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 正文

基于北斗的运输信息化大数据系统工程

2015-07-14 17:09:18 来源:中国智能交通责任编辑:
摘要:“从运营到服务”,探讨传统卫星导航运营商的转型发展之路。这个产业已经走过了将近20年的历程,为用户提供服务的企业现在已经有2500多家,但是一直沿用的是运营商三个字,而非服务商,个人认为运营和服务最大的区别在于企业的经营心态,运营一直认为以企业为中心,而服务是以用户为中心。
  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导航中心主任李涛
 
  各位领导、专家,上午好!我今天想就交通信息化大数据分析方面前期所开展的工作向大家作汇报,我汇报的题目是“基于北斗的运输信息化大数据系统工程”。
 
  我的报告包括三部分:首先是道路运输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当前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已经构建了基于北斗导航卫星、海事卫星、高分遥感卫星在内的交通信息化生态网络,这是一个集陆海空天地一体化的交通信息化网络,可以完成公共交通信息化管理、交通应急指挥、公众导航、客运管理、物流管理等各个应用领域。我们已经建立了基于北斗的导航应用包括车联网、智慧公路、交通物流和下一代交通工具等方面。行业覆盖到客运、货运等各个领域,可以应用卫星导航来建设安全可靠环境友好的交通新生态,提高交通的能动性和流动性,减少拥堵和碳排放。在运输信息化的生态系统中有四大卫星系统来确定位置,通过广义增强系统形成泛在精确的定位信息,通过传送到位置服务平台,平台结合导航电子地图和我们多项的专项地图数据向用户提供精准的位置服务。用户通过基于北斗的传感终端,智能感知和上报终端所采集的信息,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获得平台所提供的信息化服务。信息中心通过建设全国的联网联控系统,完成了几方面的管理和服务改进,包括人、车、户的档案管理完善,其次是优化了许可受理和查询等系统功能。三是实现业务管理可追踪、可追溯的流程化管理制度。四是对运营车辆的动态监控成为常态,安全监管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五是车载视频等技术得到普遍应用,人脸识别等核心的物联网技术应用到我们的管理应用当中。
 
  通过对联网联控系统的建设,现在已经实现了各级车辆的监管平台的互联互通,以及全国营运车辆动态数据的资源会聚。目前,平台入网的车辆超过400万辆,日均上线超过100万辆,为交通监管提供有效的手段,为信息化引领行业奠定了基础。这个系统重要的功能是完成交通大数据的汇集和交换。平台通过位置判断向各省专发入境车辆的位置信息和位置交通信息,有效支撑对入境车辆的安全监管。本图是今年3月份湖南省联网联控系统收到的平台专发的入境车辆的数据,这些数据来自广东、四川等多个省份。通过对车辆营运时段的分析,凌晨2点到5点,由于客运车辆停车休息,单线客车和旅游包车的在线率有明显下降。但是并没有出现急降的曲线,应该是有部分车辆并没有严格的遵守夜间停车休息的制度。道路交通运输的流动性是最大的特点,一个省的运管系统没有别省的数据支持是无法很好的提供交通服务的,从这张图可以看到货运车辆全年经营区域的分析,省内运输的车辆占到47%,异地运营的9%,跨省的车辆是44%,所有车辆当中月平均单车跨省的速度达到17次。
 
  由此可见,构建全国有效的道路交通运输系统,建设完善的信息共享体系是十分必要的。疲劳驾驶是导致群死群伤恶性重要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通过疲劳驾驶的综合分析,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数据。疲劳驾驶主要集中在凌晨1点到7点,凌晨3点到高峰的13.3%。跨省运行的车辆日夜兼程行驶的情况比较普遍,疲劳驾驶隐患比较严重,10次事故9次快,超速是引发交通事故非常重要的诱引。平台根据道路限速的情况,对车辆超速的情况进行了统计,货车超速主要集中在全天的13-18点这个时间段,分段限速的比例比通常道路限速高3倍,通过对70万载重货车一年的采样数据可以得到这样的结果,载重货车日均行驶历程100公里以内是达到48.53%,100-500是44.64%,以及以上的,大概可以看到日均行驶100公里以内和以上的在一半以上。从运行时间段看,货运车辆在每天的4个6小时内行驶历程比较平均,相对6-18点略高一些,达到78.9%和74.8%,货车不分昼夜行驶的特征比较明显。本图是对货车每月工作效率的统计,间接反映货车资产的利用率,有了这些数据,运管部门对我们货运管理企业能很好的了解到货车实际的运能和运力和它的利用率。这些都是我们统计的系统当中最奔忙货车驾驶员,我们看到最大一天货车有曾经达到1677公里的行驶历程,即使是更换司机疲劳驾驶的隐患也是很明显的。2014年2月起,我们利用联网和全国货运平台运营的数据积累并且跟图商联合绘制了这样一个数据地图,这个地图除了传统的数据以外,还记录了关于营运车辆所特有的需要记录的道路的属性。从这张图可以看到,对于道路的交通运输四通八达,基本覆盖了全部的版图的网络,强有力的支撑我国经济的发展。
 
  第二,快速发展当中也会带来一些问题,我简要的说一下,分为四方面:一是信息化建设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各自为政,制约了管理业务的协同应用。二是标准的制定,它制定和修订都存在滞后的情况,难以完全执行到位。三是现有的系统服务功能不足,无法满足管理向服务的转型升级的需要。四是信息化经费的投入有限。
 
  第三,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入第三部分,信息化系统工程的建设我们的思路。我们的建设原则是三条,整体规划、统一接入。统一开发,复制推广和重在整体,兼顾个体的原则。这套交通大数据的系统平台,交通大数据的平台有助于实现如下几个目标:1、提高规范管理的能力,实现精细化的管理。2、提高业务协同的能力,形成发展合力。3、提高综合服务能力,促进管理转型。4、提高信息共享的能力,推进征信体系的建设。这是我们交通部门后续重点开展的工作。我们要构建的交通信息化大数据平台采用开放式基础架构平台和组件式的应用模块,使系统具备敏捷开发,移植灵活,无缝交换和高效协同的开放式平台体系。系统还将完成交通行业大数据的平台架构设计,将交通行业管理过程数据、车辆动态数据集中存储在大数据的平台当中,做到管理信息的全流程记录,并对大数据做辅助的分析,以此辅助决策。通过引用这些大数据的技术,为本系统注入大数据基因。
 
  最后希望与业界有实力的运营和研究机构和我们一起按照先联后统再提升,边联边用出成绩的建设思路,和我们一起共同构建交通信息化的大数据系统和平台,为交通信息化事业做出实际的贡献。
 
  以上是我的报告。谢谢!(根据演讲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