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通管理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会议展览 > 会议 > 正文

陈新朋:立体化人车安全防控系统在智慧城市的应用

2017-07-12 13:52:07 来源:中国智能交通责任编辑:
摘要:深圳市来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陈新朋先生,分享立体化人车安全防控系统在智慧城市的应用。以下为陈新朋先生演讲实录内容尊敬的各...

深圳市来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陈新朋先生,分享“立体化人车安全防控系统在智慧城市的应用”。

 

以下为陈新朋先生演讲实录内容

 
 

\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是“立体化人车安全防控系统在智慧城市的应用”,今天一天都是讲的关于停车方面的问题,我们公司15年来一直耕耘于停车,但为什么要做一个转变呢?其实停车的问题最终都是人的问题,我们现在把人融入在车里,跟车一起来做人车安全防范控制方面的东西。

\

目前的现状是什么样呢?现在城市的安全已经上升到国家的高度,涉及城市安全问题会威胁到很多方面。

 

在政府机关面临一些安全的问题,访客身份不明,身份证件仿冒,信息不真实,群体性事件,人与车辆管理比较困难,这是政府面临的现状。写字楼、学校同样也面临这样一些问题,在我们的小区里面也面临着众多的问题。还有建筑工地也面临这些问题,相信在座各位都会碰到相关的情况。面临这些问题怎么办呢?我们提出了立体化人车安全防控系统的概念。

 

何为立体化?它由时间、空间、行为三个要素构成。通过对人员和车辆行为上进行管控,对人行区域和车行区域在空间上进行管控,围绕人、车、物、事、组织治安防范要素,构建人防、物防、技防全方位,例题化人车安全防控体系,从事后追溯改为事前防范。

\

我们把人脸的生物识别技术、虹膜技术、指纹识别技术和视频车牌识别技术融入到人和车的管理中,最终达到实人制。

 

我们的设计理念,针对社会现状研发出集人脸识别、车牌识别、证件扫描、指纹识别、虹膜识别、人证比对等技术为一体的方案,此方案解决了现存的问题及传统访客带来的不便和安全漏洞,成功地从实名制转成实人制,同时达到了人、证、车三合一的核验比对。

 

我们有几个独有的优势,一个是独创的自主算法,一个是分布式的服务集群,还有兼顾安全性和便捷性,它也是一个成长性平台,实现了软件的模块化。

 

我们的系统功能有哪些?今天来的很多是互联网的企业,我们这里面也融入了互联网的思维,现在的企业一定要加上互联网的思维才能腾飞。因为我们做传统企业做了十几年,不改变这种思路是不行的,我们现在对外来的人员和车辆全部是通过网上进行预约,在线上对来访人员和车辆进行登记、授权。我们还有一个大数据轨迹分析,通过云平台来实现所有人和车在我们这个平台上最终的轨迹的分析,他到某个时间、某个地点做了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到有迹可查,最关键的是我们可以跟政府公安网无缝对接。

 

我们这个平台的优势是,我们将基础的信息和人员的信息全部采集到,然后把相关的特征,包括车牌、身份证、人脸和虹膜等等关联起来。关联起来之后再进行分析和预警,然后再进行实时监控定位,之后进行布控,然后实现整合,对云端的数据进行整合。

 

我们整个平台大概的架构,这里面包括人和车的登记,首先要登记人车的信息,然后有车行道核验终端,我们融入了人脸识别技术,真正做到人车合一。还有人行通道的核验系统,我们把传统的刷卡,由人脸替换或者指纹、虹膜技术来替换传统的刷卡,融入了身份证,真正做到实人制。

 

接下来我们认识一下来吉,来吉是一家做了很多年的传统企业,一直是深耕于停车产业,今天我为什么没有讲停车这一块?因为智慧停车现在已经处于红海时代,真的是很难做了。ETCP、红门都在做这一块,我们这些传统企业是在夹缝中生存的,我们要求生就必须要转型。

 

我们在2005年就有一个立体车库的发明专利,现在我们的系统已经跟立体车库进行了无缝对接,现在可以进行视频化的接入,我们有车位引导、人车安全防控、电梯防控,这些方面都有一些专利,也获得了不少荣誉证书。

 

这么多年来,我们也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我们有一些成功的案例。

 

今天有幸来到这里跟大家分享,非常感谢云停车联盟的杨总和罗总。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