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城市交通 > 智能停车 > 正文

“无感支付”的背后,智慧停车的“面子和里子”

2018-05-07 14:43:19 责任编辑:
摘要:近日,支付宝无现金生活又添新场景,在与国内众多智慧停车平台打通业务后,支付宝停车场无感支付业务正式上线,自此,支付宝宣布正式进入智...
近日,支付宝“无现金”生活又添新场景,在与国内众多“智慧停车”平台打通业务后,支付宝停车场“无感支付”业务正式上线,自此,支付宝宣布正式进入“智慧停车”领域,而“停车”作为其公共服务解决方案之一,也成为了支付宝的“无现金”生活的又一块拼图。

“无感支付”的出现无疑提升了“老司机”们进出停车场的消费体验,但经常开车的人都知道,“无感支付”实际上早已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之所以现在才成为焦点,原因在于几年前“智慧停车”行业还没有像现在这样红火,“无感支付”赖以生存的“车牌识别”技术也从未像现在这样普及。

36.pn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于用车人群而言,“无感支付”或许只是在停车场出口“缴费”那一瞬间付款体验的升级,但在“无感支付”的背后,确是多方面技术协同工作的结果。如果说“无感支付”是“智慧停车”的“面子”,那么“智能改造”就是“智慧停车”的里子。

 

1“无感支付”很轻,“智能改造”很重

时针拨回到2015年,支付宝曾联合“智慧停车”平台ETCP在北京举行1分钱停车活动,即通过ETCP在京的500家停车场,通过支付宝支付停车费,1分钱可以抵10元钱。

这是支付宝第一次与“智慧停车”的接触,只是当时,“智慧停车”领域刚刚兴起,对于传统停车场的改造也正在起步阶段,而两年后,支持支付宝“无感支付”的停车场已接近10000个,ETCP也已成为覆盖全国186个大中型城市,拥有近6000家停车场的行业“头把交椅”。

“无感支付”的普及,事实上是“智慧停车”行业发展的结果,随着互联网 的兴起与资本涌入,近年来“智慧停车”市场蓬勃发展,“停车难”的问题也似乎看到了解决的曙光,2016年8月,ETCP宣布获得万达飞凡15.5亿元的B轮投资,再加上一年前宣布的A轮融资5200万美金,5年时间,ETCP融资总额已达到20亿元,此外,万达商业项目所辖的停车场也将于ETCP对接,这种资金加车位的双重注入无疑加快了传统停车位改造的步伐。

35.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相较于“无感支付”只需打通支付平台与“智能停车”平台数据即可实现不同,传统停车场的“智能化”改造则要系统艰涩的多,从停车场基础设施的改造,识别系统和定位系统的植入,再到车位信息与平台信息的同步,将一个你不知道停车位转化成一条平台上的推荐信息,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和时间并不仅仅是“数据对接”这么简单,所以,“无感支付”事实上只是“智慧停车”的一个环节,并不是“智慧停车”的全部

 

2实现“智慧停车”,“面子”和“里子”都要硬

据统计,目前国内停车场的平均车位利用率仅30%,保守估计,我国停车位缺口超5000万个。一面是巨大的缺口,一面是极低的利用率,而“智慧停车”的出现,则恰到好处的解决了这一矛盾,将空置车位接入“智慧停车”平台,随时显示空置车位坐标,实现停车位与司机之间的信息同步,盘活城市交通资源,提高空置车位利用率,在城市规划不可逆的情况的下,“智慧停车”平台对于传统停车场的改造,建立了城市流动性停车资源的基础,催生了新的市场。

而“无感支付”带来的则是用户粘性,毫无疑问,支付宝们所搭建的“无现金”支付场景,已经成功根植到了消费者的意识中,成为了一种使用习惯,通过“无感支付”带来的消费体验,能够让“智慧停车”更快的融入到消费者的消费生活中,提高有车一族对这种模式的接受程度,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加快了“智慧停车”的发展速度。

34.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行业专家指出,停车位的“绝对不足”与“相对过剩”的现象却是普遍存在的。大量的地下停车场长期空置,大量停车泊位没有得到合理利用。信息渠道的不完善导致车主无法及时、清楚地获知目的地的停车位状况是导致这一问题的“元凶”。

“智慧停车”平台与支付平台的打通,事实上构造的是一幅城市交通的动态图,这将更有效的解决有限资源与无限需求之间的矛盾,破除城市居民“停车难”的桎梏。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阅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