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 正文

荣之联车网互联:专而美,用智慧交通为产业赋能

2018-05-07 14:31:00 责任编辑:
摘要:作为物联网领域最大、最有潜力的部分,车联网应用日渐广泛,并加深了人类在交通过程中,人和车以及道路的关系。与此同时,车联网在相关政策
作为物联网领域最大、最有潜力的部分,车联网应用日渐广泛,并加深了人类在交通过程中,人和车以及道路的关系。与此同时,车联网在相关政策的大力推动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智慧城市、物联网与车联网等相关概念受到国家和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特别是当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组成的“新四化”,成为当下车联网企业追逐的新目标时,车联网市场激荡、机遇连连。

深处变革,对于一家入行十几年的车联网企业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他们又该如何在这样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扬帆远航?

成立于2007年的北京车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荣之联或车网互联),是一家以移动互联领域的多年积累和丰富的行业资源为基础,以前沿的移动、定位、云计算、数据采集融合技术为工具的车载信息服务平台运营商,也是国内较早进入车联网领域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经过多年的蓬勃发展,公司聚合无线通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优势,将物联网、位置服务和智能交通进行有效结合,为车辆信息服务市场提供开放式服务平台和行业定制解决方案。

此外,通过与移动运营商和整车厂商的紧密合作,车网互联深入挖掘用户需求,实现车联网产业链整合,集合行业资源,形成互利多赢的商业模式,共同打造开放、共享、可持续发展、具有自主标准和知识产权的车辆信息服务平台,为城市交通、整车厂商、汽车后市场企业客户和个人用户,提供专业的软硬件产品和优越的车联网综合运营支撑平台服务。

深耕行业多年,对北京车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旭来说,他亲历企业发展的11年间,也看到了日新月异的行业发展变化。

北京车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旭

▲北京车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旭

就他的观察,车联网行业的发展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车联网的发展围绕车厂展开,主要是为了满足以车厂为代表的企业需求,比如导航和行车安全服务。

第二阶段,随着信息化的日益普及,不仅车厂有车联网需求,凡是跟车有关的行业都提出了车联网管理需求,比如车队管理、出租车调度、交通路况信息等,越来越多的行业与车联网发生关系。

第三阶段,集中体现在最近四五年,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崛起,大家意识到人、车和设备之间可以形成一个更立体的交互。

因此,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很多新的应用业态被激发出来。而最新的行业趋势是以自动驾驶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智能化在驱动着车联网的升级和变革。

 

1瞄准“新四化”把握新方向

当前,车联网领域提出了“新四化”的发展方向,各企业争相布局,什么是“新四化”呢?

李旭介绍,“新四化”是指电动化、网联化、共享化、智能化。那么这“新四化”具体落实到业务中又是什么呢?

电动化是指发展新能源技术,现在全世界都在倡导新能源,我国也推出了有关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诸多政策。

网联化是致力于建立起车载系统与互联网的连接交互,目前很多企业都搭建起了互联网汽车平台。

共享化,目前滴滴专车、Uber、神州专车、首汽约车等已经开启了汽车共享化时代,分时租赁也正在兴起,未来汽车资源将最大程度地被合理配置。

智能化是结合互联网思维,围绕自动驾驶的阶段性应用,包括探索车与车、车与交通基础设施间的通讯,更加聚焦智能出行。

从车网互联的角度来看,目前,关注新能源汽车、关注智能网联汽车管理以及基于V2X的自动驾驶。对此,李旭介绍,“电动化方面,我们将新能源汽车的应用和服务作为很重要的板块。

目前一些省份已经上了我们推出的省级管理服务平台,这就意味着全省新能源汽车的数据都在这个平台汇聚,通过这个平台我们为其提供服务。网联化是我们一贯的目标,但更聚焦toB应用,定位于toB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服务商。比如针对公务车推出的服务,不仅仅是车辆本身,还要包括调度、派车、管理,甚至如何与办公自动化系统去对应,财务如何核销等。”

当谈到智能化的布局时,李旭坦言,“这是一个更大的课题”。的确,当前很多科技巨头都在参与智能汽车、自动驾驶领域的部署,而对于车网互联来说,如何找到自己的发展路径呢?“我们会更要精准地找到自己的位置,有一个路径是使车变得智能的同时,也让路和基础设施变得更加智能。这意味着我改造车的成本相对低一些,但是道路设施的智能化水平也要相应的提升。

比如,交通指示灯是智能的、充电桩是智能的,所有智能设备都能与车辆产生信息交换,所以车辆可以根据本身的智能系统去判断路况,还可以通过道路的智能基础设施形成交互。基于这些考虑,车网互联做了很多与V2X(即车对外界的信息交换)相关的工作。”李旭如是说。

 

2深挖数据价值服务生态建设

无论是“新四化”的哪个方向,“数据”对于车联网企业来说都至关重要。特别是这一行业的数据相对稀缺,因为每一辆车后面都是一个真实的人,通过这些真实的数据就能精准定位到这个人的行为习惯,甚至密切联系到这个人的生活场景,围绕这样的数据再做挖掘工作,带来的价值会更直接有效。从这个维度上来讲,李旭认为:“车联网的数据,第一个问题是数据的有和无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常常被人忽略,大家经常讲我有很多数据分析师,我的数据建模能力很强,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真实有效的数据积累最重要。”

车网互联截止到2017年9月份的统计,在全国有60亿公里的车联网数据,这是围绕数据应用工作的一个很好的金矿。在这个基础之上,车网互联做了非常丰富的工作。比如,围绕车主的驾驶行为分析和用户画像以及潜在故障风险预测等,并且在建立起一系列算法模型的基础上,车网互联还非常注意专利申请和保护。此外,基于对数据的战略考虑,还投资了英国一家优秀的数据分析公司,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李旭强调:“我们希望建立起一个完整的闭环,一方面我们把好的产品和服务提供给用户,满足他们的业务需求。另外一方面我们会自然而然的获得相应的数据沉淀和积累。围绕这些丰富的数据,我们希望联合我们的用户一起,不断地去升级服务,做更深层次的数据挖掘。最后形成一个更大的数据环,相当于整个社会都能在共同的数据财富基础上去创造价值。”

李旭描述的数据应用特点非常符合车联网市场的现实情况。目前在车联网领域,很多大型企业客户已经有了自己的体系,而且有的已经做得非常好了,不过相对比较封闭。但市场上更多的企业客户都属于中小型企业,这类企业更希望借助外在的力量赋能,集聚资源。“我们致力于建立一个大平台,一方面是有服务的注入,有业务的满足。另一方面有数据的产生,也有数据的价值呈现,这是我们对生态的期望。”李旭补充道。

 

3智慧交通做好产业赋能

11年的行业积淀让车网互联这家企业不仅在国内市场机遇连连,还找到了走出去的窗口期。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面对“一带一路”大背景下的机遇,车网互联积极参与其中。

李旭介绍:“一方面我们发现,‘一带一路’沿线的很多国家确实有多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我们发现在中国近10年信息化建设和智慧城市建设当中,我们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这个经验是非常适合移植到其他国家的。此外,从国家支持角度来讲,国家给了各个方面支持,使我们在走出去的过程当中,能够非常顺利的去对接。”

6.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车网互联的优势是以智慧交通和平安城市为主,2017年12月,车网互联与马来西亚SAFE CITY SDN BHD公司签署了谅解备忘录,针对“吉隆坡及布城智慧城市综合管理与智慧城市综合治安防控预防系统平台建设项目”,双方将结成联盟,共同合作,配合马来西亚政府项目组制定吉隆坡和布城智慧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和实施方案。

此次合作,双方将为马来西亚构建强大的智慧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城市数字化管理监控系统、城市安全防控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同时运用科学先进的技防手段针对不同的目标群体,提供视频、报警、联动等多种组合方式,将城市管理监测数据、远程可视图像、远程报警、报警智慧调度、车辆反劫防盗及地理信息系统 (GIS) 等有机地链接在一起,实现城市日常管理监控,为保障吉隆坡及布城城市公共安全、城市道路畅通、交通有序、惠民便民提供稳定安全的发展环境。 

 

4身处行业变革要做专而美

无论是对内的行业深挖还是走出去的产业赋能,车网互联都坚持要做一家专业、创新、敏锐的企业。而在这个过程中就不得不去迎接诸多挑战,从敏锐度上看,能不能足够快去响应,去捕捉行业的变化,跟上时代的步伐,并响应这样的变化就是一大挑战。另外从资源分配上,作为一家民营企业来说必须做取舍,而且要科学决策部署,这就不得不承担一些因为取舍带来的风险。

基于这些判断,李旭认为一定要专注。“对于我们来讲,车联网是我们的生存之本,我们会竭尽所能在这个领域走向纵深。而具体到我们公司,希望成为一家专而美的公司。只干自己擅长的事情,并且做到极致,因为极致的就是最美的。”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