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 正文

阿里等云服务商将首获工信部颁发的“可信认证”资质证书

2014-07-14 09:52:09 来源:中国网等责任编辑:
摘要:从云计算发展与政策论坛专家获悉,工信部将于15日颁发2014年可信云服务认证证书。阿里巴巴、百度、京东、蓝汛等云服务商将获得可信云服务证书。

  近日,记者从云计算发展与政策论坛专家获悉,工信部将于15日颁发2014年可信云服务认证证书。阿里巴巴、百度、京东、蓝汛等云服务商将获得可信云服务证书。这是国内权威机构首次开展云计算领域的资质认证,也被认为是中国政府即将大规模采购云计算的前奏。
 
 
  此次通过工信部评估的,包括阿里云服务器ECS、云数据库RDS及云存储OSS。据介绍,阿里云存储OSS,数据持久性公开承诺为99.99999999%,达到行业最高标准。
 
 
  国内一些政府部门已开始尝试“云优先”。比如杭州市政府,规定新建信息化项目优先考虑云计算。今年6月,运行在阿里云计算平台上的浙江政务服务网正式开通,实现省市县的数据直连,三级政府审批事项一网搞定。除浙江外,动作比较快的还有海南、贵州、广西、宁夏、河南、河北和中国气象局,今年相继与阿里巴巴达成云计算方面的战略合作。
 
 
  得益于美国政府的“云优先”政策,亚马逊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业务延伸到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美国政府也因此大量节省了IT成本,提升政府机构运作效率。

 
 
   国内云服务首建质量评估体系  云计算股市看涨
 
 
  上周末,沪深两市的首份2014年半年报亮相。作为云计算的上市公司华平股份净利增长两成,给中报披露迎来了开门红。
 
 
  华平股份半年报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为13253.57万元,较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0.3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净利润为5009.28万元,较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0.50%。华平股份表示,公司的业务增长主要来自公司视频会议业务及视频监控的销售增长,其中视频监控收入为1901.19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650.28%。
 
 
  值得关注的是,就在上周五午后,受到“率先公布半年报”消息刺激,华平股份股价突然大幅拉升,从接近前日收盘价的位置,猛涨超过9%,随后股价有所回落,最终仍以6.58%的涨幅收盘,报17元。
 

  爱建证券近日发布研报指出,此次工信部对2014年可信云服务认证证书的颁发,强调了“可信”在云服务中的地位,对云服务的选择将有据可依。“可信云”评估将云计算发展带入新阶段。可信云服务认证的启动,使得我国有了自己的云服务质量评估体系。云服务商评估体系的建立,为用户选择安全、可信的云服务商提供支撑,并最终促进我国云计算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未来还将有更多的云服务商被纳入评估体系,使得云计算的发展更具安全性和可靠性。
 
 
  分析:云计算上市公司有望订单增长
 
 
  大同证券投资顾问张诚分析,在美国棱镜门事件后,国家有意发展国产云计算产业,加强国产化程度以加强国家网络安全性。在此大背景下,随着云计算产业链的标准制定,相关的数据管理、数据存储、数据计算分析等软硬件企业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会,国内云计算市场发展空间巨大。随着政策支持和标准出台,未来有望产生类似美国亚马逊类型的云计算巨头企业。目前看,阿里云在云服务器、云存储器、云数据库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国内上市公司中,浪潮信息、浪潮软件、用友软件等公司有望长期受益。但目前部分云计算概念股股价炒作过高,业绩兑现尚需时日,建议投资者关注部分业绩尚未充分体现,而订单增长有望加大的云计算类上市公司。
 
  背景
 
 
  可信云形成完整评估体系
 
 
  公开资料显示,2013年5月,“可信云服务工作组”正式成立,工作组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三大电信运营商、主要互联网企业和设备提供商组成。工作组基于科学的认证原则,并借鉴了日本、韩国和德国的先进经验,针对我国云服务市场特征,结合用户关心的“数据安全、服务质量、权益保障”三大核心问题制定了《云计算服务协议参考框架》规范和“可信云服务系列评估方法”,对不同类型云服务开展相关认证。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标准所互联网中心主任何宝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可信云是一种信息披露制度,包括企业基本信息、云服务基本信息、承诺完整性、承诺规范性、承诺真实性五项内容。围绕这五项内容,对需要披露的指标进行了讨论、设计,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评估体系。何宝宏还预测,我国政府信息化采购的市场规模超过500亿元人民币,是当前我国公共云服务市场规模的十余倍。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阅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