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 正文

关志超:粤港澳湾区智能车路协同关键技术研究

2018-07-17 15:15:13 责任编辑:
摘要:6月23日,由中国公共安全杂志社、深圳市智能交通行业协会主办,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深圳市公安交警局和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协会的大力支持
6月23日,由中国公共安全杂志社、深圳市智能交通行业协会主办,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深圳市公安交警局和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协会的大力支持的“2018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城市智能交通论坛”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论坛主题:共建共享城市智慧交通。

深圳市综合交通运行指挥中心总工程师关志超发表了《粤港澳湾区智能车路协同关键技术研究》主题演讲。

以下为关志超演讲内容。

关志超.jpg

(深圳市综合交通运行指挥中心总工程师关志超)

非常感谢大会的安排,今天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共同交流汇报相关的一些研究成果和研究内容,接下来我们开展下面的交流内容。

首先最近在国内外非常火热讨论的是粤港澳湾区,粤港澳湾区站在交通运输和交通环境这样的一个职能角度上,车路协同和在这个湾区整体互联互通的体系发展战略是怎样的。今天从以下四个方面和大家一起交流:

第一部分开启粤港澳湾区时代;

第二部分是讨论引入新一代信息技术;

第三部分是城市交通与区域交通信息平台的支撑,面对粤港澳湾区,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如何实现交通大数据自身环境模式的转变;

最后是粤港澳湾区智能车路协同与相关人工智能的技术发展。

开启粤港澳湾区时代

当前这个时代的标志是党的十九大确定了交通强国建设,这个强国建设特别强调和肯定了交通运输业引领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地位。因此怎样把这个地位更有效的贯彻、实施、发展。粤港澳湾区是由“9+2”构建的11个中心城市联合推进和发展的,包括签署了相关的战略合作发展协议,共同推进相关的整个建设。粤港澳湾区的铁路轨道交通和国铁交通,以及整个粤港澳湾区“9+2”的出行距离、出行圈,包括机场、公路网、港口等等,形成了一个湾区的承载能力和发展政治社会经济地位效果的整个出行环境。

关1.jpg

在粤港澳湾区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以高速路网城市道路支撑的整个轨道交通综合交通体系的形成已经初具规模。因此在粤港澳湾区的建设模式上,基本上达到了打造国际四大湾区的第一规模的地位和作用。

粤港澳湾区是建立在轨道上的快速运行发展的湾区模式,无论从整体的湾区战略规模、国家铁路、城际铁路之间快速的轨道交通的发展模式上,都可以看出轨道支撑了湾区人和客流的发展,都是我们首选的战略模式。在这个体系下,粤港澳湾区实现了“十三五”的铁路战略,城际铁路以及高速公路整个的内核、港口运输、机场布局、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立。

日前,深圳市政府率先发布了深圳市基于新一轮的城市道路网络的优化规划,通过这个规划可以看到当前整个粤港澳湾区中心的支撑城市,深圳市的城市道路交通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和模式。在这个新的道路网络上,我们重点构建“十横十三纵”,支撑和实现粤港澳湾区中心的有效衔接的地位。所以,接下来深圳市在整个中心城市支撑粤港澳湾区建设和发展上将会有重大的变化。

引入新一代信息技术

引入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后,整个区域交通、城市交通核心转变是什么?就是我们的模式提示、运行监测、仿真环境有效的得到提升和完善。无论从道路交通、整个交通流量、交通需求模型的建立,整个交通客运模型体系的构建、货运模型体系的构建以及整个交通的早晚高峰出行影响的构建上,都实现了实效性优化和在线动态的建立整个区域和谐环境。

在城市交通核心体系下,我们也对大数据环境进行了有效的更新和完善。其实无论从交通节点、交叉口为支撑,升级体系构建了规划设计模式、当前仿真影响评价模式和运行评估在线模式,这种模式的提升还是为实现整个中心城市和湾区有效的接驳以及实现一体化的数据在线服务进行了实效性、实时性和可动态的在线管理体系。

关2.jpg

从公共交通、从全市公交场站的分布、公交客运出行的分布点、公交线网、公交支线、公交服务枢纽等等,都建立了完整的设施环境。

在中观层面上,以罗湖区为例,我们建立了区域性的中观优化模型,不断深化区域的出行环境、饱和度、相关的占有率。包括出行的在线评价和道路施工管控的优化、以及到关键节点、关键路段的相关施工管理和封路模式等等,都建立了不同软件环境下的模型仿真优化环境。

同时建立了中心区域的交通在线建模模式,实现了区域交通的协同管控在线监测,包括对整个运行监测体系,都建立了设施监测和宏观、中观、微观的数据动态监测模式。通过这些交通设施的监测,实现了整个城市的交通设施24小时不间断的在线监管环境,极大的优化了整个城市交通设施的监测服务和保障能力。

通过云计算环境构建了整个城市的交通拥堵、交通污染、交通出行一体化的大数据评估环境,其实通过这些大数据的建立,以轨道交通为例,构建了交通实时动态的数据分布模式、客流分布模式、出行热点模式,建立轨道交通调度指挥和相关运力的配比交通组织优化的措施和手段。在这样一个体系下,交通大数据的支撑和服务,为我们提供了出行的方便性、高效性和便捷性。在交通大数据环境体系下,支撑整个城市交通轨道线网实时动态的在线模式,来有效衔接整个粤港澳湾区的区域交通一体化的监测服务体系。

智慧交通 优化出行

谈到智慧交通的出行模式,其实是建立在以区域交通的体系下,构建交通的服务支撑、平台环境。去年6月5日交通部部长小鹏部长视察深圳之后,在去年年底国家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全国交通委局要统一构建交通指挥中心的新的战略部署,国家层、省厅层、城市层、县级层这样四个层次的交通指挥中心新一轮的发展,有效推进整个交通运输保障、实时动态交通组织、交通服务、交通管理的措施的实现。

深圳市综合交通运行指挥中心自从建设到今天已经有效的支撑了整个城市交通运行和服务,构建了交通大数据云计算的支撑环境,引入了深圳超算的公有云、私有云的服务保障体系,建立了一个综合交通服务和城市交通服务一体化的数据分析、研判、决策的平台体系,有效保障了整个城市宏观、中观、微观一体化的运行体系建设。

通过这样的综合交通运行建设以后,可以看到整个城市的交通运行态势由过去的历史静态到今天的实时动态在线。我们现在推进了一个新的理论和思想方法,就是构建实时在线、当前城市点线面区域协同的一体化可视环境的推演,这是当前城市建设的一个综合规划工作。

以深南大道为例,我们把深南大道的方向交叉口全部实现实时在线的仿真模式,可视化让我们看到深南大道各个交叉口的在线拥堵状况和优化措施。通过数据对于线路的优化,调效各个交叉口的交通流、交通配时、交通管控的措施手段之后,将会看到整个的可视化的走廊、通道的交通流会逐渐的由红变黄变绿,最后实现整个道路交通关键路段的管控模式的优化。

关4.jpg

在区域交通上,我们重点在深南大道和新洲路城市中心区建立了试点示范模式,包括今年公安部在深圳举行了交通管控科技交通的现场推介会上,充分肯定了深圳交通管理控制的先进技术手段和措施。

智能车路协同与人工智能

最后谈到粤港澳大湾区的智能车路协同,其实智能车路协同是我们要打造的无非是基于“四位一体”的体系和发展模式,基于智能车载终端、智能路侧设施、5G通信网络、智能车路平台的构建。这里的构建环境其实日本在2016年就提出“智慧生活5.0”的战略和措施,传统的交通模式是以城市的信息平台为支撑构建相关的系统。从1984年开始,美国、日本、欧洲乃至整个全世界都在建立这样的一个体系。

关5.jpg

在新一代的智能交通体系下,我们是以要素为基准,构建整个场景式的体验和发展环境,从人、车、路、环境四要素构建人智慧交通出行、车智能网联汽车、思路智能网联设施、环境智能车路协同一体化,从驾驶员、行人的行为管理和诱导开始,建立相关的智能车载系统、智能路侧设施,最后实现区域交通和城市交通的管控的优化。通过这样的一个结构,可以看出,我们弱化了城市综合交通指挥中心、信息中心的地位,提升了相关的交通大数据、云计算的服务支撑的作用和手段。

通过这样的手段,2017年我们在交通运输部率先拿下了全国目前智能车路协同最高级别的行业研发中心,联合了6家单位,以企业牵头,率先构建了智能车路协同关键技术及装备行业研发中心。通过三年打造粤港澳湾区智能车路协同试点示范任务,今年开始省交通厅厅长牵头,陆续在9+2城市开展全范围大规模的调研。这个中心的推进,更加有力的将粤港澳湾区新一轮的区域交通智能车路协同建设有效的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在协同中心的推进和发展模式下,我们会沿着相关的技术和产品应用模式,一体化的推进相关的体系建设。

谈到新一代智能交通体系的核心要素,其实无论是网联化、还是协同化、还是智慧化,主要看相关的前沿技术、共享技术和基础支撑体系的建立。

通过建立三个层次:

● ICV层次的车路协同环境下人车耦合特征与群体的智能控制技术;

● ITS智能交通的体系环境;

● SC的模式。

今年,由公安部、交通部和工信部三部委联合推进的智能车路协同车载测试的14个指标来看,我们认为有10大指标和智能网联设施是紧密关联的,这些指标内容也是接下来深入推动粤港澳湾区智能车路协同的关键要素和指标功能。这个环境的构成,其实有效的把交通指挥和交通管理“五大系统一平台”,一体化的整合到整个智能车路协同,提升它的应用示范的环境。

关6.jpg

国外建立了相关的车辆测试场站和中心,广东省粤港澳湾区计划在省交通厅的统一协调下,在广州周边建一个新的测试基地——南沙测试基地。智能车路系统和当前的车辆管理和服务是什么关系,在这个关系下怎么构建相关的服务内容和体系呢?除了支撑保障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环境和交通信息服务环境,在交通规划管理一体化的推进模式下,在交通管理控制下,我们应该构建什么?这五个内容是公安部交通研究一所张书记新提出的,在交通警察、执法控制、交通管控、智能网联汽车、智能车路协同的一些构建模式。尤其是在5G环境下,车路协同的应用构架在前端、在路口、在中心、在通信等等体系的建立。

公安部交通警察局无锡所会把这些相关的应用建立一个新的体系模式进行推广,在这个体系下华为最新的5G已经问世,基于5G通信环境下,我们构建了路侧设施管控的交互体系应该是什么?这样关联信号机、电子警察、交通管理控制的相关系统一体化组成智能车路协同的网络监控环境。在传统的道路监控指挥中心上,我们要全线开放信号机、电子警察和管理相关系统和相关内容的实时在线的数据,一体实现中心计算和边缘计算同步推进的大数据云计算的支撑模式。

粤港澳湾区今年向市政府申请了重点攻关粤港澳湾区智能车路协同云机器人的技术攻关项目,有效的推进了在智能车路系统与信息交互模式上,实现了相关的信息服务、信息共享、信息在线的推送,构建粤港澳湾区智能车路协同的一体化的可推演的环境。基于粤港澳湾区的智能车路协同,在智能终端、区域交通设施、智能移动终端以及湾区的总体信息大数据的资源环境,我们构建了9大关键技术领域的研究,推进了湾区的智能车路协同关键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在此体系下,我们将更加深入的构建深圳市中心支撑城市和粤港澳湾区整个区域交通的一体化构建战略并推进技术的实现。通过相关的试点示范任务,完成相关的试点工程,示范高速路网和试点的技术要求。谢谢大家!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