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 正文

利用大数据构建智能交通

2016-06-14 15:55:33 责任编辑:
摘要:2014年,徐子沛的一本颠覆我们思维的著作,《大数据:正在到来的数据革命》,率先提出了现代社社会大数据的四V特征,即大量化(Volume)、
2014年,徐子沛的一本颠覆我们思维的著作,《大数据:正在到来的数据革命》,率先提出了现代社社会大数据的四V特征,即大量化(Volume)、多样化(Variety)、快速化(Velocity)和大价值(Value)。不到两年的时间,从理论到实践,大数据已经全面袭来,百度李彦宏想做智能医疗,乐视要搞智能汽车,从交通违章查询、医疗、教育、旅游等各种基于大数据的APP风起涌云,勾勒出智能城市的未来雏形。

智慧城市的核心要素之一,是利用大数据为城市安全护航,为城市中的居民提供更为便利的服务,人,作为城市的主体,一定意义上说,智慧城市的建设必须围绕着城市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个体需求出发,建立在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将打破时空的界限,让我们的出行更为便捷、享受到的服务更为人性化。

智能化交通,通过手机应用系统查询实时交通路况,加油站的分布,以及交通拥堵情况的预测,是当下我们已经实现并已经享受的功能,而这从最初的研发到应用,不过1-2年时间。大数据带来技术的保障性增长,也让我们有可能开始畅想北京未来的交通如何能更有效率,更少拥堵。

北京,首都“首堵”的尴尬,已成为有车族、无车族、政府、公众共同的焦虑,如何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利用大数据,我认为,在未来,有两个“痛点”是可以发力的,一个“行”,一个是“停”。

对于“行”,北京动不动就是8-9的交通拥堵系数,虽然交通依然没有堵死,但车路矛盾日益加剧。但是,从汽车保有量来看,北京2014年是537万辆,2017年将控制到600万辆内,而纽约汽车保有量为1280万辆,车的数量看来也不见得是症结所在。利用大数据,未来最重要的就是要实现交通资源最大化,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若所有的汽车实现车联网,或者形成定位系统,建立一个集中的APP应用平台,打破现在各种出行应用各自为战的局面,就能通过统一的标准化接口,将道路监控、交通控制、集成指挥、信息服务等自动、集中采集,管理和兼容不同厂家、不同时期的系统平台,特别是在细节上,将城市的微循环,例如城市小路打通,智能使用原本只有老司机、附近居民才熟知的非拥堵线路,将车辆尽量从主路引向不同的支脉,鼓励个人出行时,采用最优算法,或者利用搭车、打车等APP应用,提供交通承载效率。让出行者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使用者、改善者,随时根据最新的交通信息,调整出行路线。

对于“停”,随着私家车保有量增长和用车出行的频度增加,停车难问题也是凸显,据统计,截止 2014 年 10 月底,北京共有经营性停车位 171.3 万个,非经营性停车位 110 万个,总计 281.3 万个,基本上是两辆车一个停车位,在三环以内的老旧城区,停车难题更是令人头疼,加之现在 9 月,学校开学、商场打折、访亲探友、聚会旅行,各种因素叠加将对北京学校、商场周边的停车更是造成巨大压力。利用大数据,现在已经有“停车宝”、“易停车”、“停哪儿”、“ 51 抢车位”等应用,有时候,我们的共同经历是下到停车,在里面绕圈子,不知道哪有车位,未来的停车应用,将把停车、车位查询预定、电子自助付费、快速出入集合为一体,提高出入效率,你出门前先预约好目的地车位,进入停车场,直接将你导航到最具体的停车地点,离开也不用费心拍照记住停车号,又将大大提高出行的效率。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