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 正文

“新基建”提速,交通数字化转型驶入“快车道”

2020-06-03 09:49:40 责任编辑: Esme
摘要: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新基建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特别是以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为代表的数字基建,不仅会为数字经济注入新动力,...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新基建”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特别是以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为代表的“数字基建”,不仅会为数字经济注入新动力,也会成为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杠杆,进一步推进中国经济高质量的发展。

\

而作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和“风向标”,交通运输行业的“新基建”建设无疑也会驶入“快车道”。此前国家颁布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也明确提出:“加速交通基础设施网、运输服务网、能源网与信息网络融合发展。”可以说,交通行业与“新基建”关系密切,是“新基建”的重要结合和实践应用领域。

从这个角度来看,“新基建”是交通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风口,也是是加快交通强国建设的强力引擎。那么,交通行业领域发力“新基建”有哪些方向?“新基建”建设又将给交通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带来哪些影响呢?

“新基建”下的交通数字化

众所周知,过去四十年我国交通行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由“交通大国”逐步向“交通强国”迈进。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显示,中国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里程以及港口万吨级泊位数量等均位居世界第一,机场数量和管道里程位居世界前列。

在此背景下,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卫星通信、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新基建”交通数字化转型,也将很快惠及全行业。

换句话说,交通“新基建”通过高铁、轨道交通、机场等建设可提供高速泛在的强连接能力,通过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平台建设则可补足信息技术短板,通过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建设则可强化关键核心的牵引力,进一步确立我国“交通强国”的发展优势。

 \

在华为专家看来,在“新基建”提速的背景下,智慧交通“新基建”的实践落地,仍需要在三个方面继续深化,具体来说:

首先,核心层方面,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基建”,必须建设服务于交通运输的5G行业专网、云计算平台、交通大数据系统、交通智慧应用等体系,以数字技术建设智慧交通数字平台,形成面向安全、效率、体验的数字化智慧交通系统。

其次,外延层方面,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的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则需要建设围绕人流、车流和物流服务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基于数字平台将交通的旅客流、货物流、行车流、运行流等业务流程数字化,从而支撑更高效率的运营、更科学的决策、更个性化的服务。

最后,辐射层方面,使用数字技术改造传统交通体系,主要是针对已经建成的交通基础设施、载具和装备,使用数字化技术赋能,使“哑设施/哑设备/哑终端”完成数字化升级,并最终融入智慧交通。

由此可见,交通数字化转型要在核心层、外延层和辐射层完成突破和创新,那么就需要构建“数字化感知”、“泛在联接”、“数字平台”、“智慧应用”的体系,强化5G、物联网、边缘计算、机器视觉等新技术的应用,逐步实现交通运载工具、装备、路网、枢纽、场站等交通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对人、车、路、环境、信息等交通要素能够全面的感知和泛在联接。

在此基础上,大规模采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数字平台,打破信息孤岛,云边端协同、实现数据的融合共享,进而构建“智慧应用”,才能实现交通行业安全、效率、体验的全面提升,最终让“新基建”在交通数字化转型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和价值。

构筑交通数字化坚实底座

面对交通数字化转型变革的重要关口,华为始终站在技术与应用的最前沿,并随着环境和客户需求的变化而不断的迭代和进化,同时围绕“数字化感知”、“泛在联接”、“数字平台”、“智慧应用”四大领域不断的创新和突破,为交通行业数字化转型构筑了坚实的“底座”。

 \

一是,在数字化感知领域,核心是需要低成本、低功耗、高精度、高可靠、可规模部署的交通感知技术。为此,华为把5G、云计算、存储、人工智能等各个领域的优势聚合起来,打造了AI+视觉相关方案。其中,华为机器视觉通过使用光学非接触式感应设备,可自动接收大量真实场景图像数据并进行智能化分析处理,以获得信息控制机器或流程;系统是由图像获取与感知、数据处理与分析以及决策执行三部分组成,是一个包含算法、软件和硬件等诸多单元的应用系统,为交通行业的数字化感知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二是,在泛在联接领域,则需要打造高可靠、大带宽、低延时的通信系统,包括面向车路协同的C-V2X通信系统、下一代轨道移动通信系统、下一代航空通信系统等。例如,华为提供的C-V2X使能道路数字化和智慧交通的整体解决方案,就能通过RSU路侧感知基站为车辆提供全交通元素感知,提升感知准确率,降低车自身对传感器的要求和配置,该方案可应用于城市路口和高速沿线两种场景,其中高速场景又分为:匝道汇入预警,抛洒跌落预警,路面、局部气象预警,二次事故感知预防,车辆定位跟踪,超速、逆行、应急道违停预警抓拍等。

三是,在数字平台领域,主要是要提供高可靠、开放的交通行业数字平台与算法模型,而华为基于自身的数字化实践探索以及与客户、合作伙伴开展技术与商业的联合创新中,不断将优秀技术实践与行业场景沉淀出了沃土数字平台,通过平台架构开放,沃土数字平台保证了新ICT组件化、模块化、并支持私有云、公有云、多云多环境部署,方便交通行业客户选择最适合自身业务场景的组合与环境;同时,通过平台能力开放,也可以帮助伙伴最大化利用平台能力服务更多客户。此外,沃土数字平台还从集成效率、业务创新效率、运营效率和开发效率等多维度提供丰富的工具套件,可以帮助交通行业客户快速开发和应用。

四是,在智慧应用领域,必须构筑基于开放创新的基础软硬件之上的行业生态,而华为始终坚持“平台+AI+生态”战略,坚持“黑土地”的定位,并通过端、管、云建立的开放平台,结合AI,与生态合作伙伴一起,使能行业数字化转型。可以说,基于华为的开放战略,华为未来还将与更多伙伴展开联合创新,为交通行业“智慧应用”的落地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由此可见,华为围绕“数字化感知”、“泛在联接”、“数字平台”、“智慧应用”四大领域的突破和创新,无疑将更好的助力交通行业从数字化到智慧化的转型升级,提高智慧交通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催生交通行业的新业态、新模式和新服务。

推动交通行业驶入快车道

值得一提的是,越来越多的交通行业客户也在借助华为提供的解决方案,完成了数字化的转型,更好的提升了运输服务水平,让旅程更便捷、物流更高效、城市更通畅、运输保障更有力。

在智慧公路方面,交通部2019年推动的全面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政策中,华为自由流收费一体化智慧站点解决方案就助力全国20多个省份成功部署了ETC不停车收费系统。在该方案中,通过道路侧华为智慧站点系统,与联网中心云端协同,构筑收费、稽查及信用信息大数据平台,支持自由流收费业务,并针对异常情况,及时发现“恶意逃费”、“大车小牌”等恶意行为,避免了通行费损失。

 \

在智慧铁路领域,近年来,我国铁路机车车辆装备的现代化已经取得长足发展,以复兴号动车组为标志的新一代铁路移动装备各项技术指标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是在机辆的运维领域,目前还存在很多大量人工作业的场景。为此,西安机务段通过华为“5G+AI+大数据”的技术,实现了机车6A视频的自动转储和视频智能分析,以及机车走行部健康智能管理,提升了机务整备、检修效率和运用安全管理水平。

在智慧城轨领域,华为通过“5G+云+AI”促进行业的变革和创新,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持续创新的智慧城轨解决方案,并围绕“运行一张图、出行一张脸”构建智慧城轨蓝图,实现数据与资源协同共享、业务与运营提质增效。目前,华为在城轨领域已服务全球70多个城市,170多条轨道线路:其中,城轨云已成为行业发展标准,成为行业数字化转型底座;LTE-M引领行业车地通信新时代;智简全光网成为行业最佳选择;云监控已成功服务二十多条线路;数据网络、服务器、存储支撑各机电系统安全、稳定、可靠运行。

 \

在智慧机场领域,基于华为沃土数字平台,深圳机场的航班靠桥率提升五个百分点,这一成果是来源于智能机位分配系统,这套系统融合了170多项核心数据以及60多个运行规则,通过人工智能算法模型,最终实现了机位资源的智能化高效调配;同时,深圳机场还融合了公共安全、旅客、航司、机场的业务数据,将旅客身份数据和人脸采集数据进行关联,建立深圳机场人像库,并通过集成平台实现数据交互;在此基础上,融合旅客在航站楼内的8大业务场景,实现全流程便捷通关;同时将线上的5大业务场景进行融合,提供全方位的精准服务。

总的来说,对于交通行业而言,“新基建”构建的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数字化基础设施,无疑将会提速交通的数字化进程,而华为以前所未有的前瞻力和爆发力,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突破,一定能够在“新基建”驱动交通数字化驶入“快车道”的过程中贡献出更多的力量。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阅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