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行业观察 > 行业动态 > 正文

疏堵:智能交通与公交系统双管齐下

2012-07-06 15:35:24 来源:cpsits.com责任编辑: admin

  城市道路拥堵是汽车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城市治堵经验,而国内骤然而至的限购政策显然并非治堵良策,无法根治城市拥堵的痼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了解其他国家的治堵方法或许将有助于我们需找到城市管理的帕累托最优改进。


  纽约:智能交通有效疏堵


  美国是一个智能交通系统大国,智能交通在美国的应用已达80%以上,其相关产品也位居世界前列。所谓智能交通系统(ITS)是由一系列用于运输网络管理的先进技术以及为出行者提供的服务所组成的,目的是使管理者、运营者以及出行者能进行有效地信息交流,相互间更为协调,从而做出更为智能化的决策。而纽约作为美国第一大都市,其每日人流量都相当大,发达的智能交通系统让纽约拥堵情况大大缓解。


  这套系统拥有86台闭路电视,负责对全市五个区的主干道交通状况进行监控。纽约市6600个交通信号灯和4000个用于测定车流量的环形探测器由该系统管理。装上的大型电子显示屏可以及时跟踪曼哈顿岛上所有交通信号灯的动态变化。一旦某一路段发生交通事故或出现拥堵状况,计算机就会立即发出指令,对附近地区的信号灯重新进行编程。闭路电视也会马上对准现场,为工作人员处理事故和交通拥堵提供实时信息。


  几十年前,美国就因汽车拥堵开始着手研究智能交通系统了。从1991年开始,美国交通部负责全国的智能交通系统发展工作,并进行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1995年3月美国交通部首次正式发布了"国家智能交通系统项目规划"。作为汽车大国的美国,智能交通系统主要服务对象是汽车交通,对非机动车交通和行人则考虑不够。美国交通部估计,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减少大约每年120万起的交通事故,节省260亿美元因交通堵塞及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


  洛杉矶:大力发展低成本公共交通系统


  作为美国第:二大城市,洛杉矶交通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市中心的重要性相对较低;二是私人汽车交通在洛杉矶城市交通中占绝对主导地位,公共交通仅占总出行量的3.4%。


  为应对城市拥堵,洛杉矶制定了长期交通规划:一是大力发展低成本的快速公共交通系统,停止发展地铁。地铁造价太高,造价低廉的快速公共交通比普通公共交通节省出行时间20%左右。二是积极建设共乘车道来提高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停止建造新的高速公路。共乘车道只能允许2个人以上共乘的汽车使用。三是开发应用智能交通系统,提高交通系统管理水平。同传统的交通信号控制技术相比,自动车辆监测和控制系统的应用平均减少出行者12%的出行时间,32%的交叉口耽误和30%的交叉口不必要停车。


  巴黎:长期实行公交优先


  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由于私家车急剧发展,巴黎的城市交通几近瘫痪。于是,法国政府开始下大力气重点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如今,巴黎设置了480多条全天或部分时间禁止其他车辆使用的公共汽车专用道。对于小汽车,巴黎市政府规定,每逢空气流通不畅的无风日,则采用分单双号车牌形式来限制轿车进城。


  巴黎的驾校以考试严格闻名,在上路之前就培养驾驶员良好的责任和安全意识。巴黎还以"轻微违章不影响交通者不罚,交通高峰期尽量不罚"为原则,避免造成交通拥堵。而对于严重超速和违章停车等容易造成堵塞的驾驶员就实行严打。


  巴黎公路交通标识设置也堪称一流,几乎每个交叉路口都设有指示近、中、远目的地的醒目路标,确保司机不会因找路分散注意力引发事故。城市快速路和高速公路上还有电子显示牌,循环显示交通信息,帮助司机提前做好选择,以减少拥堵。


  为解决交通拥堵以及减少城市温室气体排放量,巴黎政府2007年夏天引进一项"自行车城市"计划,在市内新建的1450个自行车租赁站,为市民提供廉价的自行车租赁服务,以更多的优惠政策鼓励"自行车自由骑"。此外,巴黎的出租车大多需要提前预约,街上很少见到挥手打车的情形,这样便减少了出租车的空驶率,也减少了因为出租车随意停车载客而造成拥堵的可能性。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