高德软件日前发布了《2014年第二季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市民躲避拥堵出行建议》(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二季度全国重点城市拥堵排名上海居首,登顶"堵王",杭州、北京、重庆、深圳、广州、福州、沈阳、成都、济南紧随其后。
 
 
  该报告同时发布了各城市的"拥堵延时指数"和拥堵路段。以上海为例,该城市拥堵延时指数为2.16,即公众出行通常需花费非拥堵状态下两倍以上的时间到达目的地;其最拥堵路段为"虹梅路",车辆通行时间须花费3.7小时以上。
 
 
  "南昌这么堵,为什么都没入选呢?"报告一出,即在南昌微博、微信转疯了,不少有车一族表示"不服",通过描述自己的堵车经历,认为南昌应该入列。
 
 
  对此,警察叔叔也"不服"。25日,南昌市公安局交管局相关负责人就此回应称,"高德地图只是一种商业性的检测手段,无法全面反映城市交通整体情况,以此作为道路拥堵与否,不科学!"
 
 
  高德是怎么判定道路拥堵的
 
 
  "我们判断,高德地图作为一家专门提供导航服务的运营商,他们对交通状况的掌握主要依据的应该是根据行车人下载的导航客户端。"该负责人解释说,高德公司可以利用行车人使用的导航系统,通过GPS定位,来整理和分析交通数据,从而判断道路具体通行情况。也就是说,行车人在无偿使用各个导航系统的同时,也在无偿地向导航运营商提供自己车辆在行驶时形成的通行轨迹等数据,从而丰富运营商的交通数据库。
 
 
  相比北上广等特大城市,南昌城区面积、道路数量相对较小,使用导航系统通行的人数不多,而使用"高德"系统进行导航的行车人数量更是有限,这就可能令该公司在采集南昌交通状况数据时资料有限,更无法全面分析南昌的交通整体情况。
 
 
  该负责人还表示,包括高德软件在内的几家导航系统运营相关企业,从未向南昌交警技术部门提出交通数据传递的要求。因此,所谓"十大堵城"榜单上没有南昌,不稀奇。
 
 
  交警是怎么发布拥堵信息的
 
 
  目前,不论是交警开设的"乐行南昌"官方微博、微信,还是南昌的几家通讯运营商,都可以通过南昌交警发布的相关数据资料,向用户免费提供南昌道路实时路况,作为出行避堵指南。那么,交警是怎么掌握道路状况的呢?
 
 
  "我们主要是通过'微波检测'系统,来进行各种需要的交通信息采集。这样可以24小时不间断对道路状况进行掌握和分析,得出的信息也更全面。"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南昌交警在城市道路上设置了15套微波检测系统装置,利用其产生的33个微波点对交通流量、道路占有率、车速等信息进行检测盒监控。此外,埋设于地下的"地磁路段检测系统"和各路口安装的电子警察系统、智能卡口系统,以及拥有400个点位的交警视频监控系统,再加上天网、数字城管设置的视频点位等等,都成为交警部门分析和掌握道路交通信息的重要技术手段。
 
 
  目前南昌哪条道路最拥堵
 
 
  记者了解到,由于目前我国尚未制定道路拥堵指数的"国标",所以有关拥堵成本、延时指数等等数据目前都无法给出科学的答案。不过,根据交警采集的数据显示,南昌的过江道路普遍拥堵,而八一大桥、南昌大桥成为南昌交通最为拥堵的两条路段。
 
 
  以21日的南昌交通数据为例,尽管当日为周四,车辆尾号为4和9的机动车禁行,但南昌道路车流量仍为970474辆次;其中八一大桥为97454辆次,南昌大桥为83329辆次,英雄大桥为66626辆次,生米大桥为44015辆次,瑶湖大桥为23416辆次。这也意味着,平均每分钟南昌道路上就同时有673.94辆次机动车在行驶;而平均每分钟,就有67.67辆次机动车经过了八一大桥。
 
 
  南昌最堵路段还包括施尧路等洪城商圈周边道路,以及主城区以八一广场为中心的周边路段。此外,学校和医院周边道路也因上下学、就诊等原因容易引发阶段性拥堵。(文/图 江南都市报 记者 李巧)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