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企业要闻 > 正文

金溢科技精彩亮相“第十四届亚太智能交通论坛”

2015-05-13 11:16:19 来源:中国智能交通网责任编辑:
摘要:第十四届亚太智能交通论坛于4月27-29日在南京金陵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深圳市金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金溢科技)盛装出席论坛,并向广大参会嘉宾呈现了一场丰盛的智能交通盛宴。

  前沿技术,高峰论道

  今年2月,交通运输部在京召开了2015全国高速公路ETC联网工作推进会议,确定今年9月全国29个省市的ETC系统将基本实现联网。3月,李克强总理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互联网+”计划,明确提出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结合,推动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和协同创新为特点的创新2.0时代。那么当全国ETC联网遇到互联网+时代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呢?金溢科技董事长罗瑞发在4月29日上午的ITS产业发展全体大会上给出了精彩解答:“互联网+ETC”开启智慧交通2.0时代——当ETC遇上移动互联与大数据。

\
图6:金溢科技董事长罗瑞发在ITS产业发展全体大会上发表演讲

  罗瑞发董事长从智能交通产业的发展模式,智能交通现状与未来,“互联网+ETC”开启智慧交通2.0创新时代,以及智能交通2.0时代的ETC创新应用四个方面进行阐述。罗瑞发认为:高效、安全、低碳、便利舒适、用户体验是交通永恒不变的主题。 在互联网时代,智能交通产业发展必须要实现全要素、全时空的感知,才能让交通系统真正的泛在化,才能实现全要素在空间上360度的全景化和时间上全过程的无缝化,从而服务于人。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交通迫切需要从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而全国ETC联网与互联网+时代的结合,也必将推动交通产业进入一个百家争鸣的大众创新时代。过去,我们面临着数据的孤岛,一是所有的交通数据资源大部分都掌握在政府和运营单位手里,没有系统性的开发;二是跨组织的协同非常困难;三是服务的设计受限于局部性,交通要素的感知在时间和空间上碎片化。未来,我们可以通过解决资源问题,在动、静态场景上布设更多的交通物联网基础设施,向所有的车辆更广泛的布设交通物联网传感终端,并依托3G、4G和未来的LTE网络实现更实时的大范畴传输,通过云计算及大数据处理,提供面向2B、2C和2G的应用服务,从而建立一个透明的和泛在化的未来智能交通新场景。

  在未来的5年里,中国ETC用户将达到8000万,如此庞大的ETC用户网络与移动互联的结合,极有可能构建出一个全球最大的基于“互联网+ETC”的智能交通2.0的创新时代。在此背景下,ETC必将向“进城、上车、联云、在手、出海、多元化”等方向发展,从高速公路走向城市智能交通应用,从后装转变为前装,成为未来车辆的标准配置之一;并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处理,连接到手机、平板等终端,为用户提供无缝化的服务。同时,中国的ETC产业发展模式也将可以给许多海外国家提供参考。

  与此同时,在智能交通2.0时代,ETC创新应用也将广泛延伸到停车场智能化管理、车生活服务、路边停车管理、交通拥堵、交通信息采集、客运场站的智能调度、智能车路协同和车车协同等多个领域,从而为人们的出行,运营者的营运管理和政府的决策监管等提供更低碳、舒适、便捷、高效的智能交通生活体验。

\
图7:ETC在智能交通中的各种应用场景

  近年来,城市交通的压力越来越大。而车路协同系统是当今国际智能交通领域的前沿技术,旨在通过出行者、智能车载单位和智能路侧单元之间的实时、高效和双向的信息交互,为交通参与者提供全时空的、可靠的交通信息,实现人-车-路-环境的充分协同,以有效提升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和通行效率,改善交通环境,增加出行舒适度。论坛期间,金溢科技成都研究院的徐宗琦在交通控制与设计(二)分论坛上分享了“车路协同在交通管理与控制中的应用”,为大家展示了金溢科技在车路协同领域的研究成果。

\
图8:金溢科技车车通信专用设备

  一直以来,金溢科技以专注和创新的态度屹立于行业的潮头浪尖,力求通过持续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构筑一个将人、车、路、场、环境等紧密协调的,实时、便捷、高效、绿色、智慧的城市交通物联网,并通过统一的云平台,为政府、行业客户、终端用户提供决策监管、营运管理和交通服务,从而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作为智能交通产业的先驱者,在未来的发展中,金溢科技将紧紧把握“互联网+”的时代趋势,携手社会各界朋友共创智能交通的美好未来。

  金溢科技官方微信:SZGENVICT

  金溢科技官方网站:http://www.genvict.com

  金溢科技官方微博:http://weibo.com/genvict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