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 正文

青岛革新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 手机可远程预约

2014-07-22 10:28:07 来源:新能源汽车责任编辑:
摘要:7月20日,在崂山区举行了一场针对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的研讨会,记者从会议上获悉,青岛的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开发的充电技术已经成熟,能够使新能源汽车充电更加安全便捷,解决原来的充电难题,而且能在手机里安装软件,实现远程操控预约充电等。
 
 
  “我看好国内汽车厂商的一款混合动力的新能源汽车,想着买一辆,但是小区没有配套的充电设备,我上哪去充电啊?”岛城市民小田听说青岛已经成为了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而且自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底,对获得许可在中国境内销售(包括进口)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加上补贴政策,普通市民购买新能源汽车至少能省9万元至14万元。但是小田也很苦恼充电难题,没有配套设施,充电安全性上难以保证,他不知道该不该买辆新能源汽车。
 
 
  “汽车充电已成为电动汽车推广的最大障碍,充电网络建设和充电便利性成为主要限制因素。”7月20日,青岛一家从事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研究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已建成充换电站445座、充电桩2.2万个,一跃成为世界上建成充换电设施最多的国家,但这些充电设施利用率并不高,没有成为电动汽车的市场化普及推广的有利推手。记者了解到,2015年年底青岛将有5200辆电动汽车,涵盖公交、出租、公务用车等公共领域用车,也就是说,青岛明年年底前有望有电动出租车,电动汽车也将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但充电难题首先摆在了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面前。
 
 
  据悉,现有的汽车充电是通过一桩一接入的方式,在小区或停车场等固定区域内,10辆以上的车群同期充电时,这种充电方式会造成电网过负荷,影响电网安全,另外充电成本高、存在车辆撞断充电桩等不必要的安全风险,在运维管理上也存在难度。7月20日,在崂山区举行了一场针对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的研讨会,记者从会议上获悉,青岛的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开发的充电技术已经成熟,能够使新能源汽车充电更加安全便捷,解决原来的充电难题,而且能在手机里安装软件,实现远程操控预约充电等。
 
 
  目前主要有三种充电形式
 
 
  7月20日下午,记者来到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在该公司的厂房附近,记者见到了该公司的“电动汽车群充电系统”。这里停放着几台新能源汽车正在接受充电,而充电设备不是传统的充电桩,而是更加便捷的形式。
 
 
  “这里展示的主要是三种充电形式,一个是充电总控箱,这个总控箱除了控制充电以外,还能给电动客车等大型车充电。另外,我们还创新技术,把占地方的充电桩改变面貌,形成停车场中车位后面的车档形状,非常小巧便捷,既能够当车档用又能够充电。为了更加便捷,我们还把充电设备做成了壁挂式小巧充电设备,在商场里或者小区里拿出壁挂式里面的充电枪可以直接充电。”该公司的一名技术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他们所研发的电动汽车群充电系统解决了电动汽车群充电对电网安全的影响和充电桩的用电安全隐患,采用革新技术实现低谷充电、经济充电、安全用电。由于建成无桩、无电插头,有抗碾压抗浸水等特性,充电设备建在户外也没有问题。该公司的一名技术人员取来一桶水,把充电枪浸入水中演示,充电设备没有受到影响,能够实现正常充电。
 
 
  靠手机就可以远程控制
 
 
  记者在类似于停车位车档的盒子上看到一个二维码。“可以在手机上安装我们的充电软件,给新能源汽车请个充电管家。”一名技术人员说,充电系统有时段与用户预约调度功能,提供充电用户预约服务,用户还可以分时段选择充电。“把爱车停到车位上,通过充电软件扫描二维码,然后设备就开启了,插上电枪,按照需求实现个性化充电。”
 
 
  记者从充电软件界面上看到,导航、预约、取消充电、账户管理、服务信息等功能非常齐全,甚至还有扫一扫充电功能,通过扫描二维码等信息实现充电。车主可以下载手机App,注册账户,预存金额,实现定位、预约充电服务。另外,扫描充电桩二维码可以识别用户,并监视管理充电过程。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