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增长与气候风险,城市轨道交通面临严峻考验
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取得了显著进展,截至2023年底,我国内地已有59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达1.1万公里,然而,全球气候变化加剧背景下,暴雨、台风、暴雪等极端天气频发,对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数据显示,近三年因天气原因导致的轨道交通延误事件年均增长18%。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提升运营韧性,成为行业核心议题。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痛点,墨迹天气在展会上重点展示了轨道交通气象服务产品,该产品通过整合观测站、雷达、卫星等多源气象数据,结合机器学习与数值预报技术,精准对接轨道信息与气象信息,深度融合多种气象实况监测、预报预警、专属预报服务等信息,为轨道交通运营提供全方位、全链条的气象服务支持,打造了集“精准预报、智能预警、应急响应”于一体的气象服务体系。实现轨道交通的实时监测与预警,为轨道交通安全运营提供智慧化、精细化的气象保障。
共话行业趋势,助力智慧城轨高质量发展
在大会同期举办的论坛上,墨迹天气政企业务部总监史彬表示:“公共气象服务能为轨道交通运营提供重要的指导。但是,随着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轨道交通领域对于气象服务场景个性化需求和定制化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墨迹天气基于地铁客户的实际业务需求,研发的地铁气象灾害预警平台,可以帮助地铁单位应对极端天气的影响。该平台集成了数据查询展示、灾害天气预警、气象数据可视化、气象报告推送、应急辅助决策、APP移动端软件6大功能模块,客户可根据平台,选择地铁线、地铁站、正要位置,查看实时天气和预警信息,气象数据精确至公里级和分钟级。
墨迹天气与华南地区某地铁运营单位的合作中,通过精细化预警、台风预报及地铁站点网格天气预报等服务,帮助客户应急响应效率提升40%以上,实现了恶劣天气条件下安全运营0事故。此外,在与华中地区某地铁集团的合作中,墨迹天气帮助客户搭建了软硬件一体化的气象服务平台,打通了行业数据和气象数据的壁垒,提供基于实际需求的更精准的预报预警及应急响应建议,保障了地铁运营安全,提升了运营效率。
当前,我国轨道交通发展正从“规模扩张”转向“质效提升”。墨迹天气作为气象服务领域的创新力量,正着力构建"气象+AI+轨道交通"的智能应急决策引擎模块,将大语言模型与地铁客户的私有数据(如防御指南、应急决策流程)深度融合,实现应急决策数据的自动化处理和优化。该模块能够快速分析处理海量文本数据,提取关键信息并生成针对性决策建议,通过与地铁运营数据的深度耦合,为地铁运营提供个性化预警信息和应急处置方案,使应对突发事件的效率和准确性显著提升。同时支持无缝对接现有应急指挥系统,确保信息即时传递与执行高效落地。
墨迹天气正以数据为基、技术为擎,推动气象要素深度融入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运营全链条,助力轨道交通行业实现安全、智能、绿色发展。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