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卫星导航 > 北斗 > 正文

北斗普及急需一两个强势企业来推动

2012-05-08 15:11:18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责任编辑: {$username|default='admin'}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试运行服务,标志着我国在全球卫星导航市场有了一席之地,那么,被国人寄予厚望的北斗市场前景如何呢?“2012中国消费电子市场年会暨首届卫星导航产业大会”日前在京举行,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综合各方信息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未来几年,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高歌猛进毋庸置疑,但它即使是在国内市场也还难以与GPS分庭抗礼。
  按照赛迪顾问的预测,2014年,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的产业规模将达到303.46亿元,未来3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2.3%。而国内一北斗卫星导航产业联盟预计,到2015年,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将达到500多亿元。未来几年北斗卫星导航产业每年的增长多在50%以上,甚至逾60%。但即便到2015年,北斗卫星导航产业规模占中国卫星导航产业规模的比例仍将只是在25%~30%之间。
  北斗带动中国卫星导航产业升级
  乍看之下,25%-30%这一比例似乎难以让人兴奋,但了解中国卫星导航市场现状的人则深知这是一个不小的成就。事实上,据赛迪顾问统计,2011年,北斗卫星导航的产业规模为85.96亿元,同比增长了43.2%,占中国卫星导航产业规模的比例只有7.7%。在4年的时间里,北斗卫星导航的市场占比从7.7%上升到25%~30%可谓发展迅速,因为预计同期中国卫星导航的产业规模将由1100多亿元增长到2000亿元。
  据了解,2011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共有3颗卫星发射升空,使其初步具备了区域覆盖能力。按照北斗系统组网发射计划,今年将发射6颗组网卫星,形成16颗卫星覆盖亚太地区的组网规模,定位精度提高至10米左右,从而进一步扩大系统服务区域和提高系统服务性能,形成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的服务能力。而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背后,则是国内电子制造企业巨大的商机。赛迪顾问副总裁李珂表示,整个卫星导航的体量非常大,他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说:“仅仅从感性的认识上来看,中国汽车保有量为2亿辆,每年新车销售将近2000万辆,而真正配备车载导航的车辆还不是很多,因此整个卫星导航产业的发展潜力是非常大的。”
  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划,到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的规模将达到4000亿元!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问世,将给中国卫星导航产业的整个产业链条带来巨变。
  据了解,由于历史发展沿袭与技术水平的原因,从卫星导航产业的硬件生产看,高端制造业主要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如全球最大的几家导航芯片厂商SiRF、Broadcom等都是欧美企业,而附加值较低的终端产品制造较多地集中在亚洲,特别是技术要求不高的消费类产品市场,如PND、车载导航系统及导航手机等。而在亚太地区,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也存在着不同的产业分工,如日韩较偏重于上游半导体器件的设计制造,而台湾企业则较多地从事导航模块等零部件的生产,中国大陆的企业则更多集中了终端产品的组装生产。赛迪顾问认为,虽然这种区域分布特点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不会发生太大变化,但在北斗系统加速组装的刺激以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中国芯片研发企业的研发设计能力已经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开始了向导航强国迈进的步伐。
  李珂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在GPS的产业链中,国内企业只能做一些中低端的产品,主要是买国外的芯片,攒一些终端的设备,包括上游的芯片在内的核心技术都不在我们的掌控之中。他说:“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产业链条中,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因此我们经常把北斗比作通信领域的TD-SCDMA,只有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企业才能有个比较大的机会。”
  我国北斗卫星导航产业脱胎于GPS产业。如今,随着北斗产业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GPS企业开始参与到北斗卫星导航产业链的建设中来,不少企业已开始推出北斗的相关产品。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