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城市交通 > 智能公交 > 正文

长沙首创“水下立交” 开启城市立交新模式

2012-05-07 10:03:18 来源:中国科学报责任编辑: admin

  一条8.5公里水下“互通式立交桥”不仅连通着湘江两岸,更使湘江两岸的和谐协调与整体性被很好地保留下来。在日前举行的“水下立交隧道修建技术交流会暨院士行”活动中,我国首个“水下立交”——长沙营盘路湘江隧道项目受到院士们的一致好评。院士们认为,该项目开创了我国城市立交建设的新模式。
  随着城市交通的高速发展,城市立交已成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提高城市道路通过率的一种重要交通建设模式。然而,由于占地面积大、拆迁难及破坏城市原有景观等问题,城市地面立交发展开始遭遇瓶颈。
  2006年9月,长沙市正式批准立项营盘路湘江通道项目,旨在解决长沙中心城区越江设施不堪重负的问题,破解大河西先导区开发的瓶颈难题。2009年9月,中铁隧道集团与中铁隧道设计院按设计施工总承包方式承担工程的建设任务。长沙市提出,项目在解决交通压力的同时,既要考虑节约用地,也要保护湘江上的自然、人文景观不被破坏。最终,隧道建设方案通过了科学论证,中铁隧道集团还创新地提出了“水下立交”的工程建设方案。
  2011年10月29日,该项目正式竣工通车。据悉,由于采用地下立交的建设方式,湘江上的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护。不仅如此,采用隧道方案后,工程共节约用地200多亩,共计节省成本超过1亿元。
  记者在此次院士行活动中了解到,该隧道主线为双向四车道,它是一个双线多匝道多入口的互通式多通道隧道,相当于在湘江底下建了一座“互通式立交桥”。除南北两条主线隧道外,隧道还增设四个匝道,河西设一进一出两匝道;河东设一进一出两匝道,八个出入通道,在城市核心区域形成了一个交通大循环。
  中国工程院院士郑颖人评价说,营盘路湘江隧道的成功建成,为正在筹建和在建的国内其他越江、过河、越海工程起到了示范作用。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景全也认为:“地下立交能更好地保护城市原有的面貌,在城市交通体系建设中将大有前景。”
  中铁隧道集团总工程师洪开荣则介绍,营盘路湘江隧道项目共实现了9大技术创新,并研发了1项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为工程开发研制的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软件也正在申报软件著作权专利。此外,他们还通过申报与“水下立交”相关的“973”和“863”计划,希望将营盘路项目的工程经验进一步延伸。
  据悉,就在此前不久,南京市等城市已开展“炸桥改隧”行动,欲将城市立交建至地下。
    (记者张巧玲)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