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 正文

雾霾警报再起,发展电动汽车成新突破口

2014-02-24 15:37:30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责任编辑:
摘要:自20日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连续拉响雾霾警报,这不仅使得“战治霾”成为了即将开幕的全国“两会”最热议话题之一,而且被视为“治霾”解决方案的电动车产业发展也再次引起各界的高度关注。

  

  2月21日中午12时,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发布信息称,全市由现行的空气重污染黄色预警级别提升至橙色预警级别。这是自2013年10月《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试行)》发布以来首次启动橙色预警。

 

  事实上,自20日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连续拉响雾霾警报,这不仅使得“战治霾”成为了即将开幕的全国“两会”最热议话题之一,而且被视为“治霾”解决方案的电动车产业发展也再次引起各界的高度关注。

 

  2月23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长、中国电池协会副理事长张天任在2014年中国电动车发展高层聚智峰会上指出,当前电动汽车的行业标准和产业政策的不完善,成为制约电动车行业健康发展的瓶颈,市场决定性作用未得到有效体现。如何把握和用足机遇,已成为当下电动车行业面临的共同课题。因此,在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他准备了《关于优先发展低速短程电动汽车的建议》、《关于尽快出台电动自行车国家新标准的建议》以及《关于加快出台废铅蓄电池回收管理政策的建议》等十三个建议议案。

 

  张天任分析称,目前我国超过70%的人口生活在中小城市、城乡接合部和广大农村,日常通行距离不超过20km,车速很少达到60km/h。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突破口,低速短程电动汽车的车身轻、耗电少、电池小,既节能环保又舒适安全,在中低收入人群中拥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因此,优先发展低速短程电动汽车,既顺应形势,又紧贴市场,更符合社情民意。

 

  张天任介绍,当前全国20多个省市近百家企业正在生产和销售低速短程电动汽车,不少企业具备了基本的产业化条件和能力,产业规模快速壮大。以山东省为例,2013年该省共产销小型电动汽车171537辆,同比增长50.8%,近几年累计生产销售小型电动汽车30多万辆,行销欧、美、日、韩、东南亚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并通过进口国的汽车质量认证。除山东省外,广东、江苏、浙江、河北、河南、湖南等省低速短程电动汽车数量增长也较快,预计2014年全国产量将达35万辆。

 

  不过,他同时指出,目前低速短程电动汽车发展还存在多个问题。

 

  首先,是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低速短程电动汽车是由市场自发形成的新生门类。目前我国对其管理尚属于无法规、无政策、无监管的空白。同时,国家对使用锂电池的高速电动汽车售后有较高的财政补贴,而大部分生产低速短程电动汽车的中小企业,还未取得生产资质和产品目录,也无任何政策和补贴,经营发展受到制约和阻碍。

 

  其次,统一技术标准缺乏,产品性能难以保障。低速短程电动汽车不属于《汽车和挂车的术语和定义》(GB/T3730-2001)范畴,目前国家尚未出台相关标准,其生产、运行处于无依据、无监管状态,导致产业发展混乱无序。

 

  此外,还有道路管理尚无依据、上路运行混乱无序以及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电池回收还未规范等问题。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在会上亦指出,我国电动车发展的空间在农村和小城市,要实事求是地制定不同层次的电动车标准,最高车速和续行里程,应该让市场来选择。对于小型电动汽车,应该尽快给予准生证,纳入道路交通合法管理。

 

  对于未来低速短程电动汽车的发展,张天任提出五点建议:第一,明晰国家政策方向,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第二,尽早制定统一标准,促进产业科学发展;第三,合理规划布局产业,选择区域示范推广;第四,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分类实施道路管理;第五,完善售后服务体系,确保电池回收利用。

 

  张天任对电动汽车的五点建议:

 

  ●第一,明晰国家政策方向,鼓励企业技术创新

 

  ●第二,尽早制定统一标准,促进产业科学发展

 

  ●第三,合理规划布局产业,选择区域示范推广

 

  ●第四,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分类实施道路管理

 

  ●第五,完善售后服务体系,确保电池回收利用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阅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