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卫星导航 > 北斗 > 正文

高精度导航开辟北斗应用新大陆

2014-10-10 08:25:11 来源:《ITS智能交通》责任编辑: {$username|default='admin'}
摘要:高精度产品由于技术门槛比较高,主要用于一些专业领域,比如高精度车辆监控、传统测量等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国内的高精度卫星导航市场几乎完全依赖于进口,国内厂商并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但对于一个开放竞争的市场来说,中国卫星导航企业奋起直追,“卧薪尝胆”数十年,逐步成为高精度卫星导航市场中令人不可小觑的对手,形成了国产品牌替代进口
——司南导航坐占中国驾考驾培半壁江山
 



\


  导读:我国高精度卫星导航设备市场日趋成熟,批量化用户群体正在逐步形成,大众化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有上万所驾校,庞大的市场容量为北斗卫星高精度导航厂商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驾考驾培市场在未来3-5年内也将驶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提到导航人们常自然的联想到普通的GPS车载导航,事实上美国GPS导航自90年代进入中国普通消费市场(如车载导航、手机导航等)早就深入人心,而处于行业应用的高精度导航却鲜为人知。9月15日,记者特地拜访了上海司南卫星导航技术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司南导航”),在与司南导航智能交通部负责人郑志鹏的采访交流中,了解到了北斗创新应用的另一片市场--高精度导航融入智能驾考。


  高精度导航,不同于一般的车载导航


  高精度产品由于技术门槛比较高,主要用于一些专业领域,比如高精度车辆监控、传统测量等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国内的高精度卫星导航市场几乎完全依赖于进口,国内厂商并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但对于一个开放竞争的市场来说,中国卫星导航企业奋起直追,“卧薪尝胆”数十年,逐步成为高精度卫星导航市场中令人不可小觑的对手,形成了国产品牌替代进口品牌、国产占主导的市场格局。


  目前车载导航产品应用广泛,市场竞争充分,成本低,但是随着需求的变化,也在不断提高精度,一方面提高GNSS模块的精度,一方面仍然要结合辅助手段,但同时要控制成本。


  郑志鹏表示,区别高精度导航与车载导航的一个最重要、最直观的标志在于两者在导航精度上的差别--前者要求很高,米级、分米级、厘米级、毫米级甚至更高的精度才能满足其应用需求,自然相对应的技术难度和价格成本偏高;后者只需要约为几十米甚至更多的精度,通常还要依靠GSM网络信号等手段辅助定位(以提高精度),市场准入门槛低,价格在几十块到上百不等。


  高精度导航,开辟新型驾考模式


  随着我国卫星导航步入北斗时代,北斗系统与智能交通融合引发了产业的巨大变革。司南导航基于多年创新与积累,围绕北斗系统,以高精度GNSS终端为核心,推出面向驾考驾培、无人驾驶、轨道交通、车辆定位、铁路监测、船舶定位、飞机导航等领域的高精度解决方案,为智能交通监管带来前所未有的优势和帮助。


  根据公安部123号令,2013年1月1日起执行新交规,新政策对我国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作了一系列明文改革,加大考试难度,提高考试的公平度和透明度。与此同时传统铺设大量传感器的驾校劣势凸显,如施工维护难度大、自动化评判程度低,难以满足新规定要求。司南导航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在其他行业的成熟应用经验基础上,将高精度卫星导航技术与驾考结合,开辟了一种新型驾考模式。由于司南导航智能驾考精度高、自动化、安装方便、费用省等显著优点,迅速在全国的驾校中普及应用。


  按用户需求的不同,司南导航的产品体系分为多个层次,第一层是是OEM板卡,针对有深层次开发实力的用户,便于集成且成本较低;第二层是以OEM板卡为核心封装好的多功能接收机,适用于希望减少开发工作量的用户;第三层是行业应用方案,针对不同的用户需求制定对应的解决方案,比如驾考方案,已经成为业界的特色。为了帮助用户提高终端产品的集成度,司南正在致力于研究尺寸更小,功能更齐全的板卡及芯片。


  目前司南导航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于驾考驾培的科目二、科目三。驾考驾培系统大体上包括两大部分: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硬件部分包括GNSS设备、无线网桥等各种车载传感器和信号传输设备,负责收集各种数据并传输,软件部分负责处理包括GNSS数据在内的各种传感信息,并分析计算,最终报出评判结果。公司根据各个考场的实际需求,定制开发配套系统和整体系统,其中GNSS设备如M600双天线定位定向接收机、M300 GNSS接收机、K系列多模多频GNSS板卡均由司南导航自主研制,这也是驾考驾培系统中最核心的硬件组成部分。


  聚焦北斗后发优势,彰显国产品牌影响力


  随着中国北斗卫星系统的完善和国家政府的大力推广,自2012年以来,高精度应用在国内外重新掀起了热潮,特别是北斗高精度定位深受社会各界的瞩目。从产业链角度来看,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国高精度卫星导航产业已基本形成并初具规模。随着司南导航等一大批优秀卫星导航企业推出了高精度GNSS板卡及接收机,对整个上游产业链造成巨大冲击,国产替代进口是一种主流趋势。从技术角度来看,随着国内高精度卫星导航企业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升,用户对国产品牌的综合实力信心大增,在成本下降和规模效应的影响下,国内高精度卫星导航市场步入黄金发展期。


  郑志鹏谈到,北斗与GPS的市场竞争是大家关心已久的问题,不管是在哪一个应用领域,都避免不了这个问题。表面上看是两种卫星导航系统之间的竞争,事实上用户的选择才会决定市场的最终走向。不得不承认GPS的先发优势和品牌效应,但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亚太区域的组网成功,系统的各项服务性能大大提升,不管是精度还是稳定性都可与相GPS媲美。2013年司南导航在驾考驾培市场业绩不斐,在短短的一年时间便从天宝、诺瓦泰等国外一线卫星导航厂商手中“虎口夺食”,一举占据了我国驾考驾培市场的半壁江山。这充分证明了以北斗高精度为主打的国产品牌的影响力。同时,郑志鹏感慨到:“作为卫星导航厂商,我们也希望用户可以给我们北斗成长时间,品牌不是一日形成,但却可由良好的口碑树立。”


  锤炼核心能力,优化服务管理


  据郑志鹏介绍,司南导航在驾考驾培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有两点,第一是北斗,随着北斗全球系统的完善,其定位效果将更具优势,另外,北斗将会成为国内所有高精度应用领域的标签,驾考驾培也不例外;第二是服务,司南智能交通将客户服务放在第一位,在为用户提供高性价比产品的同时,配备了优质的服务,让用户省心、放心、舒心。


  司南导航之所以能在短暂的时间里能迅速占领市场、获得用户的信任,与核心技术有关,也与良好的服务密不可分。由于驾校行业的特殊,学员需要不分时间的学习和考试,GNSS设备一旦出现问题,后果将不敢设想,因此过硬的服务速度和品质有时甚至比产品还重要。在2013年政策实施的元年,公司直面的是北斗与GPS的纷争,市场突破困难重重。郑志鹏笑言,第一个客户的成交,“竟然”来源于技术人员竭尽全力的帮助解决使用GPS卫星导航的驾校问题--客户被技术人员的服务打动,最终决定大批量采用司南导航产品。良好的开始预示着成功的一半,司南导航技术人员以其亲身行为实践“24小时服务”的承诺。“一传十,十传百”,最终以口碑效应俘获大量订单。


  当前全球争相建设卫星导航系统,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国际格局以及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必将促进卫星导航技术、产品、应用在更广泛领域的深度融合。卫星导航产业正逐步呈现一种“跨界融合”的新趋势。


  跨界颠覆,“分水岭”迎新机遇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卫星导航设备的行业应用与大众市场应用一直有着泾渭分明的界限,前者居高不下的价格也限制了其在后者市场的流通。当前全球争相建设卫星导航系统,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国际格局以及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必将促进卫星导航技术、产品、应用在更广泛领域的深度融合,从而推动卫星导航及相关产业全面发展。郑志鹏总结,卫星导航产业正逐步呈现一种“跨界融合”的新趋势,高精度导航迈入与专业导航进行大融合的“泛高精度”时代即将来临。


  以司南导航GNSS-INS组合定位系统为例,把GNSS、无线电导航、天文导航、卫星导航等系统中的一个或几个与惯导组合在一起,综合了INS自主性和GNSS高精度等优点,使组合导航内各子系统之间能取长补短,使系统总精度得以提高。司南导航突破卫星定位本身具有的局限性,将卫星导航和惯性导航“合二为一”,不断深入和扩展GNSS应用场景。当然真正的跨界不只是领域间的简单交叉,灵活创新才能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推崇。


  卫星导航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各种交通、运输及机械工具需要获得精准的位置、方向和速度等信息,必然需要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支持。今年7月1日由交通部颁发“5号令”正式实施,这预示着北斗在车载或消费类的大众市场应用前景广阔。随着全国北斗地基增强网的建设完善,“高精度”在大众应用领域的应用范围将更加宽广,包含驾考驾培在内的智能交通应用会是“有限行业应用”走向“无限大众应用”的最佳结合点。(雷玉玲)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