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处在信息化时代,并将走向物联网时代。信息化时代,信息就是资源。物联网时代,信息海量,对海量的信息进行管理和应用将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基础性的研究课题。文章提出基于“信源”的信息分类管理。“信源”是海量信息的“中流砥柱”,开发信息资源应从信源起步。进行信源的开发和应用应是物联网的先行研究。本文基于“走进物联网从信源开始”的观点,提出交通物联网需要精准的信源,对交通物联网的信源进行了分析,指出交通物联网的信源应取自于车辆身份的电子标识——车辆的电子身份证,并对车辆的电子身份证的实现进行了探讨,最后,对车辆电子身份证对目前交通难题的化解作用进行了阐述。
一、走进物联网从“信源”开始
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
物联网概念诞生于1999年,总部设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AutoID中心的研究人员提出利用产品电子代码(EPC-ElectronicProductCode)、射频识别(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通过互联网实现物品的互通互连,这就是最早的以EPC系统为基础的物联网。随着网络技术、传感技术、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技术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时下,对物联网的定义,众说纷纭,但基本的共识是,物联网是“物”与“物”相连的网,这个“物”也可以是人。联网为了共享信息,联网为了互相通信,联网后能通过网络进行“物”的管理和控制,物联网的实现将极大改变人们的生活模式。
物联网的体系架构分为三层: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感知层获取并处理物的信息;传输层传输感知层的信息;应用层是基于感知信息的应用与服务。
物联网中,处于底层的感知层属于基础设施,感知和采集到的信息是基础的信息,是物联网应用的源头信息,同时物联网应用的泛在性,将会产生大量的融合的和派生的信息。物联网时代物与物的互联互通,谬误信息的无限传播将会造成巨大的损失。物联网时代的信息来源不应是基于“融合”的,而应是来自于精准的“信源”。这里提出的“信源”概念,可借用我们的“身份证”来理解。身份证上表明的信息虽然不多,但身份证上的信息的准确性及其利用的广泛性,对我国人口及社会活动的信息化管理贡献巨大。“源”的本意是水流起头的地方,本文提出“信源”的概念,主要是想表明信源信息的“基础性”和“准确性”。
物联网的普及离不开行业的具体应用,鉴于物联网应用的泛在性,不同领域或行业会有不同的应用,也会有各自不同的要求,必须根据其特点,首先进行“信源”的研究与开发,依据信源进行信息的管理。可预想将信源分级分类,比如一级信源、二级信源……,人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主体,可将人的身份证表明的信息作为一级“信源”,领域或行业的信源作为二级信源,等等。根据对信源的分类,我们可以预想到,一级信源中的信息最为基础,应用最为普遍;二级信源中的信息在某一领域或行业内是基本的信息;还有一些信息是由于服务的需要而融合的信息或者是由于应用而派生出来的信息,这些信息流通的范围就相对较窄了。有了信源便于对信息的管理,有了信源,信息采集会更加经济高效,采集的数据更加准确,拓展应用的依据将更加统一。
研究物联网,将关注点应首先置于“信源”的开发,其次才是信息的融合和应用。就像建一栋楼,不可能从二楼三楼做起,把底层做好以后才能把楼建好。对“信源”的研究是物联网的基础研究。搞物联网,应首先对“信源”进行规划,研究其编码和采集技术,以及对信源信息的管理和应用,如此,物联网才会有长期、持续和强劲的发展。采用云技术,信源信息的“复用”程度将会大大提高,一切派生应用的基础是“信源”,信源信息对物联网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信源”将是国家战略资源,值得花大力气进行规划和开发。
二、交通物联网的“信源”分析
交通物联网是物联网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交通是国家的经济命脉,它涉及到社会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交通物联网信源的分析与确定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道路交通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交通系统的基本要素有人、物、车、路和信息等。这里,“人”是指所有交通参与者;“物”是指货运中运输的货物,也包括保证交通系统运行的重要物资(例如燃料等);“路”是一切交通设施的代名词;“信息”是指与交通有关的所有信息,包括那些表面上与交通无关而实际会影响交通需求和交通供给的社会经济文化活动信息。
交通系统五大基本要素中的“车”与其他要素的关系最为“关联”,因为,人操纵的是“车”,“车”载“物”,“车”占用“路”,人利用“信息”操控车等,而且“车”本身还要涉及诸如加油、保险、年检、违法、事故、逃逸等过程。可见,道路交通领域的信息几乎都涉及到了“车”,而且我国是全球汽车消费大国,已经形成了以汽车应用消费和道路交通活动为中心的“汽车社会经济领域”。可见,交通运行与管理中,“车”的信息非常基础,车辆身份的识别对“车”的运行管理和安全监控至关重要。因此,交通物联网的“信源”应该取自于“车”,应该首先对“车”在物联网中的编码、信息的体现、信息的采集,以及信息的管理和应用进行顶层规划,开展深层次的研究和规范应用。
三、交通物联网“信源”信息的载体
物联网中,需要对每一个“物”进行标识,如果不能对联网的个体进行区分识别,那么物联网就失去了意义。万物的ID(IDentity)化是物联网实现的基础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