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 正文

2017年贵州公安交管工作暨执法规范化建设现场推进会在贵阳召开

2017-03-08 10:34:17 来源:中国智能交通责任编辑:
摘要:​2月28日,贵州省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暨执法规范化建设现场推进会在贵阳召开,会议观摩推广了贵阳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平坝区公安交警大队两个“五位一体”规范执法的“贵州样本”,表彰了一批规范执法的先进集体和执法标兵,回顾总结了2016年全省公安交管工作“十大亮点”,部署了2017年全省公安交管“十项重点”工作。

        2月28日,贵州省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暨执法规范化建设现场推进会在贵阳召开,会议观摩推广了贵阳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平坝区公安交警大队两个“五位一体”规范执法的“贵州样本”,表彰了一批规范执法的先进集体和执法标兵,回顾总结了2016年全省公安交管工作“十大亮点”,部署了2017年全省公安交管“十项重点”工作。贵州省公安厅党委委员、交管局局长王健伍出席会议并讲话。安顺市副市长、公安局长张行,平坝区委书记芦忠于参加了现场会。厅交管局班子成员、局机关各处室负责人,各市(州、区)公安局分管局长,各交警支队支队长、政委、分管法制副支队长、办公室主任、法制科长,部分交警大队大队长10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明确了2017年全省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工作目标,强调新的一年,全省公安交警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完善一个机制、构建五个体系、实现四化、保障两个提高”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会议、省委政法工作会议、全省公安局长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省公安厅的总体部署,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动顺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立足理念、机制、方法三个创新,围绕城市、高速、农村三大板块,抓住公安交警执法、监管、服务三大环节,狠抓平安交通、和谐交通、便民交通“三个交通”创建,全面深化执法规范化“五位一体”建设,在大数据“聚通用”上取得新成效,全面提升道路交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


一、推出“贵州样本”:“五位一体”规范执法建设经验
 
        严格执行公安部标准,借鉴北京先进经验“蓝本”,打造选树的规范执法“贵州样本”,首次在全省“亮相”并全面推广。
        2月28日上午,100多位会议代表实地观摩了贵阳市公安交管局执勤执法“数据铁笼”、案件侦查大队办案区、交通事故检验鉴定中心标准化建设,安顺支队平坝交警大队“一区六室”执法场所建设、车辆上牌“直通车”服务、公检法案件管理平台建设情况。现场观摩让与会代表们对公安交警发挥大数据“聚通用”优势,探索“五位一体”执法规范化体系建设的做法有了更深切的体会,并明确了今后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努力方向。
        省公安厅党委委员、交管局局长王健伍认为,贵州交警选树的贵阳市公安交管局、平坝区公安局交警大队等执法规范化建设示范单位,是以习近平总书记“完善一个机制、构建五个体系、探索实现四化、确保两个提高”重要指示为总遵循、总目标,以省委、省政府、省公安厅关于规范执法系列部署要求特别是郭瑞民厅长“进一步发挥‘大数据’优势,全面深化‘五位一体’执法规范化体系建设”的要求为行动指南、行动纲领,在严格执行公安部标准、学习借鉴北京蓝本的基础上,创新打造的规范执法“贵州样本”,其创建经验“看得见、摸得着、用得好,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
       “我们推出的‘贵州样本’有三大创新:首先硬件上规范了执法办案场所建设,在部标‘一区四室’基础上增设尿液取样室、物证保管室,配套感应安全门、感应手环、感应胸牌,创新打造了‘一区六室三感应’的‘贵州标杆’;同时,平坝大队对车辆上牌场所予以改造,建成了“三停一选”的畅通回路,改变了过去让群众在几个窗口来回奔波的上牌方式,四步即可完成车辆上牌,上牌耗时从过去的4小时缩短至现在的20分钟;其次是软件上强化了执法办案智能辅助系统建设,形成了智能安全防护、智能笔录、智能办案三个有力支撑;第三是形成了公检法大数据‘聚、通、用’监管应用共享平台,一网汇聚、一案贯通、闭环监管,打破部门壁垒、规范办案流程、提高办案效率,真正做到让公权在阳光下运行。”王健伍谈起了观后感。
        ——“标准化+流程化”:让执法行为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有例可查。贵州交警坚持从源头、细节、基础抓起,围绕高速、农村、城市三大板块,以及车驾管源头管理涉及的135个执法关键环节抓起,优化执法体系、重申执法规矩、重塑执法标准、细化执法流程,形成了“一岗位一册、一行为一册、一流程一册”的执法操作规程,实现“法律流程、系统流程、办案流程”三流合一,确保执法全程每一个环节的权力运行都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有例可查。从源头上解决了以往执法责任高高挂起沦为空谈的问题。
        ——“制度铁笼+数据铁笼”:让执法流程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留痕。通过搭建制度与数据监管同步设计、同步推进的“数据铁笼”, 将群众关注度高、寻租空间大的热点业务,以及民警执法办案全过程纳入监管视线,实时监督、电子留痕,确保公权在阳光下运行。事前,针对车管、驾管、事故、违法处理等业务窗口出现的72类异常数据和执法办案中的46个执法环节风险监管;事中,探索以智能笔录系统为核心的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建设,整合“智能笔录”、“自动提醒”、“智慧会商”、“智能决策”等功能,力争案件办理实现“六大目标”的智能辅助;事后,对每一个执法个体、每一个执法环节的自动留痕、精准监管,基本实现了全省交警执法行为“件件有数据、事事有记录、案案可追溯、失职可倒查”的倒查问责。两年来,依靠“数据铁笼”产生的2500余条预警线索,省、市、县三级交警部门对“买分卖分”、“汽车违规入户”等案件精准打击,严肃追究了含6名民警在内的64名涉案人员行政、刑事责任,真正将权力关进了笼子。
        ——“网下实战+网上培训”:让执法培训以学促用、学用结合、服务实战。2016年下半年,贵州交警在全国交警系统首家推出了由七大篇章构成的交警规范执法系列实战教学片,开展了网上网下的立体化培训。网下,开展警务实战训练“送教上门”活动,制定《全省公安交警现场执勤执法培训工作方案》,以播放执法规范实战教学片、更新实战应用“微课程”、演讲视频会等为载体,分级、分层次、分批次、分阶段对全省交警执勤执法民警开展轮训培训410余次,直接培训一线执勤民警逾1.15万人次;网上,将交通民警执勤执法涉及到的法律法规以及执法标准和操作规程上网,利用互联网、APP终端创新执法“百度”搜索查询机制,为基层民警打造了“指尖上的学习园地”和“电子化的行动指南”,民警点击率分别达到了4.2万、2.2万余次,一线执勤民警点赞达17000余次,反响良好。
        ——“执法档案+数据考评”:以执法诚信积分搭建执法者“职业道德标杆”。贵州交警利用执法记录仪和具有用户权限分配、IP绑定、数字证书认定的手持PDA警务终端,实现执法办案“全程记录”,“从端到云”收集民警执法记录数据,形成“一人一档、上云存储、执法回溯”的个人执法诚信档案。同时,多渠道汇聚民警受到的表扬、投诉等网下监督信息,全量采集民警办案的信访、判决、复议结果,统筹指标权重,加强民警执法重点环节、执法安全、执法能力等执法活动的考评,通过云计算,为每位民警打出执法诚信积分,最终建成每个民警个案办理与执法档案关联、执法评价与群众评价关联的执法诚信积分机制。
        ——“硬件支持+软件支撑”:让执法保障体系多元多维日臻完善。硬件上,全省交警启动了执法场所规范化建设工作,更新完善全省交警执法场所视音频监控设备,配齐配全民警执勤执法单警装备,严格执行公安部“一区四室”标准,学习借鉴北京蓝本,率先打造贵阳市、平坝区等11个市、县两级交警执法办案场所建设示范单位。在部标“一区四室”基础上,增设尿液取样室、物证保管室,配套感应安全门、感应手环、感应胸牌,创新打造了“一区六室三感应”的贵州样本,并在全省交警系统推广。软件上,围绕“重点、难点、痛点”,狠抓交通参与者安全文明素质提升、执法监督管理云平台建设促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法制员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促整体执法水平提升。
 
\

二、理性盘点2016:“十大亮点”与“十大问题”并存
 
        亮点一:上级评价认可方面,中央、省领导高度肯定贵州交警工作。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高度肯定贵州公安交警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公安厅领导下,应用大数据等科学技术推动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做法,并点赞贵州交警,勉励继续前行,再立新功;陈敏尔、孙志刚、慕德贵、陈鸣明、郭瑞民等省领导也以各种形式对贵州交警2016年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亮点二:体制机制改革方面,贵州交警成为全国交警系统中“首家”省委、省政府以两办名义下文,以大数据深度应用为抓手,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职能、优化服务” 改革工作的试点。改革工作正有序进行中。
        亮点三:机关党建方面,贵州交警“数据党建”案例在501个案例中脱颖而出,被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组织部和《紫光阁》杂志社评为全国机关党组织“两学一做”最佳案例。
        亮点四: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方面,2016年全省道路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事故总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6.57%和14.75%,高速公路“两客一危”车辆较大事故连续两年实现“零发生”。贵州农村道路监管云平台2016年被评选为全国交通出行服务十佳创新案例。
        亮点五:线上服务方面,贵州交警打造全覆盖、全方位、全天候、无缝隙的“互联网+交管服务”体系。推出“贵州交警”APP、互联网、微信、广电机顶盒等四大电子政务平台,为群众提供24小时线上服务。
        亮点六:警务运行方面,推出以警务云为支撑,以云平台为载体,打造集交通运行监测、安全风险研判、应急指挥调度等功能为一体的省、市、县三级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创建了“数据从端到云,指令从云到端,平台深化应用,数据驱动改革”的数据警务新模式。
        亮点七:交通领域信用建设方面,贵州交警将征信评分对象扩展到全省780万驾驶人,积极探索将信用评分纳入贵州社会信用体系征信指标。
        亮点八:执法规范化建设方面,积极探索执法行为规范、执法流程预警、执法教育培训、执法诚信积分、执法综合保障“五位一体”的执法规范化体系建设,在以大数据推动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道路上先行先试,涌现出一大批规范执法示范单位、规范执法示范岗和执法标兵。
        亮点九:基础信息化建设方面,通过架设在公安网、专网、互联网的9大云平台、27个系统,汇集来自公安和政府有关部门、服务行业、互联网的四大类数据,日均生成七千万条约1.45 T数据。在此基础上,对大数据进行清洗、整理、筛查、挖掘、纠偏灭虚,为全省6000名交警,以及4万名其他警种、部门、行业用户的大数据应用提供支撑。
        亮点十:交通安全宣传方面,全省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平均每天刊发贵州交警新闻稿件26篇,“贵州交警”微信号荣获“贵州政务微信第一名”、“全省最具影响力头条号”、“最具影响力交警头条号”,位居省级政务微信第一名;“贵州交警”微博荣获“全国公安交管十佳飞跃力微博”。各地交警抢占传统媒体、新兴媒体阵地,增强了交通安全宣传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会议还认真梳理出了当前存在于公安交警队伍中,与社会发展新常态、安全工作新常态、政法工作新常态不相适应、严重制约全省公安交管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十大问题”,即:学悟不透、对标不齐、警令不畅、执行不力、协调不好、破题无招、作风不实、防控不牢、步调不齐、创新不够,要求全省公安交警队伍以问题为导向,以破题为目标,改进和推进公安交管工作。
 
三、部署展望2017:“十项重点”破除瓶颈和难题
 
        重点一: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竭尽全力“保安全,保畅通,促稳定”。全省公安交警要深刻领会习近平、陈敏尔、孙志刚、谌贻琴、郭瑞民等中央、省、厅领导的整体部署,在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以及全省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五期叠加”态势的基础上,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一手抓“保安全,保畅通,促稳定”措施的落实,一手抓根本性、源头性、基础性问题的解决,破解“学悟不透”的难题,坚持学思践悟、知行合一,做交通安全的“护航员”,做城市保畅的“生力军”,做维护稳定的“压舱石”。
        重点二:蹄疾步稳,抓铁有痕,全力推进公安体制机制改革。省级层面要主动对接省委组织部、省编办、省财政厅,强化省级协调,确保稳步推进。市县两级要重点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的关心支持,主动将交管工作、改革工作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安工作大局,专班跟进,专人负责,逐项落实,确保体制机制改革工作落地见效。
        重点三:挖潜优势,统筹推进,构建“社会治理、专项治理、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多元治理格局。要充分依靠地方党委、政府及公安机关加强“一个统筹”,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用好联席会议制度和道路交通安全考核“两个杠杆”,强化农村道路、高速公路、城市道路“三大板块”整体治理,巩固“跨界共融、数据共享、责任共担、安全共治”的“四共经验”,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交通、农机、教育等部门行业监管,公安交警执法监管,安监部门综合监管,企业安全主体监管等“五个责任”,以实际行动破解“协调不好”的难题,真正推动党政领导、优势互补、良性互动,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整体性治理水平。
        重点四:榜样示范,以点带面,全面深化“五位一体”执法规范化体系建设,打造适应时代要求的过硬交警队伍。以此次会议推出的规范执法“贵州样本”为范式模本,以规范执法场所建设为前提,以规范执法行为为核心,推进执法监督管理云平台、执法记录仪云平台建设,推广“数据铁笼”建设先进经验,推广智能辅助办案系统,深化“五位一体”执法规范化体系建设,实现“执法行为全环节监督、执法风险全过程监管、执法办案全流程辅助”。同时强化执法教育培训,构建教、学、练、战一体化教育培训机制,以“阳光警务”APP、交警网校为载体,深入开展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育,深入学习“一段视频”、“一本手册”等执法标准和操作规程,分层级、分岗位、分阶段、分批次开展网上网下相结合、普训专训相结合的职业能力培训,打造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交警队伍,推进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
        重点五:标本兼治,统筹推进,坚持公路安全与城市畅通并重,积极应对两大挑战。坚决贯彻落实全国交管会精神,一手抓公路安全,一手抓城市畅通。依托“三大平台”,围绕农村翻坠事故、高速公路连环追尾事故、危化品运输车燃爆事故等风险点,筑牢防控交通风险的基础。在贵阳、六盘水、遵义为代表的省内一类城市,以及各州府所在地城市,积极探索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参与、社会共治的城市道路交通治理工作新格局,打造不同层次、规模、类型的示范城市。交警部门要发挥城市保畅生力军作用,按照“治本先治标,治堵先治乱,治动先治静”的原则,围绕“组织开展城市道路交通违法集中整治”、“推进交通信号灯配时智能化和交通标志标线标准化‘两化’工作”、“规范道路停车秩序”三大重点,开展道路交通动静态秩序综合整治,针对电动自行车出台有效管理措施,进一步提升城市道路通畅率、道路资源利用率、停车资源利用率。
        重点六:创新引领,科技支撑,探索颠覆传统管理的数据警务模式和现代警务机制。各级交警部门要以指挥中心转型升级引领警务机制变革,健全完善“情报从端到云,指令从云到端,平台深化应用,数据驱动警务”的数据警务新模式,推进公路防控体系和集成指挥平台的深度应用。优化指挥中心职能配置,推行指挥长制度,打造专业指挥团队,充分发挥指挥中心大数据“聚通用”优势和数据分析优势,增强对各类风险隐患识别、预警、处置的能力,以情报警情撬动整体工作,加快推进数据流、业务流、管理流有机融合,实现风险预警可视化、指挥调度扁平化、警务部署实战化,彻底打通“警令不畅”的瓶颈。
        重点七:多元结合,多维突破,拓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引导提升全民交通文明素质。深耕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化全社会普法宣传教育,做大做强交通安全宣传“中央厨房”和“两微一端”,充分借助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宣传造势,提升群众交通文明意识,推动建立与汽车社会相适应的交通文明。针对“两客一危”驾驶人,非职业驾驶人特别是新手驾驶人,依托交通文明宣传教育基地和驾驶体验基地,利用新媒体、APP等现代传播和科技手段,积极探索“常态式”、“滴灌式”、“体验式”的教育方法。扩大重点交通违法行为举报奖励范围,提高举报奖励金额标准,鼓励群众以“随手拍举报违法”的方式行使监督权力,通过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发挥媒体强大的舆论监督力量,扩大社会监督面。
        重点八:数据跑路,便民利民,改革创新服务方式,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继续从群众需求出发,深入拓展“互联网+交管服务”体系,用好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贵州交警”APP、“贵州交警”微信、广电机顶盒等四大电子政务平台,擦亮实体服务窗口,不断优化完善“24小时”线上服务,不断优化完善“直通车”式窗口服务,更好地服务百姓民生,提升群众的“体验感、满意度”。
        重点九:借力助力,乘势而进,继续推进信息化建设,在大数据“聚通用”上取得新突破。进一步发扬贵州交警大数据应用的先行优势和领跑优势,继续提高科技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通过深化探索,解决“创新不够”的问题。加强与知名互联网企业、三大通信营运商的优势互补和战略合作,强化人才技术保障,引入优质数据资源和先进科学技术,建立完善交通风险态势感知系统,健全交通安全风险预测预警预防机制。在加快公路卡口及视频监控前端建设的基础上,优化云平台功能,强化模块功能的深度应用,科学预防、有效预防,牢牢把握事故预防的主动权。要建立信息化建设项目安全管理机制,构建网络安全综合防御体系,以严密的管理制度加强对数据所有者、管理者、使用者的管理与约束,从技术、管理、人员等方面入手,防范攻击窃密活动,确保大数据绝对安全。
        重点十:靶向对标,精准落地,建立道路交通管理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丰富和完善数据考核评价体系。以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公安机关对交警的工作评价为考核依据,以人民群众对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安全感、满意度为考核依据,逐条对标,逐条改进,逐条强化,以第三方专业调查团队设定测评指标、开展问卷调查获得的结果为考核依据,量化下达“满意指数”、“安全指数”、“畅通指数”、“幸福指数”,通过综合问效、数据评价,发挥考核撬动工作的杠杆作用,破解“对标不齐” 和“作风不实”的老问题,推动公安交警找准不足、改进工作,实现自我跨越。(中国网  顾江涛)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