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 正文

解读:智能交通发展滞缓的根源

2012-11-15 14:32:06 来源:cpsits.com责任编辑:

  从2009年的斯德格尔摩世界智能交通大会,欧盟所展示的CVIS系统、日本的Smartway系统、美国的IntelliDriveSM系统,到去年韩国釜山世界智能交通大会“无处不在、透明、可信赖”的主题,无不体现了世界智能交通发展的方向,也展示了通信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日趋重要的作用。


  基于无线电通信鉴相测距技术,辅以视频车牌号码识别技术(高速公路中再辅以红外线道路测宽),由路侧信标和车辆做为基本网元所组成的智能交通通信网络,可以简单实现一个完整的、独立的面向未来发展和未来服务的“全智能交通通信网络”,该网络可以实现或可支持实现我国智能交通八大领域中几乎所有的服务。


  智能交通发展滞缓的根源


  (1)智能交通技术障碍


  目前,凡涉及智能交通领域的技术方案,无不提及欧美、日本的成熟技术和应用,凡涉及车辆的导航和通信,无不提及GPS定位、短程通信和Telematics系统。


  以我们孰知的日本VICS系统、ETC系统为例,它所提出的导航、安全、收费、管理、支援等,在技术层面无非是利用地埋线圈、超声波检测、红外线检测、道路磁诱导、路侧射频通信、调频电台广播外加GPS定位等技术,组成了多个不同方面的应用系统,而这些系统面临着复杂的整合难题,从而难以形成一个全智能的交通通信网络。


  目前的2G个人移动通信中,语音通信和数据通信业务已经迫使运营商开始使用半速率业务信道,不可能有冗余的资源专门提供给智能交通,即便是发展到3G个人无线通信,它仍然主要是面向个人移动通信及增殖服务(如视频、B2B),很难为智能交通提供专有资源,也就是说,依靠当前个人移动通信网络(中国移动、联通、电信),只能提供有限的智能交通服务,而受限的智能交通服务,也将是Telematics商业模式最大的技术障碍之一。


  如果Telematics系统能够突破对Internet互联网的依靠、突破对个人无线通信网络的依靠、能够摆脱GPS并实现厘米级定位精度和毫秒级的实时定位速度、能够摆脱其他的道路基础信息采集系统,具备数据信息交换的实时性、可实现和支持实现智能交通框架下的所有服务,这才是我们理想中的“全智能交通通信网络”。该理想中的“全智能交通通信网络”在未来的技术发展和服务中,与Internet、与个人移动通信网络是一种技术、服务、网络的融合关系,而非依靠和受限的关系。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