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 正文

在线租车服务潜力大 智能交通延伸新能力

2014-02-17 10:43:38 来源:新华智慧城市责任编辑:
摘要:  如何解决车辆的需求与承载之间的矛盾是长久以来困扰城市交通的一个难题。业内指出,随着的深入推进,发展智能交通产业,并在现有基础上

  如何解决车辆的需求与承载之间的矛盾是长久以来困扰城市交通的一个难题。业内指出,随着的深入推进,发展智能交通产业,并在现有基础上拓展更多用车渠道是有效解决城市居民用车难、污染重、交通拥堵的有效途径。


  来自环保部的数据统计显示,2011年,全国机动车排放污染物4607.9万吨,其重量相当于680艘“辽宁号”航空母舰满载排水量。2012年以来,空气质量问题严重困扰着我国城市居民生活,机动车污染问题并非城市化所带来的唯一难题,除了要面对PM2.5的压顶之势,交通拥堵亦是无法回避的城市之殇。


  例如,在首都北京,虽然实行了限行与机动车限购的政策,但仍然摆脱不了“首堵”每天给居民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困扰。


  公安部的数据显示,去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达1.37亿辆,汽车保有量占总人数的比例在10%左右,这与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也显示了其中巨大的用车需求空间。2013年,北京市私家车保有量已超过500万辆,但仍有超过千万人的用车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在巨大的需求下,租车业应运而生。顾名思义,租车,以汽车分享理念为基础,可以用一辆车的资源满足十个人的用车需求。在发达国家租车产业已经成为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解决城市人用车需求的基本途径之一。


  目前,美国以租赁形式销售的新汽车占该国汽车总销售量的三分之一左右;日本每年的汽车租赁销售规模为200多万辆,约占其全国新汽车销售量的15%;德国汽车租赁业的运营车辆总数为250万辆左右;法国以租赁方式使用汽车的人数超过了400多万,占法国总人口的7%。


  而在中国,租车行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据罗兰贝格咨询公司预计,2014年,国内租车市场规模将达380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约超过27%,租车公司拥有的汽车总量将超过40万辆车。行业人士认为,美国租赁汽车的数量是500万辆,反衬出中国巨大的增长空间。


  2012年以来,互联网开始与传统租车行业深入对接,产生的全新的线上租车模式——在线租车让租车的过程更加快捷安全,使得用户体验大大提升,并进一步的提升了车辆的使用效率,让一部车能够满足更多人的用车需求。在线租车不仅使租车这种重资产的模式变得轻盈起来,并且延伸出了全新的用车模式,让传统租车业也顺利并入智能交通体系,为公众提供顺畅、快捷、安全的出行服务。


  在线租车并不仅仅是传统线下租车的一种营销模式,虽然国内主要的汽车租赁公司,如神州、一嗨都有自己的线上租车网络,但记者发现,已经出现了一些互联网公司,在用纯粹的互联网思维改变着传统租车的运营模式。


  “我们做的是网上租车市场。”汇车网副总裁郑楠对记者说。汇车网是一家新上线的在线租车网站,它并不拥有一辆自己的汽车,但在网站上可以搜索到全国的租车资源。


  “我们整合了全国租车公司的车辆资源在网上展示,这样用户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找到自己想要的车。”郑楠说,“但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还为小型租车公司和私人车主提供智能车载定位装置,这样就可以随时监测到车辆位置及车辆状况,不仅方便了车辆的管理,更可以让一部分私人车主不再担心安全性,愿意出租自己的闲置车辆,给那些有用车需求的人使用。”


  “这就衍生出一种全新的汽车租赁模式,盘活了整个市场上的汽车资源,减少了浪费。为车主带来了收益,也让用户在租车的时候有更多便宜方便的选择。”郑楠表示。


  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原所长史其信认为,新一代智能交通不是要推翻原有体系,而是要在国家智能交通体系框架的统一指导下,以现在智能交通建设成果作为新的起点,结合新的发展环境和需求,按照新的发展理念,重新利用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合理设定本阶段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路径,以达到智能交通新的应用效果。


  在线租车系统,实质上正是利用了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高科技手段,让互联网与汽车深入连接,用最少的车辆资源解决更多人的用车需求,从而缓解当下最棘手的交通问题,构建低碳的交通体系,促进中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帮助人们智慧用车,使得智能交通成为了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也是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的根本目的。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