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 正文

深圳:提出公交都市战略 不采取限购措施

2014-07-01 09:34:17 来源:南方日报责任编辑:
摘要:深圳提出公交都市战略,鼓励市民公交出行,而非采取限购措施。而针对近段时间火热的打车软件,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建立统一电召平台接入各类打车软件。
 
 
  6月30日下午,深圳市政协召开全市交通管理情况专题通报会,深圳市交通运输委主任黄敏通报深圳交通发展的现状与策略,在谈及治堵问题时,黄敏表示,近5年来深圳机动车年均增幅达16%,同时深圳人车均出行次数是东京的近3倍,按此发展,预计3—5年后深圳路网将严重超载,成为“拥堵之城”。针对这一问题,深圳提出公交都市战略,鼓励市民公交出行,而非采取限购措施。而针对近段时间火热的打车软件,黄敏表示将建立统一电召平台接入各类打车软件。
 
 
   限购与城市核心价值观相悖
 
 
  黄敏介绍,从机动车数量上看,2013年末,深圳机动车保有量已超269万辆,近5年机动车年均增幅达16%。虽然深圳私家车数量与东京相近,但深圳人车均出行次数是东京的近3倍。从空间布局上看,深圳职住分离诱发大规模潮汐式向心通行交通,造成主要通道和关口全面拥堵。从环境保护方面来看,深圳交通运输碳排放逐年增长,目前机动车碳排放量仅次于工业领域,约占总量25%。
 
 
  “未来深圳机动车即便按年均10%的较低水平增长,3—5年后全市路网水平也将处于严重超载状态,如果不及时采取有力措施,深圳将成为‘拥堵之城’。”黄敏表示,深圳将借鉴国际城市经验,采取公交都市战略,打造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发达一体化都市公交体系,构建“居住地+公交走廊+就业地”的出行方式。
 
 
  “让老百姓知道买车是可买可不买的,能不买就不买。”黄敏表示,深圳整体交通发展路径和价值取向是建设公交城市,所以将引导市民公交出行,而非采取限购措施。“深圳是开放包容的城市,限购和城市核心价值相悖。此外,周边城市车辆都需经过深圳通行前往其他城市,如果限购大家都很难做,我们没有考虑限购问题。”
 
 
  打车软件将纳入统一平台
 
 
  近期,滴滴打车和快的等打车软件成为热点。对此,黄敏提出,市交委对打车软件还处在观察期,将保持“开放、公平、择优、监管”的态度。一方面让市民择优选择方便的出行工具,不会有太多干预;另一方面加强监管,不因这种新产品的推广而影响老百姓的出行安全。
 
 
  黄敏透露,目前深圳市交委与滴滴及快的两家公司正在密切互动,探索建立同一打车电招平台对接各类软件。未来深圳将建立统一电召平台,每个打车软件供应商均可在此平台上注册,司机与乘客可通过这一平台实现对接,以此保障市民出行安全。
 
 
  ■现场追问
 
 
  将再造城市慢性交通
 
 
  委员胡兰萍:低碳绿色环保是深圳一直倡导的出行方式,但深圳目前机动车道确实很少,而且没有连成线路,有没有相关计划?
 
 
  黄敏:目前我们把自行车作为绿色低碳出行和休闲的交通工具,而非上下班出行交通工具,所以我们对整个自行车的定位是交通方式的补充,弥补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下一步我们将和10个区沟通,规划如何再造城市慢性交通系统。
 
 
  拼车是未来大方向
 
 
  委员居学成:深圳有什么好做法提高机动车的使用效率?
 
 
  黄敏:深圳提倡电商客运的概念,通过建设易行网平台,把私家车、面包车和公共交通工具作为会员纳入平台,通过会员制提供机动车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拼车是未来发展的大方向,但仍然需要法制化程度的完善和城市成熟。
 
 
  深大站将建接驳线
 
 
  深圳大学党委副书记陶一桃:我代表深大3.5万名学生和2700位教职员工提问,深大地铁站走到深大校园起码要30分钟路程,能不能凭着交委的智慧解决这个问题?
 
 
  黄敏:我也听说“深大站看不到深大”,将来我们会探索在深大地铁站设置开往深大的巴士专线,深圳市交委最近也到深大调研,探索通过纯电动公交车等方式,在智能交通领域和深大建立战略合作。
 
 
  高架与地下线路分布8号线仍在研究中
 
 
  委员张淑运:深圳地铁8号线采用磁悬浮技术,相关工程有没有具体推进时间表?
 
 
  深圳市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王玉国:该项目的研究是国家发改委要求的创新项目,目前深圳市交通部门正和盐田区政府交流,主要需解决的是“哪一段设置为高架,哪一段设为地下”的问题,如果全段设置为高架,中低速磁悬浮低噪音的优势就很难体现,交通部门下一步将研究保持8号线良性投资运行的相关方法。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阅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