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车联网 > 行业应用 > 正文

2014,开启属于车联网的时代

2014-12-23 14:46:21 来源:深圳市北斗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责任编辑:
摘要:  科技是人类发展的第一动力,汽车技术的革新让车从单纯的交通工具变成了我们最好的机械伴侣。2014年全球各地都推出了各类关于汽车的新技

  科技是人类发展的第一动力,汽车技术的革新让车从单纯的交通工具变成了我们最好的机械伴侣。2014年全球各地都推出了各类关于汽车的新技术,互联网与汽车高度整合已经成为全球主流趋势。于是,业界有人说,2014年是车联网落地元年。

  车联网时代来临

  元年,意味着社会大众对其将充满各种好奇和期待。我们所说的车联网的概念起源于物联网,是物联网和智能交通技术的交叉应用。车联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将车联网定义为以车内网、车际网和车载移动互联网为基础,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换标准,在车、路、行人以及互联网之间进行无线通讯和信息交换的大系统网络。在“十二五”期间,中国将攻克一批物联网核心关键技术,并在交通、电力等9大重点领域完成一批应用示范工程。在汽车电子、信息通信及软件解决方案等领域得到了国家重点扶持。车联网利用车载电子传感装置,通过移动通讯技术、汽车导航系统以及智能终端设备与信息网络平台,实现了车与路、车与车、车与人、车与城市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

  其实,汽车与IT行业一直有着亲密的关系。例如,近十几年的汽车技术发展史中,汽车机械技术的革新已变得非常困难,而汽车电子技术的突飞猛进,成为汽车技术进步的最大亮点。汽车电子技术的升级,不仅带来了更富乐趣的驾控表现和更可靠的安全保障,也同时带来了更简洁的操作模式和更轻松的驾乘环境。同样,在汽车经销商层面,互联网与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成为了经销店服务管理升级的重要标准。五年前,汽车经销商利用纸质卡片管理客户的方法被广泛认可,但如今客户信息的录入变得非常容易,通过手机、iPad等电子设备的在线功能,转眼儿工夫就轻松完成。不仅如此,强大的系统还会根据接待时间自动提醒跟进节点。售后服务中,客户同样也能享受到现代化带来的各种便利,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可查询到车辆的相关信息,客户即可可知晓车辆的库存状况,甚至可以通过互联网远程监控维修现场的状况。车联网连接将成为未来汽车的标配。到2020年,90%的汽车将具备互联网接入功能,这将是汽车行业发展100多年来经历的规模最大、破坏力最强的变革。传统汽车厂商似乎已经意识到,汽车行业正在酝酿一场革命,车联网的时代正在悄然来临。

  OBD,车联网弄风骚

  既然2014年是落地元年,那,车联网五花八门的应用,那个应用最为接地气,最容易被用户所接受呢?可以说,OBD,当仁不让!

  OBD是英文On-Board Diagnostic的缩写,中文翻译为“车载诊断系统”。 OBD应用价值基于车联网,通过OBD接口设备比如集OBD与移动安防和GPS一体的“车管锁”来实现人与车、车与车、车与路的互相连通对话的车联网将极大限度的颠覆传统汽车行业,除了不可能上线的大型机械捡修设备和需要凭感觉和经验的诊断方式外,其余服务都将通过上线联网来实现。车主可以根据车管锁的自动诊断结果和推荐的零配件或服务的选购来进行高效而低成本的自助或半自助维修,还可根据车主的消费和驾驶习惯智能搜索、车管锁推荐车附近的生活便利设施,还能根据车主的喜好智能搜索本地流行音乐、推送本地新闻、人文历史等等。此外,对保险和汽车厂商、汽车服务商而言,通过OBD读取的数据具有巨大商业价值,尤其是对主机厂,通过OBD获得的车辆数据对于改进车辆设计具有重大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OBD是环保部门改善雾霾天气的法宝之一。经过OBD在线过滤,有尾气排放故障的车辆,系统自动通知其到监测站检测尾气或到修理厂处理故障。OBD是通过检测汽车尾气处理部件的工作状况,达到监控尾气排放的目标,有尾气故障的车辆才需要尾气检测。该系统的建成,对汽车尾气监控可以做到“全程工况,源头控制,即时发现,及时处置”。所以,谁占领了车主的OBD,谁就占领了未来车联网时代的制高点。

  从上我们不难发现,OBD未来应用将有四个方向:1、对改善空气质量起很大的作用;2、方便企业管理自身车辆;3、提高汽车4S店服务质量; 4、方便车主,节省年检成本。

  结束语

  2014,车联网落地元年,意味着属于它的时代来临,从长远来看,确实是个诱人的超级蛋糕,值得企业提前布局,但从目前的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看,车联网产业真正成规模、出效益,仍然需要时日。而OBD是车联网时至今日技术和市场准备都已经成熟,它在未来必将掀起应用热潮!

  (本文由深圳市北斗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