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行业观察 > 行业动态 > 正文

《兰州道路交通改善规划方案》解读

2012-05-07 08:33:57 来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责任编辑: admin

  通过专家、学者们对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现状进行“把脉”后,《兰州市道路交通改善工程总体规划方案》得出兰州交通存在三大症结:以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公共交通体系尚未建立,单一的地面道路交通系统难以支撑高强度的交通需求;既有道路交通设置资源效率低;中心城区高强度开发带来交通高需求,而道路交通设施供应相对不足等,并针对这些症结给出了相应的交通改善对策。
  症结:轨道交通公交建设滞后
  以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公共交通体系尚未建立,单一的地面道路交通系统难以支撑高强度的交通需求。本次研究中心区范围以城关区为主,是兰州商业、办公和居住密集的核心区,承载了多重功能,须同步建设与之相匹配的综合交通设施,并作为土地开发的先导,方能满足高强度的交通需求。但实际情况是土地开发强度高,交通基础设施供应明显滞后,特别是大运量轨道交通和公交建设滞后,造成交通配套设施与土地开发在时间上错位,与土地利用相匹配的交通设施建设滞后是造成兰州中心城区现状道路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
  对策:引导市民尽量乘坐公交
  通过加快发展轨道交通和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引导市民出行更多地向公共交通转移,在满足居民出行需求的同时,也可以降低兰州中心城区机动车出行总量,从而逐步缓解兰州中心城区的交通拥堵状况。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和尽快实施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BRT)网络,彻底扭转地面公交运营效率不高的不利局面。
  症结:市区道路利用率偏低
  既有道路交通设置资源需要通过交通组织管理的改善挖掘潜力、提高效率;由于部分道路路口与路段通行能力不匹配,运营效率不高;支路系统不贯通使得道路无法起到分流作用,利用率也较低;兰州中心城区道路运行现状表明,道路资源潜力还未得到充分挖掘,必须通过交通管理与组织提高道路运行效率,发挥路网整体效益。
  对策:对现有道路挖潜提效
  专家认为,挖掘潜力、提高效率比道路扩容更加迫切,交通改善不应片面追求道路通行能力的提高和畅通。在交通组织上应着眼于交通的高效和有序,充分利用内部方格路网特点合理组织交通,实现道路的通而又畅,有序安全,穿越性交通则需要较快外围快速路建设来组织大范围分流。
  症结:交通设施供应不足
  中心城区高强度开发带来交通高需求,而道路交通设施供应相对不足是造成兰州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兰州中心城区人口密度高达2万人/平方公里,部分地块人口密度在5万人左右,同时,中心城区聚集了大量的商业、办公等公共服务设施,行政机关分布密集,居住与就业的高密度发展直接导致了高强度的交通需求,致使兰州中心城区发生与吸引的交通流量大,道路交通面临巨大的压力。
  对策:外围疏导内部扩容
  应加快区域性路网结构与功能的调整,如开辟能分流兰州中心城区交通流的区域性通道(包括南北城市快速路系统建设),减少穿越性交通;另外还需进一步优化内部路网结构,打通断头路,早日形成系统完善的路网体系。
  构建以穿心轨道交通和外围快速路为依托的大容量、高机动性、长距离快速交通,推进轨道线网和BRT建设,并以快捷的轨道线网和BRT联系城市各组团。同时,加强区域交通组织,明确道路功能,疏解和剥离穿越中心城区的长距离快速机动车交通,减少对中心城区的干扰。
  本报首席记者石玉龙
  -记者手记
  企盼规划早落地
  连日来,本报对兰州市“畅交通”领导小组及“八大院校”(兰州市城市建设设计院、兰州城乡规划设计院、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专家组成员编制出的兰州历史上第一部《兰州市道路交通改善工程总体规划方案》予以了解读报道。《方案》系统地从城市“环路”、南北滨河路提升改造(城市快捷路)、公交专用道(BRT)、绿道、城关区瓶颈路段、东岗雁滩组团交通改善、城市道路交通组织和管理等十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了兰州市区交通症结和改善方案,这为兰州市在“十二五”期间如何畅交通指明了方向,并制定了详尽的规划。
  通过近半个月的解读报道,今天终于要结尾了,作为一名记者,和市民最大的希望就是:这套勘称“经典”的规划方案,能够在未来几年内逐一实施,让这座城市真正“畅通”起来。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