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人物访谈 > 正文

吴忠泽:科技创新引领智能交通产业发展升级

2014-05-30 10:36:56 来源:ITS智能交通杂志 2014年5月责任编辑:
摘要:如何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如何将科技成果更好更快的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如何用科技创新推动中国智能交通产业发展升级?作为全国性智能交通行业组织,中国智能交通协会不仅做出了深刻的思考,而且身体力行,是ITS发展的思考者与实践者。本刊特此专访了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吴忠泽理事长。
  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发展 构筑智能交通产业升级新动力
 
 
  ——访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吴忠泽理事长
 
  文/彭婵
 
\
 
  如何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如何将科技成果更好更快的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如何用科技创新推动中国智能交通产业发展升级?作为全国性智能交通行业组织,中国智能交通协会不仅做出了深刻的思考,而且身体力行,是ITS发展的思考者与实践者。
 
 
  2013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二十国集团国家创新竞争力黄皮书》中指出,中国一年制造11.8亿部手机,3.5亿台计算机,1.3亿台彩电,都是世界第一,但80%的芯片都要靠进口。
 
 
  这一让人触目惊心数字说明中国目前仍是一个技术和知识产权净进口国,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赖度高。
 
 
  并非仅仅IT与家电业如此,目前我国大部分行业仍然处于技术追赶阶段。中国的智能交通行业作为一个多技术综合应用领域,在RFID、传感器、无线通信、GPS芯片等方面也高度依赖国外技术和产品。比如在智能导航产业,专业测量接收机和测向接收机高端产品,国际厂商占80%;授时接收机国外产品占60%;航空导航接收机国外产品占90%;国产OEM板几乎全部采用外国芯片。国产低端产品主要使用国外进口芯片或OEM模块进行二次开发。从总体上看,我国智能交通产业的发展基本上还处于项目带动型和市场跟随型阶段,缺乏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重大技术产品。
 
 
  科技对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关键核心技术依赖进口,将极大地影响我国产业核心竞争力,不仅使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付出昂贵的技术使用成本,同时产业的命脉也会被国外企业所控制。未来新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给我国智能交通产业的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存。
 
 
  智能交通系统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在我国的持续发展有赖于ITS相关各界的共同努力,如何团结广大的产业、学术、研究和应用机构,形成有效的协同机制以及支撑可持续发展的利益链,以推动中国智能交通的又好又快发展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机制问题。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的成立为此关键机制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平台。
 
 
  如何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如何将科技成果更好更快的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如何用科技创新推动中国智能交通产业发展升级?作为全国性智能交通行业组织,中国智能交通协会不仅做出了深刻的思考,而且身体力行,是ITS发展的思考者与实践者。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理事长吴忠泽。
 
 
  一、我国智能交通发展现状
 
 
  据《2013年中国城市智能交通市场研究报告》、《2014年中国城市智能交通行业市场研究报告》数据分析,2012年中国城市智能交通市场规模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包含智能公交、电子警察、交通信号控制、卡口、交通视频监控、出租车信息服务管理、城市客运枢纽信息化、GPS与警用系统、交通信息采集与发布和交通指挥类平台等10个细分行业的项目数量达到4527项;市场规模达到159.9亿元,同比增长21.7%;2013年,在国家债务审计,地方债务问题备受关注的情况下,虽有国家各级政府换届后领导层渐入佳境的利好,但市场增速并未达到市场预期,2013年中国城市智能交通市场保持了20%的增长水平,全年市场规模达到192亿元。
 
 
  从企业规模看,目前国内从事智能交通行业的企业约有2000多家,主要集中在道路监控、高速公路收费、3S(GPS、GIS、RS)和城市智能交通系统集成环节。目前国内约有500家企业在从事监控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高速公路收费系统是中国非常有特色的智能交通领域,国内约有200多家企业从事相关产品的生产,并且国内企业已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双界面CPU卡技术。在3S领域,国内虽然有200多家企业,一些龙头企业在高速公路机电系统、高速公路智能卡、地理信息系统和快速公交智能系统领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在城市交通领域,相关的企业较多,但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厂家仅20多家。
 
 
  标准化是智能交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比较早成立了全国智能交通系统的标准化组织,发布了近百项智能交通的技术标准,初步布局完成了国家智能交通系统的标准体系,为智能交通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了保障。经过多年发展,引导了交通运输、电子信息等领域的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参与智能交通系统行业,培育形成了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研究和产业化推进的基本队伍。智能交通产业也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一批智能交通行业的骨干企业,产业发展还受到了资本市场的关注,公路、铁路、城市交通、民航、水运等行业性市场稳步发展,智能交通产业格局正在逐步完善之中。
 
 
  科技引领,是我国发展智能交通的一个重要特点。从“十一五”开始,国家863计划,将现代交通技术列为一个单独的领域来开展研究,并且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相配合,通过开展智能交通管理的前沿技术的探索和关键技术的攻关,获取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战略产品,解决了一部分制约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发展的技术瓶颈和战略性难题,为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效率提升提供了技术支撑,也为我国综合交通运输长期可持续发展形成了必要的技术储备。
 
 
  进入“十二五”以后,为了突破交通管控及安全的瓶颈技术,保障交通运输的高效安全,国家科技部在863计划中,围绕着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发展的要求,对区域交通协同控制关键技术、交通状态感知与交互关键技术、智能车路协同技术、综合枢纽智能化运营与服务效能提升技术、车联网关键技术、环境友好型智能交通控制关键技术、多模式城市公共交通协同控制与服务关键技术等进行了立项和布局。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也组织实施了“大城市交通主动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中等城市智能交通联网联控技术集成与示范”等项目。近三年多来,研发的成效是显著的,比如在大城市区域交通协同联动控制技术方面,我们已开发出了出行路径辨识,速度时空云图分析技术,研制出了区域交通拥堵预测和研判系统,并且在北京、杭州等地实际应用。研制出了网络化诱导设施布设自动生成与评估系统,交通需求调控、智能诱导与信号动态控制协同联动集成平台的原型系统;在交通状态感知与交互处理技术方面,我们研制出城市干线公交站面分段绿波信号控制系统;在智能车路协同技术方面,我们已建立了我国车路协同技术框架体系等。吴忠泽认为,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技术支撑体系已经初步建立起来了。
 
 
  智能交通应用发展成效非常显著,特别是集成应用,可以说已经跻身世界先进水平。吴忠泽认为,我们国家的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已经发展成为世界智能交通发展格局的一个重要构成。在对智能交通关键技术进行系统开发和研究的同时,我们结合重大应用的需求,对智能交通关键技术进行了大范围的集成示范应用。特别是结合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等,根据这些重大活动的举办需求,我们实施了国家综合智能交通技术应用示范这样一些重大的项目,并且围绕着国家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电子收费和服务系统(ETC),北京奥运智能交通集成系统,上海世博智能交通技术综合集成系统,广州亚运智能交通综合信息平台系统,远洋船舶与战略物资运送在线监测系统等五个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开发,取得了显著的实际应用成果。
 
 
  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已经建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有效地缓解了这些城市越来越严重的交通拥堵,同时也有力地保障了奥运会、世博、亚运会等大型活动的交通服务。特别是高速公路联网电子服务系统,它的成功开发和推广,是我们国家目前唯一在全国范围内应用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也有统一标准,而且形成产业的智能交通系统。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在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开通了ETC,建成了ETC专用车道3700多条,用户超过600万。从2008年开始,针对严峻的道路安全形势,国家科技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开展国家道路交通安全专项科技行动计划,组织实施了重大交通事故预防、处置、集成、开发与示范应用这样重大的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通过技术集成应用和示范工程建设,对我国道路交通安全保障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同时,吴忠泽也指出,我国智能交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智能交通发展的理念还有待转变和提升,对于公众出行和货物运输服务,以及交通安全这样一些民生的需求关注需要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薄弱,适合国情的技术和模式还有待进一步突破,特别是市场化推进的机制比较缺乏,智能交通的产业链、价值链还没有真正形成,这是我们目前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存在的不足。
 
 
  二、我国智能交通的未来发展
 
 
  吴忠泽认为,随着世界智能交通系统将进入创造新一代移动社会的崭新阶段,国内智能交通企业要把握好两个机遇:一是城镇化发展,二是智慧城市建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城市化的进程加快、机动化程度迅速提高的阶段,交通运输的效率、交通服务的水平、交通的安全、交通的环境、交通的拥堵等诸多问题集中出现,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一个重要的瓶颈。智能交通系统对于缓解和解决上述问题具有直接的作用和意义,大力发展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探讨实现更加安全、更加顺畅的交通环境技术,将是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显然,城市化进程将给智能交通产业发展创造巨大空间。智慧城市建设则促进提升交通感知的智能化水平,推动政府关于交通信息资源的有序开放,以及形成公益服务和市场化增值服务两者相结合的交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机制,从而提高交通信息资源的综合应用能力。同时大力发展公交智能化管理和服务技术,持续改善和提高公众出行的智能化服务水平,满足公众出行的多样化、个性化和动态化交通服务的需求,也将加快智能交通新一代信息服务系统的发展。
 
 
  吴忠泽认为,“十二五”期间,将是中国智能交通提升的一个阶段。在“十二五”期间,立足国内,利用新技术手段,结合智慧城市的建设,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这是我国智能交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向。
 
 
  第一,不断提升交通感知智能化水平,构建网络化的交通状态感知体系,提高交通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
 
 
  “十二五”期间,为了加快物联网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实际应用,一是要突破车路状态感知和交互等关键技术,包括车辆动态的组网,状态实时的获取、环境智能感知、车路信息交互等一批前沿技术,提升交通运行监测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在提高交通基础设施承载能力的同时,加快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管理的升级;三是建设覆盖主要道路、公交场站、高速路口、轨道交通站点、综合运输枢纽的数据监控传感网络,形成全路网的智能监控体系;四是要推动公交、轨道交通、民航、铁路、交管、气象、消防、应急等部门实现信息共享,支撑一体化的交通智能调度管理、安全应急指挥和规划决策。
 
 
  第二,重视面向公众的综合交通信息服务,改善和提高公众出行的智能化服务水平。
 
 
  为满足公众出行多样化、个性化、动态化交通服务需求以及交通应急救援、跨行业综合交通服务需求,一是要建立交通信息资源采集、更新、共享和发布制度,明确各相关方在数据质量标准以及信息交换方面的责任和义务,而且要通过立法来解决;二是要建立公益服务与市场化增值服务相结合的交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机制,将交通运输各利益相关方通过价值链连接起来,交通信息按照市场引导、价值驱动的方式在各利益相关方之间流动,并逐步形成新的装备和盈利点,这要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三是要应用大数据、云计算、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泛在
 
 
  网络、智能终端等新技术,大力推进个性化的移动服务发展,创造新型商业模式,鼓励交通管理、载运工具制造、信息产业等各方组成联盟,一起推进基础设施与载运工具协同的商业化运用以及新一代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的建立,让民众“随时随地”享受到交通信息智能服务带来的便利。
 
 
  第三,建立跨区域、多模式的综合交通电子支付系统。
 
 
  一是要建立全国联网电子收费结算体系网络信任平台,建设国家高速公路联网电子收费清分结算和客户服务体系,实现全国范围跨区域电子不停车收费服务;二要加快交通一卡通跨区域、跨行业的互联互通,实现出行中的便捷支付;三是要加快电子不停车收费技术在城市拥堵区域、停车场等的推广应用,推动公路和城市车辆收费一体化,实现交通需求管理的科学化。未来的目标是要形成跨区域、多模式的综合交通电子支付体系,为公众出行提供智能化服务。
 
 
  第四,以智能交通技术应用推动和发展低碳、绿色交通,促进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们国家长期的一项战略任务,交通运输是能源资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重要领域。根据国家节能减排的总体要求,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发展模式向高能效、低能耗、低排放模式的转型,对交通运输绿色发展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我们要积极开发与改善环境相关的生态交通控制系统等ITS项目,在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同时,通过城市交通运行管理、智能化监测、智能化信号控制、推广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完善公众出行的信息服务系统等减少交通污染,以实现交通高效运行与节能减排的双赢,是下一阶段重要的工作方向。应对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能源问题,环境友好型的智能交通系统将与未来的出行电动化有机结合,成为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第五,加快智能交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进一步强化标准化建设。
 
 
  加快智能交通领域的科技成果推广应用,重点在资金投入、人才保障、激励措施、信息共享、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完善促进科技成果推广的制度保障和动力机制。我们要探索智能交通科技成果的新型推广模式,加大研发投入,特别是对中试环节、工程化环节的支持,促进从研发到产业化之间的有机衔接,加快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尽快形成现实生产力;要建设智能交通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强化科技信息资源服务的能力。要推进智能交通技术标准的修订,“十二五”期间,一是要结合应用需求,完善中国智能交通体系框架和标准体系结构;二是要重视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技术规范、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交通标准、智能交通新技术应用的标准以及重要应用领域的相关标准建设;三是要积极参与智能交通国际标准化工作,促进标准化质量与应用水平的提高。同时要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扩大智能交通科技开放合作,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第六,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智能交通技术创新体系,提升智能交通产业化水平。
 
 
  为推动智能交通产业化水平的提升,一是建议政府有关部门改善政策法规环境,制订将公益性智能交通应用系统和必要的支撑措施纳入交通基本建设范畴的政策,建立并完善政企合作、市场开放、产业分工、服务许可等产业发展政策;二是要营造良好的智能交通产业化的市场环境,建立技术、应用和资本共同引领的智能交通产业发展模式,拓展投融资渠道;三是鼓励和引导企业,特别是民营和社会资本,参与智能交通有关领域的项目开发、建设和运营,发挥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智能交通科技创新产业联盟平台的作用,推动协同创新,不断增强我国智能交通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构筑智能交通产业升级新动力。
 
 
  延伸阅读
 
\

 
  吴忠泽,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理事长。1968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无线电系无线电通讯专业,1987年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兼职教授。历任铁道部郑州铁路局助理工程师,民政部北京假肢研究所副所长,民政部社会福利司副司长、司长,民政部社团管理司司长,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任科技部党组成员、中央纪委驻科技部纪检组组长(副部长级)。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阅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