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通管理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城市交通 > 交通规划 > 正文

广州市交委科信处处长张孜:广州市交通信息化发展与展望

2016-08-24 10:25:51 来源:中国智能交通责任编辑: dingzhaowei
摘要:目前广州交通信息化的发展主要从面向公众、面向企业和面向政府管理三个部分进行有关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工作。在此基础上,前瞻性提出了“十三五”发展思路。

\
\

一、广州市交通信息化发展现状

        广州市交通信息化发展情况。目前广州交通信息化的发展主要从面向公众、面向企业和面向政府管理三个部分进行有关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工作。
        面向公众方面。在过去的建设过程中,以推出一站式的综合交通信息服务系统行讯通APP和公众好,用户超过550万,羊城通发卡量超过4900万张,建立如约巴士集约化公交服务和如约的士个性化约车平台,建成公路联网售票电子客票系统,推出在线购票、在线支付、自助取票、二维码进站等新型电子客票的服务。2015年售票量380多万张,近三年的增长率分别为157%、133%、152%。建成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实现一个平台、一次递交、一个标准。建成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为全市物流企业提供综合物流信息服务。

\

        企业应用管理智慧升级。建成智能公交系统,覆盖全市12000辆公交车,建成中山大道试验线BRT信息系统,获得联合国颁发的应对气候变化环保的“灯塔奖”;建成出租车智能管理系统,全市统一平台,覆盖2万多辆出租车;建成智能水上巴士系统,实现水上巴士50多艘船舶统一调度和客流分析。
        交通行业监管全面覆盖。建成交通信息指挥中心,实施五大职能,实现信息化行业全覆盖,建成公交、出租车、约租车、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动车维修、停车场行业管理等多个行业管理,覆盖全市营运车辆和在穗外籍车辆;5800多家停车场实现交通运输行业监管的全面覆盖;建设了道路路政审批和监管审批系统、路政稽查系统、综合执法系统,以及建成了全市主干道、重点桥梁、客运站场周边、内环路的视频监控体系。
        决策分析能力明显提升。2015年,建设了基于大数据的重点区域人群监测系统,在春运期间,在交通、公安、铁路等多部门得以充分应用,创新建设公交客流分析系统,公路客运客流分析系统、城市道路运行分析系统、公交线网基础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和交通仿真实验室等一系列决策支持的信息化系统。
        电子政务平台成绩显著。建设交通行业网上办事大厅,对外提供交委106项业务全面的网上办事服务,推出了微信办公、中小客车指标调控系统日点击量超过1000万次,构建了广州交通行业从业人员个人信息化系统,以及交通运输信息闭环监控系统等一系列电子政务方面的信息系统。
        基础数据采集能力增强。控制自主建设和共享共建,实现了GPS数据11条/天,业务数据2000万条/天,以及与公安、气象等部门实现了36类约194项数据共享,完善了广州交通光纤骨干网建设,建成了以天河南中心机房、海珠数据枢纽为双核心,连接超算中心,辐射各区的交通信息骨干网络。
        信息化安全体系得到全面完善。建成了交通信息化安全防护体系,满足信息化安全技术的要求。
        信息化建设标准逐步规范。2012年起,广州市交通委员会通过与市质监局的合作,组织、制定和发布了十多项交通领域的地方技术规范,覆盖了停车场、客运、车组、桥梁、运输、道路等一系列的交通信息化领域,为信息化的建设提供了标准化的基础保障。
        面向“十三五”,广州交通信息化面临着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机遇方面,主要是宏观政策、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交通大数据的积累,以及移动互联等新的技术,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行业体制改革要求政府监管能力进一步提升,企业转型升级的活力需要进一步激发,公众出行的品质多样化有待满足,交通数据潜在的价值进一步发挥,以及与信息化发展定位相适应的保障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对我们十三五信息化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广州市提出“十三五”发展思路
 
         广州市“十三五”发展思路主要有发展理念、思路和发展目标三部分。
        发展理念:我们将秉承统筹、创新、开放、服务四大发展理念,按照统筹协调、夯实基础;技术引领、创新发展;强应用、突出服务;完善机制、健全保障的发展思路,到2020年实现总体目标以及具体目标。
        发展思路:以交通管理服务现代化为目标,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行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智慧交通建设作为交通运输创新驱动主战场,以行业信息化重点项目为依托,着力夯实交通大数据的基础,创新交通信息服务,大力推进行业深入应用,全力保障信息安全可控,实现交通行业信息化的持续创新。
        发展目标:总体目标将实现交通要素的感知全面覆盖,交通信息化资源的全方位整合,管理决策手段的先进,公众信息服务广泛普及,技术标准与安全体系健全,信息化人才队伍实力雄厚,保障机制全面完善的目标。在具体的目标方面,将从夯实信息感知基础、优化基础设施布局、强化信息系统建设、创新拓展服务空间和健全信息化保障机制等五个方面开展工作。
 
三、广州市“十三五”交通信息化建设重点内容
        首先是“十三五”建设战略发展的体系框架。整个框架的形式可以总结为“四层一体”的发展框架,“四层”主要分为服务层、应用层、分析层和感知层。就内容而言,可以归纳为“一大中心”、“三大平台”。所谓一大中心,将建设智慧交通的大数据中心,大数据中心内部分为云计算服务平台、大交通综合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交通骨干通信网络。三大平台分为:互联网+智慧交通服务平台、智慧交通综合业务平台和城市交通智慧感知平台。加上有关的事项保障机制,整体构成了广州市“十三五”交通信息化发展的战略框架体系。
        具体框架体系的内容,从各个层次来说,物理感知层主要实现利立体化全领域感知能力,数据分析层实现三位一体的数据治理的总引擎,业务运营层实现综合业务的协调,公众服务层实现交通运输营造贴心的出行服务环境和交通运输的信息化服务提高水平。
        在战略框架的特点上,体现了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技术的发展路径,体现了为公众的主旨思想,全局统筹信息化建设的业务协同,体现了信息共享、开放的数据应用战略,技术引领战略超前,保持世界先进。在智慧感知平台方面,在已有的一卡通、卫星导航定位、视频手机信令的基础上,将建设八大信息采集系统,包括城市主干道交通信息采集系统、公交站场站点视频监控系统、公交客流采集系统、出租车车载视频监控系统等8项重要的交通信息采集系统,构成交通智慧感知平台。
        智慧交通大数据中心中的综合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这个平台主要强化和实现交通系统内部以及交通系统和其它系统、其它部门之间的信息化的数据共享和交换的内容。
        交通骨干光纤通信网络方面,这里将在原来的双核心基础上,实现中心的三角形的环状的交通骨干核心,完善交通骨干通信网络。在云计算服务平台方面,主要将建立涉及政策评估、客流预测、实时路况、拥堵分析、交通仿真、线网规划等一系列的云计算服务。在综合业务平台方面,分为企业应用方面的平台和政府管理应用方面的具体内容。在企业应用业务平台方面,主要包括城市交通和道路运输两大方面。在城市交通方面将新建13个系统,升级8个系统,包括一键叫车、珠江夜游、城市交通支付等城市交通方面的13个新建系统,以及道路运输方面新建两个系统,升级三个信息化系统。在政府应用平台方面,具体包括行业监管、电子政务和决策分析三个方面。在政府的行业监管方面,将新建14个系统,升级13个系统是我们建设的重点,将建设综合交通指挥与业务协同平台、交通应急预案管理联动处置平台、水上巴士安全信息平台等一系列的信息化监管系统。
        在决策分析方面,将新建11个系统、升级3个系统,主要系统包括综合客运枢纽疏云组织决策分析系统、城市主干道状态识别与路况预测系统、公共交通出行客流OD分析系统。在电子政务方面将新建一个系统、升级5个系统。
        在互联网+智慧交通服务平台方面具体建设4项内容:第一是打造独具特色的“如约云”信息化交通服务平台,结合市民需求,创新企业的运营模式,利用移动互联网手段打造如约巴士、如约的士、如约停车、如约学车、如约爱车等方面的服务;第二是做优“行讯通”综合交通信息服务平台,将“行讯通”打造成为广州交通出行综合信息服务品牌;第三是建立城市交通一卡通云服务平台,推进空中发卡、移动NFC充值、线上消费、移动信息服务等交通一卡通互联网应用;第四是建设交通诱导信息服务系统,以电子站牌、诱导屏等将实时的公交路况信息等等。
        新技术在交通领域应用的探索研究。将重点开展移动互联技术、云计算技术、车联网技术、车辆调度技术和交通仿真技术在交通行业应用的探索和研究。
 
四、广州交通信息化发展特点
        我们总结出四个特点:第一,构建完善智慧感知、智慧分析、智慧应用和智慧服务的智能交通运输服务体系;第二,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驱动行业应用创新;第三,面向大交通管理体制的交通数据资源整合与开放机制创新;第四,将面向公交都市示范工程打造智慧公交、人文公交体系实现服务创新。
 
 
(本文根据广州市交委科信处处长张孜在2016第五届深圳国际智能交通展览会之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城市智能交通论坛上的演讲速记整理,发布时未经本人审阅)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