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 正文

车辆卫星定位行业浅析

2016-06-23 17:06:25 来源:中国智能交通网 国海证券 王立责任编辑:
摘要:据《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2014年度)》报告,2014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超过1,343亿元。同时,北斗应用占比进一步提高,国内卫星导航市场新增销售产品及系统超过80%已采用北斗兼容技术。
(一)行业主管部门及管理体制

        本行业的主管部门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主要职责为拟定产业发展战略、方针政策、总体规划和法律法规,制定电子信息产品的技术规范,并依法对电信与信息服务市场进行监管,实行必要的经营许可制度以及进行服务质量的监督。各地信息产业厅和通信管理局贯彻执行工信部关于电信行业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依法管理电信和信息服务业务市场,规范市场经营行为,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
        此外,为了规范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监控系统的使用和管理,提高道路运输安全监管科技水平,交通部针对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监控系统应用制定了相对应的管理办法。
        中国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协会是行业的自律性组织,主要作用是:研究我国GNSS技术应用的有关的方针政策,向有关决策机关提出建议;开展GNSS技术应用和发展方面的学术和管理交流活动;接受委托承担科技项目论证、科技成果鉴定、新产品评优和技术职称资格评审,举办科技成果、成就展览;组织行业产品的测评、认证和市场推广活动;推动GNSS应用,开展技术服务,提供科技咨询;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协调组织跨行业重大GNSS科学研究、生产工程的计划实施;促进我国卫星导航定位产业的发展,发挥卫星导航定位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

(二)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

        2006年2月9日,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出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2010年10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提出“积极推进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卫星及其应用产业发展”。发展自主知识产权、中国自有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事件。重点指出了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迅速建设以及应用市场的快速发展,需要各级政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发挥产业集聚的巨大合力。
        2012年7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2013年1月,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促进北斗卫星及应用产业的规模化市场应用,支撑国民经济重大领域的应用需求,带动北斗卫星及应用全产业链快速发展,经研究,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决定联合组织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专项。通过专项实施,建立以应用为导向、用户为龙头、研制单位为主体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卫星应用产业发展模式。
        2013年8月,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再次将北斗产业、应用及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等相关内容写入正式文件。明确指出:加快推动北斗导航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动北斗导航与移动通信、地理信息、卫星遥感、移动互联网等融合发展,支持位置信息服务(LBS)市场拓展。完善北斗导航基础设施,推进北斗导航服务模式和产品创新,在重点区域和交通、减灾、电信、能源、金融等重点领域开展示范应用,逐步推进北斗导航和授时的规模化应用。大力发展地理信息产业,拓宽地理信息服务市场。
        2013年10月,《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特别提出,以市场需求为牵引,围绕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着力关键技术研发和市场培育,提升产业发展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创新北斗行业应用服务模式;重点推动卫星导航功能成为车载导航和智能手机终端的标准配置,推动大众应用规模化发展;加强国际合作战略研究,积极参与卫星导航领域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推进海外市场开拓。
        201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充分认识发展地理信息产业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推动重点领域快速发展、优化产业发展、推进科技创新和对外合作等。指出了以位置服务为核心的地理信息不仅改变着普通人的生活,更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信息资源,关系到国家主权、安全和利益。
        2014年1月28,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规定道路运输安装、使用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以及相关安全监督管理活动。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平台应当符合(一)《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平台技术要求》(JT/T 796);(二)《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终端通讯协议及数据格式》(JT/T 808);(三)《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平台数据交换》(JT/T 809)。在道路运输车辆上安装的卫星定位装置应符合(一)《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技术要求》(JT/T 794);(二)《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终端通讯协议及数据格式》(JT/T 808);(三)《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四)《汽车行驶记录仪》(GB/T 19056)。并给出了相关管理要求指引。

(三)所属行业基本情况

1.行业发展现状
        据《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2014年度)》报告,2014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超过1,343亿元,相比2013年增加了29.1%,增长速度也有所提高。同时,北斗应用占比进一步提高,国内卫星导航市场新增销售产品及系统超过80%已采用北斗兼容技术。随着北斗的兴起和发展,产业热度持续升温,新增投资和新增企业进一步降低了市场集中度,行业内共有21家上市公司(含新三板),他们的卫星导航相关产值在全行业的占比约为6%,产业中绝大多数还是小微型企业,且没有一个区域或商业联合体能够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

\

        据统计,2014年我国导航定位终端的总销量突破3.88亿台,其中带导航功能的智能手机销售量达到3.7亿台。汽车导航后装市场终端销量大约910万台,汽车导航前装市场终端销量大约247万台,监控定位终端销量650万台左右,PND、个人导航仪销量大约70万台,各类高精度定位接收机销量超过15万。
        根据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市场中消费用户的分布情况,主要分为大众应用市场、专业应用市场、专业应用市场三大类。
(1)大众应用市场
        主要包含私家车辆应用、移动终端应用、互联网应用、个人位置服务应用、旅游休闲运动应用和游戏娱乐应用等方面,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心和依托市场,市场占比必将最大,当前该市场发展正处于标配化应用启动期。大众应用市场目前主要集中在手机位置服务和个人车辆应用两大细分市场。其中个人车辆应用市场中,2014年全国汽车销量超过2372万辆,汽车保有量超1.4亿辆,汽车保有量超过1.4亿辆,随着北斗系统的逐步完善和终端价格的逐步下降,北斗/GPS双模的汽车导航产品将成为主流;此外,当前私家车车载终端装配率约有10%,随着车载终端装配率的提升,北斗车载终端和服务在个人车载终端市场将极具发展潜力。2014年国内汽车监控终端销售收入超135亿元,车辆后装市场终端销售收入接近210亿元,个人导航仪终端年销售收入约4亿元。大众应用类终端销售与相关位置服务的总产值已超过200亿元。目前大众应用类终端发展趋势是OBD远程诊断和Wifi无线上网集成与一体的应用以及在导航基础上增加通讯模块,Wifi功能,结合位置服务提供商和地图提供商的数据,实现智能和防拥堵导航功能的移动互联网位置服务终端。将大众(个人)车载导航应用更加个性化、互联网化。2014年,带导航功能的智能手机市场有爆发性增长,年销售量达到3.7亿台。
(2)专业应用市场
        主要包括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建设,以及防灾减灾、城市管理、环境治理等诸多应用方面,是当前产业发展的关键及核心市场,该市场正处于规模化应用发展期。在三大应用市场相对占比中仅次于大众应用市场,是今年产业发展的主要增长点。在行业应用市场中,交通领域应用所占份额最大,2014年行业车辆监控终端销售收入约56亿元。随着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和安监总局联合发布的5号令的要求,全国重点车辆连网联控平台和全国货运平台的实施,截止2015年9月已经通过检测的运营商平台572个,加上代理商和非过检平台,服务于行业(领域)应用市场的运营商近2000个,但是由于行业的竞争过于激烈,有核心技术的运营商并不多,运营平台功能也过于单一,不能满足行业用户的实际应用要求。另外,随着移动互联网和分享经济的发展和推动,在货运行业的车货匹配应用、物流金融应用,在客运和公交领域的Wifi接入应用,在客运、出租车行业和租赁车行业的车客匹配和专车服务,在驾培行业的找教练,找陪驾等新型服务也方兴未艾,这些新兴服务都离不开卫星定位的支持。
(3)特殊应用市场
        主要包括军事应用、公安武警应用和安全应急救援等方面,在三大应用市场中相对占比最小,但却是产业发展的高端市场,当前该市场发展正处于持续稳定增长期。2014年,北斗在国内军事应用市场的批量性采购和规模化应用已成常态,频频出现北斗大订单。
        另外,还有一些新兴市场的出现,如精细农业应用市场、驾考车应用市场和特殊人群关爱应用市场。
(4)精细农业应用市场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战略发展,以及城镇化建设的全面启动,农业规模化精准化生产势在必行。我国现有大中型农业机械近700万台,且连续6年保持20%以上增速,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达216亿元,北斗精准农业应用市场前景广阔。未来农用高精度终端市场需求达百万级,且平均单价较高,市场销售额有望突破百亿。但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安装比例仅约为0.01%,与国际水平相差甚远,未来成长潜力巨大。
(5)驾考车应用市场
        2013年驾考车市场发展迅猛,当年终端销售量达到4万余台,且未来市场仍将持续发展。当前,我国拥有驾考培训车30万辆,参考人数达到2400万人,并以每年20%的速度持续增长。公安部2013年123号令对驾考车和考试场提出更高的技术指标,大大提高了高精度技术应用的必要性。目前驾考车基础应用解决方案已较成熟,增值应用系统及产品开发有待进一步发展。预计包括驾考车在内的我国北斗高精度车辆应用市场规模数十亿元,高精度车道级车载应用市场也将逐步显现。
(6)车联网市场
        2014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1.544亿辆,民用轿车保有量为8307万辆,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为7590万辆,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372.29万辆和2349.19万辆,连续六年居世界第一。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车联网市场将具有坚实的基础和极大潜力。但当前我国的前装车载导航设备出货量仅为247万台,新车装配率约为10.51%,这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平均超过50%的装配率相比,仍处于极低水平。随着中国汽车产、销量的不断提升,未来2至5年会迎来汽车服务市场的飞速发展,未来10年将是国内车联网市场的高速发展期。市场的驱动、技术的成熟、标准的推动、政策的引导都将推动车联网的爆发式增长,实现产业的提速,到2020年,通过车联网控制的车辆规模可能达到2亿,由此形成的市场规模超过2000亿元,相关产品带来的利润总额约为200亿元。

2.行业发展趋势
        据《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2014年度)》的数据,2014年,行业产值为1343亿元;从目前产业链产值增长趋势看,在国家相关扶持政策带动及市场逐步拓展发展下,到2020年产业总产值达到4000亿,产业结构也会相应调整,其中处于产业下游的运营服务产值将占比50%,即2000亿的市场规模,并且中游系统集成和终端继承产值占比40%,即1600亿的市场规模。


\

        截至2014年底,中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64亿辆,其中汽车1.54亿辆;机动车驾驶人突破3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超过2.46亿人。全国大中型客车数量达250万辆,货车数量达2000万辆,货车司机数量超过3000万。但是全国范围内卫星定位车载终端产品和服务还处于一个普及阶段,产品使用GPS或北斗定位模式,服务平台依托互联网公用地图提供简单的定位、轨迹回放、违规报警等功能。服务范围也由于国家政策要求多集中于客运行业、危险品行业、重型载货行业、出租车行业、校车行业以及市场刚性需求的贷款车、租赁车行业。由于进入门槛低、市场竞争激烈,使得整个行业的研发投入明显不足,无法满足当前用户的实际应用需求,与国外车载导航定位终端和服务市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在车载定位行业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由于国家政策要求、企业管理需求、保险行业需求和降低用车成本需求等原因,无论是商用车、乘用车、运输企业或私家车主,都愿意为提高车辆使用率、降低安全事故、降低车辆使用成本而支付服务费用,因此市场空间无比巨大。

3.行业上下游的关系
(1)行业上游
        公司所处的上游主要有车载终端的制造商及相关配件的生产商、电信运营商、ISP运营商、IDC提供商、电子地图提供商等。上游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对本行业的产品和服务质量和利润水平有比较大的影响,目前,公司所处于的上游行业都是发展较成熟的行业,产品质量可靠,服务水平较高,价格较稳定。
        目前,电信运营商和ISP运营商主要为大型的国有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提供的服务和价格都较为稳定和统一,但可选择空间有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IDC提供商和电子地图提供商迅速发展,市场规模扩大吸引了行业巨头的资金投入,如阿里巴巴、华为等许多企业,巨大的资本流入以及技术整合有利于打开车联网的新局面。因市场竞争仍较激烈,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小。
(2)行业下游
        公司所处的行业下游客户主要为全国各个地区的关于位置服务的运营商企业,以及广东省的运营运输企业。为规范产业发展,引导行业有序提升,国家交通部相继出台了多项部级标准。“部标”是为了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推动物流技术创新,增强跨地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市场监管和服务能力而设立的国家级标准。要达到部标必须通过三大标准的符合性检测及符合性企业资质审查,并接入到全国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其技术要求与世界接轨,可以实现跨地区、跨国界的物流信息无缝对接,引领物流行业的信息化的方向,并开启行业标准化的新篇章。
        行业下游的客户群体得到扩展,并对行业的服务和产品提出更多定制化要求,全国数千家运营商都需要一个能具高安全性、高稳定性、高可靠性的运营系统,并同时有着丰富运营经验的行业内企业辅助他们达到“部标”要求,并能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
        全国共有机动车驾驶培训机构1.3万多所,教练员75万人,教练车62万辆,全国机动车驾驶培训机构年培训量达到3千多万人次。近十年学驾需求旺盛,每年增长15%以上,而迅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2015年,驾培行业按照“简政放权、市场驱动,严格培训、提高质量,创新服务、方便学员,强化监管、优胜劣汰”的原则,推动驾培行业转型升级。如何通过位置服务与提高信息化管理相结合,利用互联网+的概念打造新型驾培企业,是未来驾驶培训机构需要考虑的问题。这给行业创造了商机,针对驾培机构开发出不同的行业应用平台。
4.行业的周期性、季节性、区域性特点
(1)行业的周期性
        企业主要提供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导航定位终端等软、硬件产品,不在宏观经济波动下受巨大影响,服务具有持续性,不存在明显的周期性。
(2)行业的季节性
        行业内企业主要服务对象为运输企业,运营服务商以及驾驶培训机构,由于主管部门对客户行业都有特定的运营要求,而行业内企业提供的信息服务平台和技术都对车辆的管理效率、降低企业成本方面的作用极大,整体上不存在明显的季节性。
(3)行业的区域性
        行业内企业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海区域。因为行业属于高新技术行业,对人才、政策制度、经济环境等有较高要求,在经济发达地区更有利于行业发展。
5.行业进入壁垒
(1)核心技术壁垒
本行业是高科技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核心技术的积累和技术创新是推动软件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信息化服务的技术核心是资源的整合共享应用,企业是否具备整合资源、共享资源、应用资源的核心技术,是否具有在已积累的核心技术上实现创新的能力,是其在信息化服务领域能否持久发展的重要因素。
2)人才壁垒
        本行业具备典型的智力密集型特点。由于企业需要根据客户的特定化需求提供信息化服务,行业内企业不仅需要掌握软件研发核心技术的专家型研发团队,还需要客户所处行业知识背景的人才,尤其是需要具备上述两个方面优势的复合型人才。行业内高素质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市场人才相对有限的现状,构成进入本行业的人才壁垒。
(3行业经验壁垒
        企业在提供信息化服务的过程中,不只是向客户提供软件产品和实施系统集成,还需要帮助客户分析业务需求,分析现有信息系统中存在的不足,帮助客户根据业务发展目标规划信息化项目,提供需求分析、项目规划、项目建议、项目可行性研究、总体设计、解决方案编制、实施方案编制等咨询、规划、设计服务。同时,客户对系统自身的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要求很高。
(4)客户忠诚度壁垒
        信息化服务提供商需要对客户的业务流程和应用需求有较深入的了解,能将定制开发的应用软件与客户的其他系统紧密集成。信息化项目不仅需要实施企业提供软件和系统集成,还需要企业为项目提供长期维护服务。经过长期的合作,客户对企业提供的系统和服务逐渐形成依赖,对信息化服务提供商保持一定的忠诚度。信息化服务提供商通过长期的技术应用和服务逐步培养出稳定成熟的客户群,而新的行业进入者很难在短期内建立稳定的客户群。

6.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①国家发展政策支持
        信息技术服务,属于高新技术产品。近期,我国先后出台《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专项》、《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等多项政策文件鼓励和指导信息化服务行业的发展。2014年全国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达3.87万家,共完成软件业务收入3.72万亿元,同比增长20.2%;软件业务收入占电子信息产业比重26.6%。
②客户需求增长
        随着行业政策的推进,尤其是行业思维和行业观念的转变,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提高,行业预期有管理需求的行业高端用户、特别是有发展潜力的中小运输和服务运营商市场从2015年开始以每年倍增的速度发展。由于客户的需求和管理水平的不同,对系统和终端的需求也将不同,因此没有持续研发能力的运营商和服务将被淘汰,规模化的运营商将越来越有市场。
③移动技术发展和完善
        移动通信技术在近年来发展迅猛,为“互联网+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目前3G通信技术已较为普及,4G通信技术也已开始市场化运营,5G通信技术的研究也在全球进行中。这进步将有利于运营内容的丰富、同时降低运营商和终端用户的成本,在传输中呈现出低时延、高可靠、低功耗的特点,更好地支持物联网应用。
(2)不利因素
①融资渠道有限
        行业作为互联网高新技术企业,具有轻资产的特性,融资渠道受限,同时又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来满足开发新产品及软件的需求,这一特性使行业内企业发展受限。
②行业集中度较低
        目前互联网服务行业的集中度较低,市场参与者较多,行业内企业水平参差不齐,因市场参与者较多,市场竞争较为无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业发展。
③政府壁垒
        行业所提供的位置信息服务存在区域性限制,企业必须取得当地政府相关的许可证明才能开展业务。在部分地区存在着一定的地方保护政策,使得技术实力和价格水平占有优势的企业无法与受当地保护政策保护的企业充分竞争。地方保护政策的存在不利于行业内技术进步和产业整合。同时,这导致运输领域的数据采集不完整,行业内企业的业务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

(四)行业基本风险特征
1.产业政策变化风险
        公司所处的行业为本行业,属于现阶段国家鼓励发展产业,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导航与位置服务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等,积极鼓励“互联网+物流”行业的发展,为行业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如果政策发生改变,将对行业造成较大影响。
2.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随着行业内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新的企业不断加入,对客户资源的竞争更加激烈,行业内公司的竞争压力将不断提高。市场竞争规模越大,激烈程度越高,市场风险就越大。
3.技术升级风险
        行业属于高新技术,信息服务业,涉及北斗定位系统、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多种技术。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对相关软件技术、硬件产品和服务要求将越来越高。为了保证行业的持续发展,行业内企业需升级和更新自己的产品与服务,以适应新的技术,满足客户更高需求。如果行业无法把握技术的发展趋势,在开发方向上决策失误,将对行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1]来源: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 2014年度
[2]来源: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 2013年度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