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城市交通 > 交通管控 > 正文

电子警察未来五大发展趋势

2014-02-28 15:10:20 来源:慧聪安防责任编辑:
摘要:电子警察的快速发展正印证了智能交通在中国的快速起步和不断优化的过程,在保证车辆规范行驶和人们出行安全上具有重要的作用,以下文章概述了电子警察发展历程和未来五大发展趋势。

 

  20世纪60-70年代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但伴随经济高速发展出现了交通状况的不断恶化。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毫无例外不同程度地受交通问题的困扰,交通拥挤、交通事故、环境污染已成为现代社会亟待解决的几大问题,由此带来了巨大的能源消耗,浪费大量宝贵时间。面临日益严重的交通问题,世界发达国家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并提出了智能交通系统(ITS)(英文IntelligentTransportSystems)概念,进入90年代以后ITS却突然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许多发达国家争先恐后地投以巨资进行ITS的研究与开发。


  《2013-2017年中国智能交通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分析2012年中国城市智能交通市场规模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包含智能公交、电子警察、交通信号控制、卡口、交通视频监控、出租车信息服务管理、城市客运枢纽信息化、GPS与警用系统、交通信息采集与发布和交通指挥类平台等10个细分行业的项目数量达到4527项;市场规模达到159.9亿元,同比增长21.7%。


  智能交通定义成城市智能交通跟城际之间的智能交通,对于城市智能交通来说最关键的三大子系统:交通信号控制子系统、交通诱导子系统、违章执法子系统。


  在违章执法系统中电子警察扮演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这也是城市智能交通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系统之一,其中可用于对闯红灯违法行为进行有效取证和实现交通信息共享。该系统能为公安部门有效打击超速、盗抢、黑名单机动车犯罪、查缉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分析交通状况、加强治安管理等各种违法行为提供信息,为各地公安及交警部门进行交通管理提供重要线索和依据。


  电子警察发展历程


  如今电子警察系统正在不断的更新发展中,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硬件上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电子警察系统至今历经了5个不同实现方式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2001年之前)


  起步阶段的电子警察系统以“数码相机+地感线圈”为实现方式,虽然能抓拍违法车辆,但是此种方式采用民用数码相机进行抓拍,稳定性较差,并且在设备损坏后,厂家一般不负责维修,另外,此种方式采用地感线圈(感应棒)进行触发,需要在前端铺设地感线圈(感应棒),而地感线圈是需要在车道上切割环行线槽,然后埋设感应线圈(或感应棒)。车辆通过时感应线圈会发射信号给相应设备,检测算是比较准确。但是由于需要在地下埋设感应线圈,这样在加大了施工难度的同时,也提高了工程的成本。而且麻烦的是当路面变更渠化时还需要重埋线圈。另外路面质量不好的地方对线圈的维护工作都是巨大的,并且一段时间以后还需要重新更换线圈,施工维护成本相当高。


  第二个阶段(2001年~2005年)


  这个阶段的电子警察系统以“标清摄像机+数码相机”为实现方式。随着技术的进步,市面上有了标清摄像机,使得直接通过分析视频的方式来检测闯红灯的违法行为成为了可能。此种实现方式避免了地感线圈存在的缺点,但依然采用民用数码相机进行抓拍,存在稳定性差、更新换代快、厂家一般不负责维修等问题。另外,数码相机无法实现连续抓拍,电子警察也就只能实现单一的对闯红灯违法行为的抓拍。


  第三个阶段(2006年~2007年)


  此时,电子警察系统的实现方式由“标清摄像机+数码相机”过渡为“标清摄像机+标清摄像机”。由于工业级标清摄像机直接取代了民用数码相机,从而避免了采用民数码相机时的缺点,性能相对稳定。但由于标清摄像机的像素低,图片分辨率最大为768×576,尽管可以满足车辆检测的基本管理需求,但也还是无法同时看到车牌和红灯信号,对于公安部门稽查肇事逃逸车辆、套牌车辆、黑名单车辆等的司机面部特征来讲就更显得捉襟见肘了。并且施工量也较大,一个车道需要一台摄像机来做特写。


  第四个阶段(2008年~2009年)


  这一阶段的电子警察系统实现方式主要有两种:高清CMOS摄像机+地感线圈、标清摄像机+高清CMOS摄像机。由于采用工业级高清CMOS摄像机,因此摄像机的性能稳定。同时摄像机可连续抓拍,以实现卡口监测等功能。但由于高清CMOS摄像机存在成像效果粗糙(对光线变化不敏感,抓拍图片有时看不清红绿灯,影响事后处罚)、帧率低(普遍为2~3帧/秒,无法实现视频分析车辆行为和录像的功能)等缺点,也还是达不到最理想的效果。


  第五个阶段(2010年~)


  随着大帧率高清CCD摄像机的普及、视频分析算法的不断优化,此阶段的电子警察系统主要以“高清工业级CCD摄像机”为实现方式。继2004年公安部发布的GA/T496-2004《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497-2004《公路车辆智能检测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之后,为了进一步规范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利用交通监控设备处理交通违法的行为,2009年公安部重新发布了GA/T496-2009《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497-2009《公路车辆智能检测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并于2009年5月1日实施,以替代原有标准。新标准对系统的图像清晰度、响应速度、智能程度、图片存储格式等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图像的质量来看,只能抓拍单一车道车牌部分图像,而无法兼顾压线车辆和驾驶员面部特征的标清设备将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将是高清设备。


  电子警察的快速发展正印证了智能交通在中国的快速起步和不断优化的过程,在保证车辆规范行驶和人们出行安全上具有重要的作用,那现如今电子警察在以后的发展趋势如何?


  趋势一:视频检测技术将逐步取代线圈检测技术


  由于线圈检测型电子警察的搭建给人力、物力、财力造成了大量浪费,而视频检测技术具有安装简便、升级方便、维护成本低等优势。因此随着视频检测技术的不断提高,线圈检测技术将逐渐被视频检测技术所取代。


  趋势二:电子警察产品高清化、超清化


  原有的光学胶片相机、数码相机抓拍式电子警察,其数码相机采用的是普通民用设备而非专为电子警察研发的工业级产品,受技术限制无法提供连续的违法过程图片,存在诸多缺陷,因而从设备到性能均无法满足公安部标准,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现今具有高速连拍、实时视频、视频检测、稳定性高、故障率低等优势的高清工业级网络摄像机成为了业界的主流图像采集设备。


  趋势三:电子警察功能多样化


  电子警察系统的功能将从车辆违法抓拍扩展到交通流量采集、交通监控、交通诱导等多种应用,成为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基础。未来的电子警察系统功能也将突破现有的闯红灯、超速抓拍等单一性。


  (1)实现路口、路段车流量、占有率、车速、饱和度等交通信息的采集,支持实时交通信息与现有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联网通信,参与灯控路口绿信比调整、绿波带参数调整、与交通信息可变情报板、交通信息服务网站、交通信息咨询服务热线电话、交通信息亭、车载信息终端联网通信,实现交通诱导。


  (2)实现道路交通实时监控,同时视频资料的录像、存储将为交通事故、治安事件的倒查提供有力证据。


  (3)识别突发事件,如交通事故、群众集会、游行、示威等重要事件并自动切换到指挥中心监视屏报警。


  (4)实现治安卡口功能。系统自动获取经过车辆的号牌、车型、颜色、行驶方向、车速、经过时间等各种参数,与黑名单数据库(如违法未处理、盗抢、肇事逃逸、作案嫌疑等违法车辆)联网比对、报警。


  (5)实现交通管理决策功能,如对路口路段的违法车辆类型、车辆违法时间等信息进行深层次挖掘、整理,为道路交通管理决策服务。


  趋势四:电子警察设备管理智能化


  建立基于电子地图的设备跟踪、设备参数管理配置、设备故障报警、设备运行情况报告显示等,实现设备智能管理。


  趋势五:电子警察系统信息共享化


  智能交通综合管理平台的建设是推广电子警察系统、实现现代交通管理的必由之路。建立集道路交通信息、车辆违法信息、设备信息、黑名单信息、路口路段视频资料信息等于一体的、与车驾管系统无缝接轨的、预留GIS和GPS接口的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平台,实现数据的统一存储、组织、处理,能够更加准确、有效地保证数据间的关联,提高信息的利用率与系统工作效率,为道路交通管理现代化奠定基础。例如可以治安卡口系统实现信息共享:由治安卡口抓拍到的违法车辆信息及时传输到信息处理平台,经处理后可转入电子警察系统实现对违法车辆的关注与抓拍,并及时反映至信息处理平台处,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办事效率的作用。


  虽然,电子警察系统已经迈入了高清化时代,但从系统集成性能、智能化程度来看,目前的系统还是远远不能满足实际使用的需求。但是我们坚信在信息科技大力发展的今天,电子警察将实现多元化发展。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