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 正文

安全是最大使命 车载监控市场规模爆发

2020-06-17 11:15:08 责任编辑: 叶翠莉
摘要:近年来,尽管政府为交通安全监控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通过车辆监控技术和建设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并出台相应的规范标准,这些措施在...
近年来,尽管政府为交通安全监控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通过车辆监控技术和建设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并出台相应的规范标准,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动态管控营运车辆,降低交通安全事故的作用。但具体到运输企业和相关服务提供商的落实执行时,往往在安全监控监管工作留下漏洞,因此,安全事故依然屡屡发生。

 

\

 

随着运输市场车辆保有量逐年增加,相应的交通安全管理却跟不上形势发展,交通事故频发,尤其是司机超速、疲劳驾驶、两客一危等违规驾驶行为是交通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

 

庞大的道路交通网上,如何增强交通调度、规范交通行为、保障交通安全已经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智能交通领域,主动安全、车路协同等词汇频频被提及,对待交通安全,如何谨小慎微都不为过。因为漠视安全,必然教训惨痛。

 

6月13日,浙江温岭发生一起槽罐车爆炸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6月14日,交通运输部加紧出台相关通知做好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工作,加强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监管执法,严格车辆和驾驶员的动态监控,提升主动干预能力。

 

在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过程中,运营安全受到普遍关注和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人、车、路是交通安全的三个重要因素,而车辆运营是影响车辆安全的首要环节,车辆监控系统能够有效地提升车辆的运营安全性。

 

未来几年,在物流产业壮大及各行业监控管理需求持续提高的带动下,交通运输安全对于车载监控的市场需求还将日益扩大。

 

目前视频监控在智能交通领域比较成熟的应用主要有:用于城市主要道路及交叉路口的视频监控系统;用于城市与城市之间的高速公路视频监控系统;协助公安机关侦破案件,防止肇事车辆及人员外逃的城市治安卡口系统;用于抓拍违章车辆的电子警察系统。

 

如今,交通已经出现了新常态,物流业的发达也使交通运输更加频繁,车联网与物流的融合创新正在加速物流业的社会化发展,并形成未来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有机构预测,2022年中国车联网市场规模或将达3000亿元。总投资金额达34万亿的新基建正开启5G商用元年,搭上5G“顺风车”的车联网,将于2020年迎来应用爆发期。近期,工信部等三部门下发《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车辆智能管理)》,针对车联网产业发展技术现状、未来发展趋势及道路交通管理行业应用需求,分阶段建立车辆智能管理标准体系。

 

车联网物流模式正在加快形成,这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未来的市场需求和创新方向,车联网融合了传感器、RFID、数据挖掘、自动控制等相关技术,即V2X,是物联网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典型应用。

 

在货物运输环节,车联网借助无线通讯技术及GPS等运用,对在线车辆实时调度,动态监控,可随时查看掌握运营车辆的车况、路况、运行位置、速度、方向等信息,实现货物运输过程的自动化运作和高效率优化管理。于此同时,车载监控领域已经从管人到“人车并举”的管理模式发展。

 

而驾驶安全预警系统分别针对车、人进行安全预警,又比如车载视频监控应用平台,其基础数据能实现车队、车辆、线路、站点等信息的管理,而违规驾驶统计,也能查询司机的违规驾驶行为。

 

此外,借助AI赋能监控设备,对于司机的疲劳驾驶,变得有据可依,新一代驾驶预警系统,摄像头的图像传感器能够采集人脸诸多疲劳状态数据特征,进行提取与分析处理,通过先进的疲劳状态算法来准确无误判断后,进行语音灯光提示,来达到警示驾驶员,纠正错误驾驶行为,随着5G等通讯科技的发展,实时上传至云端实现远程监控,以便车联网大数据的分析与事后调查取证。

 

AI时代,再好的技术最终要落实到应用和服务,也就意味着业界要转变认知,不要以监控者凌驾于行业,要以服务者的角色,融入到企业和车队中去,帮助企业和车队应用好科技工具。

 

车载监控运用领域不仅在物流行业有普遍的应用,除此之外,还有校车、危险品运输、工程机械车辆、泥头车、环卫车、道路上各类运输车辆都有着十分重要的运用。

 

 未来,5G有望在更长远的时间为行业带来再度产业升级,利好行业发展。在智能交通发展的带动下,车载监控系统与相应行业深度结合的系统方向发展,势必拥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阅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