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 正文

珠海交通重拳出击 智能交通成网覆盖全市

2013-06-20 09:55:04 来源:www.cpsits.com责任编辑:
摘要:今年,珠海抽调23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成立了"市交通委员会"。昨起,在"大交委"的架构下,市交通运输局、公路局、公安交警以及横琴新区、香洲区、高新区签署协议书,调整各自的交通管理职能。原属交警部门的"电子警察"、视频监控、信号灯、护栏等设施的建设职能划入市公路局,交警只负责日常养护。市交警支队负责人表示,这改变了以往交警长期被诟病的"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情况。

  今年,珠海抽调23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成立了"市交通委员会"。昨起,在"大交委"的架构下,市交通运输局、公路局、公安交警以及横琴新区、香洲区、高新区签署协议书,调整各自的交通管理职能。原属交警部门的"电子警察"、视频监控、信号灯、护栏等设施的建设职能划入市公路局,交警只负责日常养护。市交警支队负责人表示,这改变了以往交警长期被诟病的"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情况。


  规划亮点


  有轨电车将形成网络


  根据市交通运输局公布的《珠海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报批稿)》,到2020年,市内将要建设4条有轨电车线路,除了1号线首期工程所经过的梅华路,还将覆盖粤海路、凤凰路、景山路、南湾大道、珠峰大道等多条交通主干道。


  市交通运输局规划科负责人解释,根据这一规划,在今后公共交通发展过程中,现代有轨电车将扮演重要的角色,成为珠海公共交通的骨干网络。目前,有轨电车1号线首期工程的前期工作已经进入初步设计审查阶段,预计今年8月份左右将可动工建设,到明年航展前通车。


  公交专用道百公里以上


  预计在近期内,将规划公交线路155条,快线保留8条,调整2条,新增7条,干线保留77条,调整5条,新增14条,支线保留30条,调整2条,新增11条,取消1条。在公交站场建设方面,规划至2020年,全市公交场站总数达到120个,其中公交首末站59个,枢纽站39个,停保场16个,修理厂6个。


  另外,将在全市范围内增加公交专用道,将在人民路、迎宾南路、迎宾北路、明珠南路等路段设置16.9公里路中公交专用道,以及103.4公里路侧公交专用道,其中"有轨电车+公交专用道"复合段为45公里。


  7年内将新增4000辆的士


  作为公共交通的一部分,珠海出租车数量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市的出租车运力要达到6000辆,而目前,珠海的出租车总量只有2100辆左右,这也就是说,珠海未来将逐年投放新出租车,在7年时间内将投放4000辆左右。市交通运输局规划科负责人说,除了增加车辆,还将要发展出租车营运点,设置出租车扬招点及服务点,规范出租车的运营。


  功能调整


  建"电子眼"不归交警管


  原来分属各家的交通管理职能有很大调整。市公安交警支队的交通标牌、标识、标线、护栏、诱导屏、交通信号灯、"电子警察"、视频监控等设施的建设职责,划入市公路局,市公安局负责现有和新建交通信号灯、"电子警察"、交通视频监控等设施的日常养护。市交警支队负责人表示,这一职能移交给市公路局后,改变了以往交警部门被诟病的"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情况,有利于该部门执法。


  道路绿化多数归各区管


  在这次的大交通改革中,市公路局的相关职能变动最大。除了上述原属交警的职能,原属市市政园林和林业局的市政道路、桥梁、隧道、人行天桥、人行地下通道、候车亭、路名牌等建设职责,也划入了市公路局。与此同时,除高速公路外其他道路的设施设备维修、园林绿化、市容环卫等日常养护工作,由市公路局划入了横琴新区、香洲区、高新区,相关的机构、人员、经费等,都一并移交到属地区政府。


  机构调整


  23人统筹"大交委"


  "全市具有交通管理职能的单位,光是正处级的单位就有七八家。"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黄文忠介绍,职能相对分散,条块分割,协调难度比较大。今年3月,珠海市决定进行大改革,成立"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作为议事协调机构,召集人是分管交通的市领导,交委的委员,分别由市交通运输局、港口管理局、公路局、发改局、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国土资源局、住规建局、海洋农渔和水务局等十多个部门共23人担任。


  公路局挂牌"公路建设局"


  改革后,市公路局加挂市公共道路建设局牌子,内设10机构,局长兼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人事任免和重大资产处置报市交通局备案。市公路局香洲分局、市地方管理管理处整合为"市高速公路和地方公路管理处",市公路局斗门分局、公路局金湾分局整合为"市西部地区公路管理处"。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