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 正文

全国交通安全日让你“红灯停绿灯行” 无奈!

2012-12-04 08:40:37 来源:www.cpsits.com责任编辑:

                           \

        我国首个“全国交通安全日”的主题是,“遵守交通信号,安全文明出行”。


  乍看这个主题好像也没什么,虽然这个定调是最初始级别的,只是让你遵守“红灯停绿灯行”、“限速”、“限重”、“禁左”、“单行”等交通信号指引。但首个安全日主题,竟是强调最基础的“交通ABC”,透出一种无奈的悲哀,这说明目前的交通现状是很不乐观的。连这些交通安全文明出行的起步阶段,我们都没有过渡好。“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标线和交警指挥都属交通信号。在日常生活中,不遵守交通信号的现象普遍存在。”数字为证:每年21万起道路交通事故,6万余人死亡,在各类伤害死因中道路交通伤害已成为中国人群第一位伤害死因,其中八成以上事故又因交通违法导致。


  基础的交通标识指引,都遵守得如此不堪,难怪安全日主题要重提“ABC”。要聚焦交通违规中超两成的“闯红灯、不按车道通行、违反禁令标志”等“小节”了。单从这点论,咱们还真是个不拘“小节”的国度,难怪“中国式过马路”最近红了好几个月呢。


  可是,在举国关注“凑够一小撮人就不管不顾地无畏地闯红灯过马路”的“中国式过马路”时,这个关注侧重点又隐隐透出另一种悲哀。而这或许又循环佐证着为何所谓的“中国式过马路”经久不衰,愈演愈烈。


  就以这个安全日主题来略加说明――“遵守交通信号,安全文明出行”,这话显然不光是对“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和红绿灯无关”的斑马线上的行人所言,对机动车驾驶员也是一视同仁的。可是,诡异之处就在于此,本来是对全社会成员具有同样警示规劝意义的安全日主题,在舆论视野里,似乎呈现了不一样的侧重点。不说之前对“中国式过马路”的旷日持久的讨论关注,仅首个安全日之后一天的舆论焦点,似乎也过多地倾向了“中国式过马路”,舆论大部分都在讨论行人的交通违规,对驾驶员的讨论却明显不足。


  我们看数据:今年1月至10月份,全国因闯红灯肇事造成死亡798人;因违反道路标志线肇事造成死亡26154人;因机动车未礼让行人肇事造成429人死亡;因违法占用应急车道肇事造成161人死亡。平均每天2.6人死于“闯灯”、86人死于“越线”、1.4人死于“不让”、0.5人死于“强占”。


  数字是最清晰的投射。平均而言,行人“闯灯”每天死亡2.6人,而剩下的近百人死亡几乎全是机动车违规造成。可惜,舆论对二者的关注却呈现倒挂趋势,近乎大部分精力放在“中国式过马路”的讨论,而对机动车的“小节”却不大挂怀。


  这一关注点的失衡倒挂,体现出的还是“路权不平”的老话题。说明潜意识里,“车让人”还是“人让车”之争仍是车占了上风。说这些当然不是为“中国式过马路”辩护,任何不遵守交通信号指引的违规违法行为都应严惩。但对交通违规的讨论关注,不能忽视事实而畸重畸轻。且“中国式过马路”,哪些是因路权分配不公、信号灯设置问题,如超过人们等待忍耐极限,动辄超过100多秒;行人与转弯车辆发生冲突,是倾向保护行人还是车辆等等,都是在讨论这个问题时不容忽视的客观因素。


  针对交通违规,公安机关将推进交通安全诚信体系建设,研究推动将公民交通安全违法记录与个人信用、保险、职业准入等挂钩的工作。交通信用纳入个人信誉记录,在诚信社会、法治社会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个人评判标准,这个真可以有。但是,也和讨论“中国式过马路”一样,在信用评判记录之前,还是先消除造成交通秩序混乱的那些客观因素,如“人车争权”、“道路和城市功能区规划不合理”等问题,这是消除“个人素质问题”的根本前提。


  用“主人翁”意识消除陋习


  中国疾控中心伤害防控室的监测数据显示,在各类伤害死因中道路交通伤害已经成为我国人群第一位伤害死因,如何构筑安全的交通系统,已经成为全社会不得不面对的严峻课题。


  剖析交通事故频发的原因,规划不合理、管理不到位固然是导致交通秩序混乱的重要原因,但交通违法行为的普遍存在是最直接、最主要的因素。可以说,对交通规则的群体性漠视是最大的“马路杀手”。


  相比于机动车的违法行为,非机动车和行人的违法行为量多面广,更为普遍,且存在着“法不责众”的尴尬。对此,公安部门开出了“法礼德”交融的药方,以此来惩治交通陋习,减少违法行为的发生。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全社会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另一方面,加大教育惩戒力度,将记录纳入个人诚信体系。显然,这些都是可行的方法。


  但要破解“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恐怕还得在了解国民心态上下点功夫。其实,“红灯停绿灯行”等基本的交通规则路人皆知,违法要受罚也是基本常识,但在现实中这些规定常常被抛诸脑后。原因何在?


  著名学者吴思在《造化的报应》一文中对此有过深刻的剖析,对如何破除交通陋习提供了另一种思路。他认为,老鼠是中国百姓心目中真实的自我形象,老鼠和猫的关系就是真实的自己和公家的关系。在代表政府执法的警察不在场时,一些人就会为所欲为。个别人还会因为在警察面前越轨又不被抓而扬扬自得,甚至以享受了特权而自许。


  “老鼠心态”从何而来?依笔者之见,这有着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中国百姓很少有人当真认为自己是国家的主人,因为公共事务一直被官吏们所垄断,即使在日益民主、开放的今天,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人翁意识也并不强,被安排、被代表等情况屡见不鲜。时间一长,不要说与己无关的事,就是直接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的事,也常常被认为人微言轻、无能为力而放弃。


  “主人翁”意识的缺位,导致了对违法行为的放任和纵容。因此,要破除交通陋习,不妨从培养公民的“主人翁”意识入手。让公民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而不是做一个被操纵者、旁观者,这样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从而更好地摆正位置,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