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星先从北斗来,由北往西再展开。”在不少人的童年记忆中,月明星稀的夏夜,家中的长辈总是指着天边的北斗星教孩子辨认,“只要找到了北斗星,就能找到回家的路”。
如今,城市的灯光“吞噬”了星光,许多有车一族开始习惯于借助GPS系统来确定方向。自驾车、出租车、长途客车、货车以及公交车,这些我们日常的代步工具都需要GPS系统“指引”时,由美国国防部开发的GPS卫星导航系统不仅在全球独领风骚,也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诸多领域。
虽然儿时的北斗星光已经在记忆里渐行渐远,但一颗新的“北斗星”却开始在天空中“闪烁”。近日,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提供区域服务,覆盖地区西起伊朗、东达中途岛、南含新西兰、北至俄罗斯。随着我国“北斗”正式投入商用运行,这个有着“中国芯”的卫星导航系统将率先应用于交通运输重点营运车辆监控管理,交通运输营运车辆将率先安装车载终端。预计不久后,我市的出租车以及道路运输车辆将可能率先“尝鲜”,届时,使用“北斗”来为我们的生活“导航”。
“北斗”独门绝技超越GPS
什么是“北斗”?“北斗”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重大空间与信息化基础设施,目前在轨卫星总数已达16颗,也是继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之后,全球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说起导航系统,人们耳熟能详的当属美国GPS全球定位导航系统。“一家领先,两家加速跑”是当前全球导航系统竞争格局的写照。GPS虽然还占据主导地位,但它的优势正逐步受其他两大系统的冲击。相比较而言,最早进入市场的GPS胜在成熟,而“GLONASS”胜在抗干扰能力强,“北斗”的优势则在于开放性和互动性。此外,“北斗”还拥有位置报告、短报文服务等多项“独门绝技”,因为GPS和“GLONASS”这两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只是告诉用户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除此之外,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还可以将用户的位置信息发送出去,使用户想告知的人获知用户的情况。在紧急状态下,它称得上是开通了一条“救命通道”。
交通运输行业将率先应用
想要打破美国GPS的垄断,必须采用强制推广的手段。记者搜集信息了解到,俄罗斯就是通过强制推广“GLONASS”以对抗GPS,最终使得俄罗斯国内23%的飞机、87%的船只和80%的公共交通工具使用“GLONASS”。而“北斗”也将参照俄罗斯“GLONASS”,将在民用领域和GPS争抢市场份额。
记者了解到,我市的交通运输行业会最早享用“北斗”。在2011年10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重大专项应用示范工程启动之初,就通过交通运输部为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列了7个应用示范工程,“重点运输过程监控管理服务示范系统工程”顺利成为启动的第一个民用示范项目。该项目以现有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为基础,紧密结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进程和道路运输行业实际需要,通过集中开发相关应用系统和组织安装兼容“北斗”的车载终端,促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广泛应用。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交通运输行业的推广进展迅速,交通运输部1月14日要求江苏、安徽、河北、陕西、山东、湖南、宁夏、贵州、天津共9个示范省(区、市)的大客车、旅游包车和危险品运输车辆,今年3月底前80%以上安装“北斗”车载终端。6月1日后,凡未按规定安装北斗导航系统的车辆,不予核发或审验道路运输证。
为市民生活提供诸多帮助
“‘北斗’是交通运输管理发展的大趋势,一定会改变我们的生活,我们拭目以待。”市运管处处长孟军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提高运输调度的智能化,切实改变市民的生活。
当前,我市已经分别建立了出租车、长途客车、旅游客车、危险品运输车、长途货车等5个GPS监控管理平台,利用GPS导航系统24小时“监管”全市的出租车、道路运输车辆。对于我市交通运输行业期待的“改弦更张”,市运管处科技科科长李炜告诉记者,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专门开发了兼容GPS终端的模式,这就意味着使用GPS终端的用户可以单独使用“北斗”,也可以使用“北斗”和GPS兼容使用的终端。类似于“一机双卡”的手机,在我市道路运输行业现有的GPS监控管理平台都可直接使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出租车、长途客车、旅游客车、危险品运输车、长途货车安装“北斗”后,监控中心可通过平台编辑文字,把路况、天气等信息发送到车载终端,进行语音播报,并显示对应文字。“对驾驶员超速行驶、超员及夜间是否停车休息等违章行为有很好的监控作用。”李炜说,“北斗”每20秒会把行车速度回传一次,如果车辆超速,工作人员会立即发送信息提醒驾驶员。可以预见,安装了“北斗”后,我市的道路运输管理会更加“省心”,管理效率也将明显提高。
坐在家中如何最快坐上出租车?很容易,利用“智能打车”系统向距离自己最近的一辆空车发个召唤信号就行;自来水、天然气这些管道怎么老是被挖断?别担心,今后这些挖掘机一进入地下管网密集区,可能就会接到自动报警;老人孩子容易迷路急坏家里人?别怕,戴块手表,不但能显示具体地点,还能自动回拨电话到家人手机上……这些都是基于“北斗”卫星网络的新技术。由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多才多艺”,还能帮助对渔船实施动态监控、应急救援和防风救灾,开展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大气、海洋和空间监测运行应用,会给科学研究、社会管理和日常生活提供很多便利。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民用进程正在不断加快。在仰望北斗星的同时,我们也在期待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我们带来新的生活。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