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 正文

深度 | 智慧停车“风口”下,技术仍是关键

2019-04-30 17:08:15 责任编辑: 何遥
摘要:智慧停车解决的正是“停车难”的问题。
继网约车和共享单车之后,交通出行领域又出现一个被资本追棒的“风口”:智慧停车。广阔的市场需求,政府利好政策的支持,以及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让智慧停车成为当下的一个“风口”。但是,相关企业能否抓住这一时机,迎接风口、展翅高飞,仍然需要解决关键的技术问题。

市场需求兴盛企业踊跃参与

国家发改委给出的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在我国大城市,小汽车与停车位的比例约为1:0.8,中小城市约为1∶0.5,而发达国家约为1∶1.3。保守估计我国停车位缺口超过5000万个。

智慧停车解决的正是“停车难”的问题。

据前瞻网数据预计,未来几年,智慧停车市场规模将以20%左右的速度继续增加,并有望在2020年突破154亿元。

目前,智慧停车行业的市场格局主要以智能停车设备商、智慧停车解决方案提供商及互联网停车运营商这三大类为主。

车2.jpg

(图片源于网络)

单纯的智能停车设备企业,需要考虑“如何与更多停车场合作”的问题;对于解决方案提供商来说,产品质量是硬伤;如何做到用户引流,并保证用户在平台上的活跃度,则是互联网停车企业发展的突破口。只做设备就只能徘徊在产业链的末端;只做方案运营又缺失产品核心竞争力;踏着互联网易操作的“低门槛”进入市场,却用参差不齐的用户量让原本设定了极高规模要求的互联网模式变得难以落实。陷入这类尴尬的局面,大批单一企业以及试水互联网+停车企业被市场洗牌、淘汰,在所难免。

国内有许多影响力较大的停车场设备及方案服务商,诸如捷顺、科拓、臻识科技等。这些企业在传统行业内积累了一定的停车场资源、项目经验和用户数据,且他们在技术与服务理念上的创新程度不容小觑。

科拓公司把握住了智能时代市场新需求及停车管理技术革新,而捷顺积累了多年的品牌知名度、资金实力和销售渠道。就当前来说,捷顺在业内销售额依旧保持领先。从企业规模上看,与拥有2000多名员工的高新技术企业捷顺相比,专注于智慧停车领域的科拓已将规模扩张至1500多名员工,员工体量正以高速不断增长,可见其在企业发展上的野心。

目前科拓与捷顺由于分别获得腾讯和阿里两大巨头的投资,在互联网停车领域已经迎头赶上ETCP和停简单。2018年ETCP在中国拥有合作停车场超过5800家,日均覆盖独立车主超过100万;“捷停车”拥有400万车主级高净值用户,每天产生80万笔订单;科拓“速停车”平台已服务超过10000个停车场,用户数高达500多万,日均交易额超50万,发展速度可观。

另外,臻识科技已经在智慧停车领域可以提供面向停车场的出入口智能车牌识别、反向寻车车位检测、云端管理系统等一套完整的产品解决方案,并且以较高的市场占有率笑傲整个行业。当停车场还在大量使用人工值守、刷卡进入,智能化相关的技术并不那么成熟的时候,臻识科技凭借智能视觉算法和嵌入式成像系统设计能力及不同应用领域智能相机应用经验,果断切入智慧停车领域。

根据交通部《交通运输业智能交通发展战略》预测,长远看,停车场的增建、停车数据运营、互联网停车服务等新产业模式的推广,将带动对智慧停车行业的巨大潜在需求,停车场增建有望带来超过600亿元的增量市场;停车数据运营、互联网停车服务等新产业模式将带来数个百亿级别的新增市场。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家行业领军企业,智慧停车这一细分领域正在涌入越来越多的小企业,都希望在这一蓝海市场有所斩获。智慧停车行业水涨船高,业内有不少都是新三板公司,但从相关企业2017年的财报来看,净利数据增长并不理想,甚至出现了下滑近4成的情况。作为实现净利润2.09亿的领头羊捷顺,以及2018年预估营收达到5亿以上的实力派科拓来说,未来两强竞争的态势逐渐明朗化,市场或将向这两家企业看齐,打造健康发展的智慧停车生态圈。

2019年,业务高度集中,技术、服务、运营等综合能力较强的企业,将如何开辟智慧停车多元化的新市场格局,值得期待。

怎样让智慧停车更“智慧”

现在大部分停车场都已经实现汽车号牌信息的智能化检测、识别以及存储,这仅仅只是迈出了一小步。未来,整个城市的信息将互联互通,智能融合,人们脑海中关于停车的概念将被彻底地颠覆:通过对所有城市内停车场与道路交通数据的深度挖掘,车主们则能据此获知某处停车场未来某段时期内空闲车位的数量,甚至城市的设计者们可以以此决策新建停车场的位置与大小,以及其他更加便利与安全的服务。

从应用角度来说,当前的智慧停车综合了无线通信技术、移动终端技术、GPS技术、GIS技术等,主要应用与城市停车位的采集、管理、查询、预定和导航服务,达到“停前预知、停时无碍,停后缴费”的效果,实现停车位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

停车管理作为传统企业的一个传统业务,不少企业参局的时间比较早。但由于智慧停车是近几年才衍生出来的新概念,传统停车企业转型进入智慧停车车道,技术问题仍是他们需要进一步提升的重要方面。

车1.jpg

由于抢滩市场时间较早,不少停车企业幸运地把握住了行业痛点,对市场的理解也比较精确,在获取客户方面占取了先机。这样的企业基本上还是在上市企业和新三板企业之中,新秀企业比较少见。

智慧停车产业中的上市企业虽然入局较早,但从“智慧”一词来说,当前的智慧停车依旧不够“智慧”。对产业中的企业进行分析,会发现不少企业还圈定在“互联网+停车”的概念之中,停留在信息收集和共享的阶段,尚不能对停车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并提出恰当的城市级停车解决方案。

智慧停车的概念从2014年出现至今已经过去整整4年,虽然也达到了百亿的市场规模,与预计的万亿规模差距巨大,也没有得到大规模应用,在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北上广深等地区的覆盖率也仅有7%。造成智慧停车发展并未有预测中那么快的原因是因为智慧停车还不够智慧,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信息孤岛和产品集成度不够。

智慧停车场存在比较严重的“信息孤岛”现象。智慧停车的推出打破了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停车位置空率高的情况,但是目前智慧停车这个新的价值风口上,存在大量的智慧停车企业,据不完全统计,市场上经营智慧停车这一业务的企业有38家之多,并且企业间各自为政,没有一个公有的数据共享平台,信息之间流通困难,信息孤岛现象仍然存在。

同时,停慧停车产品的高成本,高集成度很不容易做到。智慧停车需要使用到无线通信技术、移动终端技术、GPS定位技术、GIS等技术,工程集成度较高,因此智慧停车场的造价较高。中国报告网数据显示,全国80万个停车场,以未来5年合计20%的新增渗透率来考量,单个停车场改造费10万左右,而全国80万个停车场的改造预计将花费160亿,这将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也成为智慧停车普及的最大难关。

发展智慧停车是人们追求更高生活品质的必然选择。智慧停车能够降低停车位的置空率,缓解停车难的问题,而只有真正做到“智慧”,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车位不足的问题。

技术基础仍然是关键

智慧停车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辅助和引导停车,因此智慧停车企业必须具备良好的技术基础。

目前,智慧停车的百亿级市场渐具雏形,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支付等技术也在不断成熟。智慧停车设备不仅可以有效采集相关数据信息,并逐步实现通过互联网方式对这些数据进行二次分析、融合,例如将这些数据应用到企业客户画像工作,以及交管部门的体系化管理工作中,技术实力突出的智慧停车企业为城市中的各种平台带来的将是更加全面、细致的服务。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阵地和全球第一个智慧停车落地城市,近年来一直在探索新技术模式,全面升级城市智慧停车软硬件系统。政府与企业一起合作推出的新模式很大程度推动了深圳智慧停车产业的发展,也从根源上真正为民生解决“停车难”的问题。

深圳交警与深圳建行合作打造“无感支付”功能,在收费模式、管理模式上具有多样化和智能化的优势,可以选择收费的模式有储蓄用户缴费、人工收费、设备自动缴费、自动扣费等等,并且可以给车主折扣或者积分的形式优惠,更加人性化;也可以很直接的统计场内的车位和数量,不会人工寻找车位,对于车场管理人员来说也是非常便捷。

在2018华为全联接大会上,捷顺科技与华为联合发布了《城市级智慧停车解决方案白皮书(2018版)》(以下简称“《白皮书》”),助力城市级停车数字化管理,促进高效出行。

《白皮书》详细分析了城市级智慧停车面临的问题、挑战,同时针对问题现状整合了华为先进的窄带物联网技术和捷顺科技先进的车辆识别技术、产品和云平台,打造基于窄带物联网先进技术的停车管理体系,整合城市级的停车资源和其它出行服务,满足政府管控和市民出行的诉求。该《白皮书》是目前国内基于NBIoT技术的最权威、最前沿、最全面的城市级智慧停车解决方案,将促进城市级智慧停车的快速发展。

智慧停车必然要融入智慧城市的交通管理之中。智慧交通运营管理系统通过遍布的传感网络将数字城市与实体城市相关联,将城市管理与建设中的大数据交由云计算平台进行分析决策,并据此对城市设施进行自动化的管理与控制。

智慧交通的运营管理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对大量的传感器数据进行分析,尤其是分布在城市中各场景的成像传感器(相机)产生的数据。

传统的监控相机只能不间断地将采集到的图像压缩成视频流数据,然后源源不断地向中心端传输。由此产生的计算资源浪费、系统功耗增加、网络带宽资源占用、数据分析准确度下降(云端只能针对有限码率的有损压缩数据进行分析)、较低的系统实时性等问题逐渐凸现。

边缘计算(Edge computing)作为云计算的补充应运而生,它通过在前端相机上直接部署计算资源和智能算法对未经压缩的图像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生成面向应用的算法分析结果和采集到的特征值,从而向中心云端提供少量、精准的数据源(Meta Data)——结构化视频数据。

边缘计算的引入,标志着智慧城市架构由中心端(云端)集中式管理向更加快速有效的分布式控制的方向进化。基于视觉成像技术的智能相机是边缘计算最为重要的表现形式,因此也将是未来智慧交通中最重要的基础设施。

安防老牌劲旅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强大的软硬件一体化产品能力、行业解决方案能力、营销渠道能力和项目交付能力。智能化催生出的智慧停车业务这类垂直业务系统,安防企业有优势,其他新兴的企业,如AI公司也有不可小觑的亮点。

结束语

对于智慧停车产业来说,未来客户需要的是城市级解决方案。能够在智慧城市中集成的技术及方案将更容易胜出。企业仅仅在某一方面下功夫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没有全局意识,不重视用户需求,就算市场进入得再早,也迟早会有被淘汰的一天。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阅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