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人物访谈 > 正文

中国交通信息中心刘杰:拥堵收费需要良好的公共交通

2012-05-09 10:14:38 来源:中国交通技术网责任编辑: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将分别于2011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开幕。目前已经有人大代表建议采用智能交通系统治理道路拥堵,为此慧聪安防网专程连线了智能交通方面的专家刘杰博士,解读了安防产品与解决方案应用到治理拥堵上能够做些什么?

  中国交通信息中心刘杰博士:随着经济的发展,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攀升,交通拥堵已经是各大城市的通病。缓解交通拥堵很难依靠简单的几个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得以解决(如拥堵收费系统等),必须通过经济、科技,并配合以必要的行政、法律手段,同时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大发展公共交通的力度,提高城市交通综合管理水平。

  很多安防产品,对于治堵方面有很大帮忙的,在国内有很多企业都已经在做,像海信、等等。第一种城市内比较有效的解决方案,像车流量监测系统,通过对十字路口不同方向的车流量监测来控制红绿灯的变换时间,这样的系统用在城市比较拥堵的路口能够根据车流量的大小自动控制红绿灯的时间。像这类能有效控制拥堵情况的系统,目前应用的情况并不是太多。

  第二种手段尝试性的实施拥堵收费,经济手段加行政手段将车辆限制在城区意外,能先在车辆的数量上直接控制下来,关于拥堵收费应用来说,国际上首先使用这一手段的是英国。

  2005年在给科技部做过一个有关拥堵收费的项目,当时在讨论这个项目的时候,试点放到杭州等地,因为当时考虑到虽然北京的城区在不断的扩大,但实际上大部分机关单位、商业区都集中在城区,如果要求三环以内实施拥堵收费,那么从靠目前的公共交通系统,让你能直接到公司还达不到这种要求,所以目前实施拥堵收费还不到时候,等到配套的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输能力能够达到一定水平,从长期来看实施拥堵收费将来也是一个方向。

  第三种就是使用智能交通诱导系统,目前正在使用的就像在警示版上显示的,那个路段显示红色的及黄色的道路拥堵点,这样让你绕开拥堵路段。这样是被动调节车流量,更主动的手段像

  国内北京交通委曾经尝试基于车路通信系统,通过车流量采集设备,传到数据中心,广播在各个车辆的车载终端上,让司机收到实时的路况。这套系统能够让车主更灵活的掌握,实时的路况根据路况配合导航系统,完全可以躲避开中间拥堵路径,通过诱导系统把行程时间缩到最短。这是交通诱导系统应对拥堵路段的实施手段,然而交通诱导系统实施的难点是采集设备与车载设备的普及安装,只有更多的车辆装上车载的设备才能够采集到更准确的路况信息。另外一个难点,就是道路基础建设都在进行,道理地图更新的速度比较缓慢。

  慧聪安防网:交通拥堵问题是一直困扰着世界各地城市,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以您从事安防行业多年的经验来看,国外在利用安防设备缓解交通拥堵方面有哪些可以借鉴的建议?

  中国交通信息中心刘杰博士:英国、新加坡等地都在实施拥堵收费,但从英国目前实施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是很好。国内现在在拥堵收费上有很大争议,并不是说从国外直接照搬过来就能用,

  从国情、驾驶习惯、生活习惯等因素都有不一样,从目前来讲,不停车收费还是比较适合缓解交通拥堵,但这也是在高速公路应用方面比较有效,而且在短时间内很难上规模,任何系统没有大规模普及都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这也是目前,为什么很难利用一套系统来解决这个拥堵问题。

  慧聪安防网:在很多大中城市都面临着交通拥堵的问题,如何缓解交通压力是各个城市亟待解决的问题,智能交通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但投入肯定很大,而且短时间内很难实现,所以眼下最需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在安防设备在保障公共交通安全和提高效率上有哪些具体的应用?

  目前在应用的有快速公交监控,这个是近几年比较好的。目前,像实时监测,以前也是在高速公路上用的比较多。目前城市交通逐步也使用,例如在应急车道,抓拍违章车辆等。

  中国交通信息中心刘杰博士:公共交通安全,目前还是以抓拍为主。如果日后公共交通枢纽不断在增加、扩张,会比较广泛的应当到智能交通监控设备。2011年北京将达到17个公共交通枢纽,这时将大量使用视频监控系统包括停车诱导系统,在违章套牌取证等方面使用的车牌识别等系统,应用的也比较多,都会配合使用。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阅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