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车联网 > 行业应用 > 正文

汽车新媒体营销渐现分野:微信向左,微博向右

2013-11-08 10:06:52 来源:车云网责任编辑:
摘要:2013年还有两个月就将结束,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2013汽车营销大事件,恐怕就是“新媒体营销”。在尝试过病毒视频营销、编程营销、游戏营销等诸多“新词汇之后”,大浪淘沙的“新媒体营销”尝试最终留下了两个“寡头”:微博营销和微信营销——一个在PC端无人撼动,另一个在移动端(Mobile)异军突起。

  \


  2013年还有两个月就将结束,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2013汽车营销大事件,恐怕就是“新媒体营销”。


  在尝试过病毒视频营销、编程营销、游戏营销等诸多“新词汇之后”,大浪淘沙的“新媒体营销”尝试最终留下了两个“寡头”:微博营销和微信营销——一个在PC端无人撼动,另一个在移动端(Mobile)异军突起。


  然而随着微信进一步的拓展——其中包括传言当中的“打破目前封闭朋友圈,用搜索整合不同圈层的大数据”以及“PC端业务展开”,汽车营销在微博和微信两个领域在笔者看来会出现一些微妙的变化,这个变化和之前IM与SNS之战一样:所有的营销,都在围绕着媒介自身封闭和开放界限的调整而调整。


  汽车微博营销:潜心推广、大V营销


  随着2009年新浪微博在新浪博客的基础上风生水起了4年之后,今年的微博领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变化。


  首先是个人互动热度的下降,这尤其体现在微博“散户”上。越来越多的微博普通用户浏览彼此的微博并不评论,相反点赞和转发的行为越来越多。从新浪微博前一阵时间推出的“阅读”一项更能发现问题,一些评论数为零的微博条目,浏览量却一点不低,例如笔者的微博的单条浏览量基本上能够保证在200次上下(包括重复计算)。


  与之相反的是一些“大V”和“官方舆论点”的微博,浏览量、转发数、评论数居高不下。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微博“新闻媒介”的特性越来越突出。互动和交友已经不是微博目前的主题,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汽车微博营销,尤其是突出一些“活动”的微博推广,作用开始下降。


  换句话说,现在网络用户上微博,只是为了浏览信息。个人微博的存在意义是为了提供一个“入口”和“转发”的需要,工具意义越来越大。那么汽车企业的微博营销,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在笔者看来,主要有以下三个:


  一、车企的微博需要整合。未来的微博随着互动意义进一步下降,将会再现以往传统媒体经历过的“舆论领袖之争”,所以一个企业开通N个微博,甚至按照品牌开通N个微博的做法就显得不合时宜。这好比是没有打击到敌人就先开始了内战。倒不如一个企业就一个微博,形成围绕一个中心的拓扑圈层,同时方便管理。


  二、高层管理人士的微博如何打造。目前笔者认为汽车人由于长期的“低调”,导致汽车业没有像房地产业那样,在4-5年前赶上微博制造“舆论明星”的那波风潮——例如潘石屹和任志强。所以现在即使是个人微博营销做得最好的长安集团——朱华荣带领的一拨企业管理人士,发布微博的热情不遑多让,也无法突破汽车圈达到一种全社会的关注。


  但随着微博“新闻点”的意义越来越强,仿佛给了汽车圈一次机会。高层管理人士应该主动走出去,整合自身和其他企业、媒体、汽车爱好者、地方经销商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提升舆论高度。同时将企业自身的新闻发布工作转移一部分到微博上。某种程度上,这已经是那些微博营销不突出企业的最后一次机会,原因是个人在PC端浏览时间随着被移动端浏览时间的逐步挤压,将会越来越少,信息冗余的当下,不能形成舆论孤岛的企业,已经在微博上失去了领袖意义,随之展开的营销推广活动将是一种十分疲惫的随大流,作用和效果都不佳。


  三、体现互动性质的线上活动减少。例如抽奖之类越来越“鸡肋”,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吸引的只是一些对汽车感兴趣的发烧友,除非奖品非常丰厚或者中奖率极高,这样的活动获得的是短暂的围观。所以微博营销人员应该控制“奖品活动”的量和度。


  汽车微信营销:占领群落,静待整合


  和微博不同,微信的意义从诞生之初就指向了:互动。目前看来微信的一系列设置都是围绕着用户交流展开的:封闭的朋友圈——除非前期是QQ好友或者通讯录好友否则不会被设为好友推荐;弱化内容发布——没有视频、音乐等复杂的内容交互。


  因此,微信更封闭,带来的交流更加真实、可信、安全,在微信上吐槽,只要设定了朋友圈的人数和提醒,就可以很方便地屏蔽掉一些不愿意与之分享的人。而微博还要重新建立圈层——密友圈。


  所以在微信上,任何公开化的活动推广,对于汽车营销而言都毫无意义,因为对象就是那么几个人,但是却提供了非常强的定位推送。用户可以采取主动订阅的方式获得更加个性化的定制信息。然而,根据笔者观察,这样的定制信息仿佛又回到了微博诞生之初那种“新闻搬送”的时代,即使微博订阅号先期把关,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信息,也很难走出以前微博推广的窠臼:最终普通消费者们关注的还是那些具有舆论影响力的订阅号,仍然是视觉刺激的路子,并没有完全利用微信的“高互动”的价值。


  因此,笔者猜想,是不是可以将汽车微信营销进一步下探,走到一线经销商的前沿。以城市、某经销商或某品牌为核心,打造一个定位精准的“朋友圈”。然后利用“圈子”本身的吸引力,来达到营销的目的?这样的话,微信某种程度上即完成了以往PCSNS没有完成的梦想——即人人网一直在无线领域的梦想:在移动领域实现新的朋友集群。


  想要实现这样的营销,笔者认为有两个环节需要注意:


  一:一线经销商开通微信的数量控制在怎样的范围内,并且上线之后如何管理?目前如果想要形成同城的朋友圈逻辑,中心点不能太多,不然又走回了PC端大众点评们走过的老路子:信息最终冗余却缺乏一定的议程,所以用户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就会阅读疲劳。另外作为中心点的经销商需要提供优质的内容来保证用户粘性。


  二:将线上的推广和线下的寻觅用户结合在一起。目前不少经销商开始运用二维码等方式进行某种程度的自我推广,但这在笔者看来效果比较差,原因是这样的新方式吸引的都是年轻消费群体,他们对于汽车的最终消费而言并不是决定性的力量。因此如果想在微信平台上建立足够的人群,线下的一对一推广必不可少,甚至有时可以直接帮助消费者开通微信并定期提供优惠、保养信息来进一步留住消费者在无线端的在线时间。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