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 正文

物联网浪潮来袭,智能交通升级

2018-08-15 15:16:26 责任编辑:
摘要:车辆靠自己的智能在道路上自由行驶,公路靠自身的智能将交通流量调整至最佳状态,借助于智能监控系统,交通管理人员还能对道路、车辆的行踪

车辆靠自己的智能在道路上自由行驶,公路靠自身的智能将交通流量调整至最佳状态,借助于智能监控系统,交通管理人员还能对道路、车辆的行踪了解得一清二楚……几年前,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联合实验室的创办者Schlesinger向人们描述了这样一幅现代智能交通的蓝图。随着4G、物联网传感技术的发展,蓝图正逐渐向现实靠拢。

战略制胜,引发物联浪潮
 
 
 

每一种新事物的产生,是顺应社会发展的结果。每一种新事物的发展壮大,尤其是一种新科技的推广应用,更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物1.jpg

(图片源于网络)

2012年,工信部正式公布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简称《规划》),明确了物联网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发展目标,提出到2015年,初步形成创新驱动、应用牵引、协同发展、安全可控的物联网发展格局。

同时,也界定了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发展目标:交通状态感知与交换、交通诱导与智能化管控、车辆定位与调度、车辆远程监测与服务、车路协同控制,建设开放的综合智能交通平台。

近几年来,中国物联网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技术创新成果接连涌现,各领域应用持续深化,产业规模保持快速增长,并形成北京—天津、上海—无锡、深圳—广州、重庆—成都为核心的四大产业集聚区。

当前,物联网已由概念炒作、碎片化应用、闭环式发展进入跨界融合、集成创新和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与中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建设深度交汇,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和智慧城市建设、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由此可见,从物联网概念的出现到最终形成应用,我国政府的反应能力和各部门的执行都非常迅速,因为——全球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迎来了一个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新浪潮!

应运而生,物联助推交通升级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出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快速安全的出行方式,还要追求舒适的出行感受。现代交通对信息日渐依赖,使得物联网与智能交通的融合基础和时机已趋成熟。物联网的引入能够更为直接快速地从海量数据中感知可读的精准信息,使决策更加及时科学,不再单纯地依赖系统信息。

物2.jpg

(图片源于网络)

运输服务组织更加富有效率,服务更加人性化和多样化,从而实现交通运输行业革新性的发展。不仅如此,对于交通管理者,物联网的引入,还可以掌握交通现状,明确交通问题的性质,由此提出针对性的问题解决方案,在全面而系统的交通调查基础上,分析交通变化规律,为制定交通流理论模型和交通预算模型提供基础资料。

通俗地说,基于物联网的交通就是传统智能交通的升级版,与传统的智能交通相比,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更大,对信息的采集精度、覆盖面更深更广。

与此同时,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将要实现的是更为全面的互连互通和更深入的智能化。它所产生的社会效益以及社会影响力也将更为深远。如果说传统交通的参与者是注册用户,那么智能交通带来的就是白金级的用户体验,而基于物联网交通所呈现的将是钻石级的享受。不过,基于物联网的应用而言,我们其实并不陌生,卫星定位系统、IC卡、电子证件、ETC、BRT以及行业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建设等方面都一定的研究与实践,个别已经形成了物联网概念下的智能交通。

不过,相较于日常生活,我们更关心的则是自己将在哪些方面受益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现阶段物联网在智能交通上应用的基本技术是RFID和传感器网络技术。

RFID技术

目前,RFID技术主要在智能公交定位管理和信号优先、智能停车管理、车辆类型及流量信息采集、路桥电子不停车收费、高速公路多义性路径识别及车辆速度计算分析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成效。而物联网的应用不仅仅体现在识别上,也要发挥其网络的优势。基于RFID等标签技术的车联网概念也开始被通用、大众等汽车产商提出。“车联网”的概念更能体现RFID等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它是车辆上的电子标签通过RFID等识别技术,实现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所有车辆的属性信息和静、动态信息进行提取和有效利用,并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对所有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提供综合服务。

传感器网络技术

传感器网络技术应用主要出现在交通系统的监控中。近年来,美国、日本和欧洲的发达国家正加紧研究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交通监控系统。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智能交通的诸多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如交通数据采集、交通信息发布、电子收费、智能交通信号控制、停车管理、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智能公交与轨道交通、交通诱导系统和综合信息平台技术等。

此外,除了RFID技术与传感器网络技术,4G技术的发展也给智能交通的信息传输带来解决方案。4G技术的发展和4G网络的商用,为智能交通的数字、语音和视频图像等信息的实时传输、监控、调度发挥了重要作用。

智能交通物联网系统应用

● 信息检测感知系统。通过磁、RFID、GPS等传感器手段检测道路车辆实时流量;通过雷达等传感器手段监测车辆实时车速;通过视频传感器画面实时监测交通事故事件。通过以RFID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在获取物体接入的智能的状态信息,对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进行建立。

物3.jpg

(图片源于网络)

● 信息网络系统。传感器采集的信息可以通过互联网、4G或其他方式将数据发送至数据处理中心,组成大规模网络。有了虚拟世界以后可以通过实时数据的采集,经过大量的网络智能化的计算形成物和物相连,形成整个系统协同的运作。

● 信息处理与决策系统。包括网络数据收集中心;数据智能处理分析中心;智能交通路线诱导系统;照能控制系统;交通环境控制系统等。物联网是把物品智能连接起来,采用云计算等智能计算的技术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提升对物质世界的感知能力,实现决策和控制,为社会提供先进的基础设施物联智能网络,更好地服务于交通管理。

通过物联网的RFID技术、传感器网络、移运通信等支撑技术,可以建设城市地面交通智能管理平台,包括中心城区流量实时监测与动态诱导系统、机动车定点测速系统、闯禁车辆智能抓拍系统和交通信号灯智能控制系统等子系统。同时也可建设停车场智能诱导和管理系统,实现信息查询、车位预约和自动收费等功能。

在北京、上海、无锡、成都等城市的最新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中,都把智能交通作为重点示范工程来建设。

快速推进,多城市率先应用
 
 
 

俗话说:“凡事只有快人一拍,方能胜人一筹”。

物联交通所涉及的技术领域广,学科的交叉性强,其所带来的技术应用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从技术的出现到兴起,再到运用,这其中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而交通行业这方沃土,无疑是这些新兴技术宝贵的实验田。目前,国内众多城市已率先应用。

北京:多方合作,全面铺开

北京素有“首堵”之称,但近年来随着智能交通的升级及道路规划的日益完善,北京交通已经得到很大改观。十年来,北京交管部门构建了以“一个中心、三个平台、八大系统”为核心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体系框架,高度集成了视频监控、单兵定位、接处警、GPS警车定位、信号控制、集群通信等近百个应用子系统,达到了733T的实时海量异构数据的高度融合,强化了智能交通管理的实战能力。

物4.jpg

(图片源于网络)

在北京的环路上,安装着157个高清摄像头,它们可以自动记数,统计交通流量;当道路上发生事故、拥堵、路面积水、道路遗洒等9种意外事件时,系统便会自动对意外事件全程录像、自动报警。目前北京大部分时间主干道都在饱和交通量以上运转,交通非常脆弱,一个点发生意外事件都可能造成局部拥堵,这就要求交管部门对意外交通事件快速发现、快速出警、快速处置。

当前,随着4G、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进步,智能交通正在向“新一代智能交通”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为一种融合短程无线通讯技术、微电子传感器、嵌入式系统的新技术,逐渐被用于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等需要数据采集与检测的相关领域,从而给城市智能交通带来一次全新的升级。

兰州:全面深入打造物联网感知交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根据《兰州市面向物联网时代“十二五”智能交通规划》,兰州市将在今后五年更全面提高城市综合交通管理服务水平,为提升交通系统的效率奠定基础。《规划》总体包含“一中心、三平台、九系统”。

“一中心”即全市智能交通指挥中心;“三平台”即信息采集感知平台、智能处理决策平台、综合应用及发布平台,利用车辆电子标准化信源和RFID车联网技术,借助平台实现交通信息的源头采集、分析处理和应用发布,实现人-车-路的协同;“九系统”即交通控制系统、公共交通管理系统、货运交通管理系统、静态交通管理系统、实时交通信息发布系统、交通信息管理服务系统、交通电子收费系统、应急决策支持系统、涉车涉驾管理系统。

目前,兰州市智能交通总体设计及配套政策已全部完成,车联网感知交通管理服务系统已完成调试,车辆信息卡发卡测试中心已完成建设,先导示范性工程即将投入使用,利用相关亚行贷款筹资建设的交通控制系统、BRT线路智能交通控制工程、交通诱导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以及采用BT模式建设的非现场执法系统等配套工程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无锡:感知交通,智能交通典范

2016年,2000枚“电子身份证”装在了锡城的出租车、客运车上,代表着无锡成为全国首个启用汽车电子标识,进行智能交通管理的示范应用城市。

也许对不少市民来说,还无法区分ETC与汽车电子标识的区别,“很多人都没意识到这个汽车电子身份证的重要之处,其实它是未来车联网V2X的核心基础。”孙正良解释说,目前汽车电子标识的应用主要在交通流量采集、车辆假套牌查处等领域。但实际上,汽车电子标识如同车联网上的一个“原点”,没有这个可信的电子身份,就无法解决网络安全接入、防止黑客入侵等问题,车联网和智慧交通就无从谈起,而试点城市无锡,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

让无锡更向前走一步的,是签约建设的国家级智能交通综合测试基地。与其他测试基地不同的是,由工信部、公安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的无锡基地除了提供测试场所外,更重要的是推动解决我国智慧交通、车联网等发展面临的交通法律问题。

“该基地的建设对推动无锡智慧交通的意义重大。”无锡市物联网产业推进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认为,作为物联网的重要应用之一,智慧交通的发展前景很大,而国家级测试基地的建成不仅能助力无锡物联网产业发展,更能吸引国内外的车联网研发机构落户无锡。“更希望能带动无锡的整车生产能力。”

物5.jpg

(图片源于网络)

据GPLP行业报告分析,以无人驾驶、物联网、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智能交通产业链,会在未来几年内迅速铺开,吸引车企、互联网企业、智能设备企业等各类资源聚集于此,在2017年的投资圈,智能交通也是一个强风口。

在这个风口上,无锡占据了先机,下一步如何保持优势地位?“与上海、北京相比,无锡的产业基础还是比较薄弱。”采访中,一位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2015年11月,无锡(国家)智能交通产业园成立,优惠政策、资源和配套服务吸引了国内二十多家智能交通企业入驻,包括无锡企业中交北斗等。北京易华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第一批入驻的企业,把智能交通事业部设在了无锡智能交通产业园,负责人刘飞表示,标准的制定对于行业发展至关重要,这也是易华录把办事处设在交研所所在地的原因。

有感于智能交通行业“碎片化”的市场现状,易华录加入了交研所牵头成立的中国智慧交通管理产业联盟,与联盟成员合力推动标准化的制定。

产业联盟的“链式效应”与园区的“给力政策”形成合力,坐拥无锡(滨湖)国家传感信息中心和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的两股资源,无锡智能交通的前景可期。

借势发力,车联网落地生根
 
 
 

按照我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简称《规划》)规定内容,智能交通将成为国内未来交通运输业优先发展的主题,而车联网则是智能交通框架下的典型应用。

在政策的扶持下,物联网在交通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整个产业链也在利好政策的推动下显得生机勃勃。车联网的发展串起了一条长长的产业链,涵盖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家、芯片厂商、软件提供商、方案提供商、网络供应商等多个领域。

业内人士认为,车联网的出现,不但能进一步推进汽车制造、汽车服务等汽车行业进一步信息化,同时也为移动通信等领域带来了产业升级的机遇。一方面车联网将促使汽车行业从单纯硬件销售转为与服务、内容捆绑的新模式;另一方面,车联网让电信运营商和内容服务商迅速定位高端客户群体,便于提供产品和服务。此外,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必须具备远程监控能力”的要求,也让车联网横跨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结束语
 
 
 

目前,我国的智能交通正处于快速发展与规模化应用的关键时期,物联网时代的到来,无疑为其发展提供了新的大环境。虽然利好因素已经具备,但瓶颈问题依然不少。

交通拥堵不堪、安全事故频频发作、高能耗触目惊心……这些都时时挑战着公众敏感而脆弱的神经。在大规模建设的背后,既要解决专业技术问题,又要实现增值服务的双重挤压。智能交通在物联网的推动下经历着发展之痛、涅槃之痛。

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渡路犹长。然而,事实终会证明,物联网必将成为我国智能交通事业发展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引领交通走向“物畅其流、人畅其行”之道!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