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 正文

交通拥堵愈加严峻 深圳治堵24策正在积极推进

2013-05-10 09:01:24 来源:中国智能交通网责任编辑:

  机动车年均增长16%,道路车辆密度居全国之首,上下班堵车渐成常态……今天的深圳,交通拥堵已成为越来越紧迫的话题。去年底,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在《深圳市城市交通白皮书》的框架下,研究制定了《深圳治理交通拥堵24策(2012-2020年)》(以下简称24策),系统全面地提出4大类24条措施。


  记者了解到,目前,治堵24策正在顺利推进。这套24式组合拳招招命中关键部位,力求打通全市交通命脉,确保我市交通畅顺和可持续发展。


  治理交通拥堵刻不容缓


  近年来,深圳交通需求总量持续增长,亟须平衡交通供需。市交通部门预计,到2015年,全市客、货运周转量将达到2010年的1.5倍和1.4倍,交通需求将进一步向主要走廊和中心城区集聚。


  同时,我市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目前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225万辆,近五年年平均增长16%,道路车辆密度已达360辆/公里,道路车辆密度超过国内其他城市。


  道路交通拥堵形势依然严峻,轨道二期带来的利好基本抵消。轨道二期2011年开通后,全市晚高峰道路运行状况有所好转,但2012年全市晚高峰平均车速再次降低。2015年前无新增轨道通车,如果不采取综合治堵措施,2015年全市高峰期间道路拥堵里程比例将由现状22%增加到30%,交通运行状况将不容乐观。


  在此严峻形势下,市交委于去年发布了《深圳市城市交通白皮书》,并研究制定《深圳治理交通拥堵24策(2012-2020年)》,成为统筹推进我市交通拥堵治理工作的行动指南和路线图。


  举措


  公交优先挖掘潜力增加设施调控需求


  市交委研究制定的24策,以“远近结合、软硬兼施、科学规划、综合整治”为原则,借鉴了国内外先进城市的成功做法,提出了包括“优先发展公交、挖掘设施潜力、增加设施供应、调控交通需求”等4大类24条措施。


  24条措施宛如24式组合拳,去年以来,交通部门以公交扩容提速、打通断头路、片区交通治理完善、智能交通、发布交通运行指数等为突破口,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组合拳一:


  公交提速工程


  制定了《公交专用道五年规划方案》,完成全市快速公交系统布局规划;


  2012年,全市新增公交专用道100公里,总长度突破700公里;


  地铁全网运营运力增加至185列,高峰期各线发车间隔普遍缩短至2.5-6分钟。


  组合拳二:


  多元网络工程


  统筹布设“快、干、支”三层次公交线路,促进公交轨道接驳。新增、调整、取消公交线路165条,解决了167处公交诉求区域出行问题;


  研究制定了轨道三期7、9、11号线建设配套公交疏解方案;


  2012年,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90%,高于市政府重点工作中提出的87%的工作目标;


  全市公交网络日均客流量达1007.39万人次,深圳成为内地第4个、全球第11个公交日均客流量突破千万人次的城市。


  组合拳三:


  枢纽支撑工程


  2012年全市共建成新一代公交候车亭855座,总数达到1509座,基本实现原特区内正式站全覆盖;


  创新原特区外公交候车亭建设模式,采取“BOT+新区补贴”模式新建正式站316座;


  深圳北站、深圳东站等交通枢纽已投入运营。


  组合拳四:


  绿色公交工程


  2012年全市新增新能源公交车1000辆、纯电动出租车500辆,目前已在公交行业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3850辆;


  深圳成为全球新能源公交车投放最多、运行效果最好、管理最规范的示范城市。


  组合拳五:


  示范引领工程


  市交委与南山区政府、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有限公司签订共建《公交都市示范区合作框架协议》;


  启动蛇口片区、坪山新区“公交都市”示范区规划建设前期研究工作;


  投放全市首条新能源公交线路(西丽湖总站至蛇口赤湾总站的226路,全长28.5公里)。


  组合拳六:


  公交改革工程


  制定深化公交行业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方案;


  推进了深圳市公交财政补贴机制改进方案;


  推进了《城市高端商务巴士运营模式研究及线路规划》研究工作;


  推进了大型公交场站接收工作。


  组合拳七:


  清除“断头路”


  制订实施《清除断头路三年行动计划》;


  2012年全市共打通高新中五道、梅龙大道(共和段)、深圳如意路-东莞龙凤大道连接线等32条断头路。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