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 正文

展望2014年智能交通发展:智能化添彩

2014-02-21 08:46:37 来源:长城安防网责任编辑:
摘要:  智能交通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已然成为安防行业重点项目之一。如今,随着社会各行各业网络化进程的推进,新一代的信息网络技术广泛投入应

  智能交通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已然成为安防行业重点项目之一。如今,随着社会各行各业网络化进程的推进,新一代的信息网络技术广泛投入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的市场爆发使得智能交通迎来发展高峰。2013年智能交通市场初具规模,产业链亦逐步完善,2014年智能交通发展又将有哪些动向呢?


  2013年中国城市智能交通市场规模


  《2013年中国城市智能交通市场研究报告》分析,2012年中国城市智能交通市场规模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包含智能公交、电子警察、交通信号控制、卡口、交通视频监控、出租车信息服务管理、城市客运枢纽信息化、GPS与警用系统、交通信息采集与发布和交通指挥类平台等10个细分行业的项目数量达到4527项;市场规模达到159.9亿元,同比增长21.7%。


  从企业规模看,目前国内从事智能交通行业的企业约有2000多家,主要集中在道路监控、高速公路收费、3S(GPS、GIS、RS)和系统集成环节。目前国内约有500家企业在从事监控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高速公路收费系统是中国非常有特色的智能交通领域,国内约有200多家企业从事相关产品的生产,并且国内企业已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双界面CPU卡技术。在3S领域,国内虽然有200多家企业,一些龙头企业在高速公路机电系统、高速公路智能卡、地理信息系统和快速公交智能系统领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但是,相比于国外智能化和动态化的交通系统,中国智能交通整体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智能交通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已得到广泛应用。其在美国的应用率达到80%以上,2010年市场规模达到5000亿美元。日本1998-2015年的市场规模累计将达5250亿美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为750亿美元、车载设备为3500亿美元、服务等领域为2000亿美元。欧洲智能交通在2010年产生了1000亿欧元左右的经济效益。


  交通智能化助力行业发展


  智能交通主要涉及人、车、路三者的相互关系。智能交通建设最基础的就是检测路况,例如:车辆控制系统、公共交通系统、交通管理系统、紧急救援系统、ETC、以及多系统的合作运用实时检测路况,保证车辆正常通行。安防技术在多个系统的广泛应用大大加快了智能交通的建设。


  除安防技术大量运用在智能交通上对道路进行良好的检测和把控以外,由于智能交通是以车为主要存在因素,在电子技术的推动下汽车开始向智能自动化方向发展。自动驾驶、车载信息系统等尖端技术正逐渐成为现实。依靠人工智能、视觉计算、雷达、监控设备、GPS全球定位、系统协同合作等软硬件设备可以构成所谓的车联网,可以让车载电脑在没有任何人类主动操作的情况下自动安全地操作车辆。车联网利用先进传感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技术、控制技术、智能技术对道路和交通进行全面感知,实现多个系统间大范围大容量数据的交互,对每一辆汽车进行交通全程控制,对每一条道路进行交通全时空控制,以提高交通效率和交通安全。车联网的主要功能以行车安全与车辆保全为主。车联网的服务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交通信息与导航服务、安全驾驶与车辆保护服务、以及故障诊断的车辆维护娱乐及通信服务。


  现在交通的拥堵多因车辆不按规定行使造成,例如随意“加塞插队”等行为都会造成或延长道路拥堵时间,智能车辆可以通过电子技术判断路况并按规定行使,减少人为行使抢道占行造成的交通事故,大大提高了道路的使用率,让车辆通行变的更流畅。未来,随着城市建设日趋智能化,特别是交通智能化,这都将积极推进电子技术与交通工具的快速融合,其中安防产业与汽车产业的结合将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智能交通的步伐。


  智能交通并不是宏伟的、未来的理想,相反智能交通很实用。而且智能交通更聪明,即更透明、更高效、更方便、更有弹性、更具创新性,让交通运输更聪明地符合人的利益。


  从行业规模来看,我国智能交通行业尚不足400亿,而美国智能交通行业的收入已达到1118亿美元,我们的近邻日本的智能交通行业的市场份额也达到了377亿美元,是我国的6倍。而从智能交通的发展特征来看,我国以硬件投入为主,占投入总金额的80%以上,而欧美发达国家的智能交通投入主要集中于软件与服务方面,因此我们在软件方面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日益严峻的交通状况让智能交通的发展越来越紧迫。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